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講了這樣一件事:吳越王錢镠在位期間,曾征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建造了石堤,并在堤外埋置了十九行大木柱,稱作“滉(huàng)柱”。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近百年,到宋仁宗趙禎當(dāng)政時期,這十九行滉柱依然豎立在那里。于是,有人就向杭州地方官提出建議,說:“起擋水作用的是石堤,這些滉柱沒什么用。而作滉柱的木頭都是上等木材,如果把它們?nèi)〕鰜?,可以獲得大量木材?!焙贾萏芈牶?,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便下令將滉柱全部挖出來使用。不到一個月,這些豎立了近百年的滉柱就被抽取一空。
可是,當(dāng)?shù)诙暄雌诘絹頃r,洪水猛烈地沖向石堤,很快就將石堤沖毀,致使大部分城區(qū)被水淹沒。人們這才回過味兒來。原來,滉柱的目的是為了減弱洪水對石堤的沖擊,被滉柱攔阻之后,洪水的沖擊力就大大減少,從而使石堤不至于受到直接沖擊。
為眼前的利益取出滉柱,的確獲得了大量好木材。然而,此后洪水年年決堤,為治理洪澇災(zāi)害,政府耗費了億萬銀兩。取出的那些滉柱所換得的錢,與治理洪澇所花費的錢相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調(diào)兵十萬,命大將伯顏為帥,出師伐宋。元軍攻勢凌厲,所向披靡,南宋軍隊無力應(yīng)戰(zhàn),節(jié)節(jié)敗退,好在有長江天險。長江水深浪急,元軍不知道從何處可以渡江,使南宋軍隊得到了暫時的喘息。
然而不久之后,元軍就從水較淺的陽羅堡處渡過長江,長江防線瞬間被突破。元軍長驅(qū)直入,相繼攻取了多處戰(zhàn)略要地,并于1276年進(jìn)攻南宋都城臨安,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被俘,南宋政府在臨安城里舉行了投降儀式。
這次渡江戰(zhàn)役,給南宋造成了沉重打擊。從此以后,南宋政權(quán)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力量與蒙古兵抗衡了。
那么,元軍是怎么知道陽羅堡處的水比較淺呢?據(jù)《癸辛雜識》一書記載,竟然是南宋將士貪小便宜造成的。
原來,兩軍陳兵長江兩岸對陣之際,宋軍方面見對岸元軍的馬匹又多又壯,十分羨慕,就起了偷馬的念頭。南宋方面駐守淮河的將領(lǐng)也支持此舉,便派了一些士兵在夜色掩護(hù)下,從陽羅堡處涉水過江,偷偷地將元軍的馬匹牽走……
就這樣,宋軍士兵每天夜里都過江盜馬,并屢屢得手。雖然蒙古軍隊的馬匹很多,但馬匹被盜之事還是引起了元軍的注意。有天晚上,幾名宋軍士兵剛剛接近馬廄,就被元軍逮了個正著。元軍對被俘的宋朝士兵嚴(yán)刑拷打,逼迫他們說是從什么地方過江的。宋朝士兵受刑不過,只好招供。伯顏立即將數(shù)萬大軍集合到陽羅堡全線出擊,很快就渡過長江,攻上了南岸。長江天險就這樣被攻破了。
任何時候都不要貪圖小便宜,那樣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為了貪圖一點點的利益,卻遭受了重大損失。所謂“貪小便宜吃大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選自《中國石油報》2015年3月23日,薦稿人:郝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