曾麗軍
(常州市武進錫劇團 江蘇 常州 213100)
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讀周信芳大師的《徐策跑城》
曾麗軍
(常州市武進錫劇團 江蘇 常州 213100)
【摘 要】京劇《徐策跑城》為《薛家將》的一折,是周信芳大師的代表作。周信芳先生這一派原稱衰派。衰——體衰氣不衰,其“豪放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如納蘭筆下“疏疏一樹五更寒”的寒柳,蒼涼遒勁;衰——是一種心境,殘陽如血,西風(fēng)烈烈,昭顯了“陽剛之氣的壯美”,任“西風(fēng)多少恨”也“吹不散眉彎”!
【關(guān)鍵詞】周信芳;《徐策跑城》;藝術(shù)特色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催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干。最是繁枝搖落處,轉(zhuǎn)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背跚飼r節(jié),手捧納蘭容若的詞,百感交集時,耳畔鑼鼓響起,屏幕上一身銀白的“老徐策”跑了上來……“西風(fēng)多少恨”與《徐策跑城》就這樣交融于眼前。也許只能用“緣分”來解釋這種巧合。
小時候聽單田芳的評書《薛家將》,聽得著迷;長大后,除了個別情節(jié)還有印象,整個故事竟敘述不出來了。前年,劇團排演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我演薛丁山,為了塑造好這一人物,除了加強練功,我像個觀眾一樣天天看戲,琢磨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樊梨花和薛丁山還真應(yīng)了那句老話,不是冤家不聚首:突厥女將樊梨花和父兄一起守關(guān),與薛丁山相遇兩軍陣前,二人打著打著竟心猿意馬起來,于是賣個破綻,一個跑,一個追,到一僻靜林中,便私定下了終身。梨花轉(zhuǎn)回寒山關(guān)稟與父兄,父親卻已將她許給了另一突厥邊將楊潘。梨花不從,力勸父親棄關(guān)投降大唐,與父親一番爭執(zhí),父親失足跌倒被劍刺中致死,兄長一見便與妹妹動起手來,又是梨花失手,將兄長誤傷。薛丁山聞聽此事,不問青紅皂白,不念梨花真情苦心,當(dāng)場休妻。樊梨花一次兩次救薛丁山于生死邊緣,薛丁山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讓樊梨花在人前蒙羞。
薛丁山娶妻三位,生子四個,分別名為勇、猛、剛、強。其中薛剛為樊梨花所生。薛剛性格暴躁,上元夜看燈,醉酒后大鬧三街六市,打死了七皇子。薛剛憑著力大,殺出一條血路,一人逃走。逃到紀(jì)家莊,娶了紀(jì)鸞英為妻。奸臣張?zhí)┙铏C害得薛家滿門入獄,不日即將斬首。與薛家為世交的徐策,用自己的幼子換出薛猛的兒子薛蛟,為薛家留下了一脈骨血。
不久老薛家一門三百余口,喪于刀下。薛剛聞訊,扯旗反唐。薛剛夫妻在張?zhí)┑谋破认码x散。
十八年后,徐策將薛蛟撫養(yǎng)成人,將薛家被害之事告訴薛蛟。薛蛟奉義父徐策之命奔韓山拜見嬸娘紀(jì)鸞英。薛剛聽聞韓山有一女將在招兵買馬,心存反唐之意,前去探聽虛實,至韓山,不想女將竟是失散的妻子紀(jì)鸞英。夫妻、叔侄重逢,悲喜交集,于是薛氏夫妻會合各路人馬,兵發(fā)長安。
終于該老徐策出場了。京劇《徐策跑城》從這兒開始。徐策聞報,不勝心喜,不顧年邁之軀,親自登上城樓觀望,見到薛家兵強馬壯,欣喜之極。遂與薛剛商定,自己先進宮奏本,若皇上殺了張?zhí)M門,為薛家報仇,則兵馬撤回;若不準(zhǔn)本,再殺向大殿不遲。見到薛家后人的英雄氣概,老徐策高興得馬也不騎轎也不乘,急急忙忙向大殿奔去……
周信芳最擅做功,一向被稱為“做功老生”。他功底深厚、文武兼?zhèn)洹⑷碛袘?、?jié)奏感強,最擅長通過外部動作,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感情和思想變化?!疤膨薄八ば洹薄岸恩住钡缺硌菁记稍谒倪\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為程式而程式的賣弄。
周信芳大師的念白有較重的浙江方音,蒼勁、飽滿,講究噴口,富于力度,口風(fēng)犀利老辣而且音樂性強,善用語氣詞,一些特殊技法的運用更有濃墨重彩的效果。他還善于在韻白中適當(dāng)?shù)剡\用口語,在對白中插進語助詞,使人聽來既鏗鏘悅耳,又親切生動,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與動作的有機結(jié)合。聽他酣暢樸直、蒼勁渾厚的唱腔,加上起伏頓挫、錯落有序的念白,看他文武兼?zhèn)涞摹叭響颉?,那戲演得叫一個酣暢淋漓。周信芳注重繼承傳統(tǒng),又不受陳規(guī)舊套的束縛,鍥而不舍,勇于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獨特表演風(fēng)格。
周信芳出身梨園世家,他所建立的表演體系是南派老生的主要流派,也是當(dāng)代京劇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被稱為“麒派”。他既全方位地表達了京劇傳統(tǒng),又吸收地方戲、電影、話劇、芭蕾舞、華爾茲、探戈等多種表演方式的精華,對傳統(tǒng)京劇加以創(chuàng)新,被公認(rèn)為京劇海派代表人物。他吸取了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汪笑儂等前輩的藝術(shù)特點,又經(jīng)常與許多同輩名家合作,在交流與借鑒中融會貫通,獨創(chuàng)一格。他的嗓音帶沙但中氣足,恰好形成了麒派的基本特色;他的唱腔接近口語,酣暢樸直;念白飽滿有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化短為長”形成了麒派唱腔的獨特風(fēng)格。他注重做功,表演從人物內(nèi)心出發(fā)調(diào)動唱、念、做、打進行充分展示,因內(nèi)外和諧而真實生動。他善用髯口、服飾及道具等來塑造人物。他在音樂作曲、鑼鼓、服裝、化妝等方面也進行了革新和創(chuàng)作,使人物在塑造性格和表達感情上達到舞臺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
“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要達到這個境界,已不是用功、刻苦之力所能企及,這必須要有至真至純的心,不帶矯揉、不摻雜念,真正地用心去感覺。
從聽《薛家將》,到演《樊梨花與薛丁山》,到悟《徐策跑城》,這既是我個人的閱讀經(jīng)歷,也是對戲的認(rèn)識與體味。我一直在想,什么時候,自己來演一折錫劇《徐策跑城》。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