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彤彤,陳 祎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從吳宇森《英雄本色》看黑幫電影
劉彤彤,陳 祎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本文通過對吳宇森導演與電影《英雄本色》的分析,深入探尋吳宇森黑幫類型片的根源,追本溯源尋找吳宇森黑幫類型特色與成就,從中得出好萊塢傳統(tǒng)黑幫類型片與吳宇森為代表的港臺黑幫類型片的異同,并研究探索兩類黑幫類型的文化背景。
【關鍵詞】黑幫電影;吳宇森;中國傳統(tǒng)
吳宇森作為中國為數不多曾在好萊塢導演商業(yè)大片的導演之一,堪稱華語電影界的大師與楷模。吳宇森先是在港臺發(fā)展,推出了幾部現(xiàn)今仍為人稱道的槍戰(zhàn)經典片《縱橫四?!?、《喋血雙雄》與《英雄本色》,其中《英雄本色》助其一舉奪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并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又憑借《喋血雙雄》再下一城,在金像獎的角逐中梅開二度,奠定了他在華語影壇槍戰(zhàn)片的巨擘地位。隨后他便進入好萊塢發(fā)展,于1997年、1999年、2002年連續(xù)拍攝了三部大制作:即《變臉》、《碟中諜2》與《風語者》,吳宇森在轉戰(zhàn)好萊塢的過程中把東方古代俠士精神與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相結合,使其在世界電影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作為國際著名導演,縱觀他的導演生涯,始終是黑幫槍戰(zhàn)體裁的主宰??梢哉f吳宇森塑造了自己的黑幫,而黑幫也塑造了吳宇森的成功。從港臺到好萊塢,吳宇森的知名之作無一不來自雙槍與白鴿,這幾乎成為了他的標志,也成了觀眾們進入電影院的信心與保障。其中以《英雄本色》為吳宇森黑幫電影的巔峰之作,《英雄本色》它開創(chuàng)了香港傳統(tǒng)黑幫類型片的范例,遵循奸人背叛、好人受害、奮起復仇的經典敘事模式,起轉承合,清晰明了,講究快節(jié)奏,追求故事的娛樂性。[2]
《英雄本色》中不僅將好萊塢的黑幫題材植入香港幫派,更將中國幫派元素與中國慷慨任俠的性情完全帶入。周潤發(fā)所飾演的Mark作為江湖大佬之一,因為兄弟宋子豪被捕入獄而怒發(fā)沖冠,充分彰顯了英雄主義。雖然美國電影從西部題材到科幻大片一直在彰顯個人英雄主義,但其實這種個人氣概在中國在早已有之,從關羽溫酒斬華雄到單刀赴會,在Mark身上得到了集中的表達,但在層次上來說,這只能算是血勇,即只憑熱血寫春秋,在電影的結構中他也是必將失敗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于是Mark就瘸了,并且落入了人生低谷。
在宋子豪出獄后因為父親受自己連累去世而極端自責,但此時兄弟子杰因為殺父之仇對子豪耿耿于懷恨不得生啖其肉,而自己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小弟想要對子豪與Mark趕盡殺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情節(jié)“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時在多方逼迫下已經窮途末路的兩人終于在壓力之下完成了自己的升華,就是從血勇躍遷到了真正的神勇:怒而色不變。在電影的最后方才是真正表達吳宇森對于英雄理解的地方,那就是生死置之度外,向死而生,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俠義道觀念的延伸與發(fā)展,可以說吳宇森塑造的人物十分豐滿富有自己的性格與血肉,但沒有逃離中國文化的藩籬與西方經典的束縛,英雄的臉譜還是掛在了主人公的的身上,不過最后Mark的死亡讓這一切煙消云散,因為舍生取義已經是人之極限,所以他的身上濃縮的不是黑幫,而是俠義,是中國文化的縮影。
說起黑幫電影,在題材上興起于美國60、70年代,在黑人運動和越戰(zhàn)浪潮滾卷之下,黑幫片再掀高潮,《教父》等影片主宰了世界銀幕。[3]它是從警匪槍戰(zhàn)片中衍生出來的一條重要分支,與警匪片的區(qū)別主要就在于黑幫二字,就是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他們或是相互仇殺爭取利益,或是與警察對峙混亂社會。黑幫電影相對于其他的警匪槍戰(zhàn)、戰(zhàn)爭片而言更加注重內部情感的表達,因為從單獨的個體成為一個組織,連接組織成員之間的除了等級差異,還有黑幫片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家族情節(jié)”。
大部分美國黑幫片的背景,尤其是極為著名的《教父》與《美國往事》都是在描寫19世紀前后美國各種幫派之間錯綜復雜的恩怨情仇,而幫派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意大利黑手黨,優(yōu)雅浪漫的黑手黨操著意式英語與芝加哥打字機冷酷的相互屠殺,而又為自己親人的消逝而熱淚盈眶成為了20世紀70、80年代美國人最愛的情節(jié),也是繼西部類型片之后最火熱的電影類型。
《英雄本色》作為很多大陸影迷的啟蒙之作,澎湃了男性影迷的腎上腺素,鼓動了女性影迷的荷爾蒙。電影中貫穿始終的除了從武俠電影中帶來的濃重江湖氣息之外,更多的是從美國黑幫電影的家族之愛演化而來而又青出于藍的兄弟之情。相對于美國黑幫電影中等級制度與理性思維占據上風,而家族之情雖然滲透在階級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但仍被森嚴的格局所制約。吳宇森的電影雖然在思維上力圖與美國電影保持一致,但是幀幕之間依舊是中國文化的影子,這并不影響吳宇森的電影成就,反而這種中西結合的風格讓他的電影具有了別樣的魅力,也為香港黑幫題材開創(chuàng)了一個門派,一個江湖。
參考文獻:
[1]張秭睿.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J].電影評介,2011,10:23.
[2]楊甜子.東方暴力美學的浪漫詩意——淺析吳宇森早期作品中的暴力美學意象[J].電影評介,2010,5:16.
[3]孫立峰.銀幕殺手吳宇森[J].電影評介,1997,3:30.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135-01
作者簡介:
劉彤彤(1993-),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