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
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治理”一詞的出現(xiàn)吸引了大批學者的目光,基層治理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而在基層治理的研究中關于城市基層治理較少,學界對城市發(fā)展的關注還比較少,因此,本文的關注點就是對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相關文獻進行研究分析,找到能夠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切入點。
關鍵詞:基層治理;城市基層治理;文獻綜述;統(tǒng)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5)08-0059-02
隨著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進程的推進,城市基層治理如何發(fā)展成為了學界大力關注的問題。盡管學界對于治理的研究已經開展了十多年,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學界對于城市基層治理研究本身并沒有進行較為專業(yè)的分析統(tǒng)計。本文通過對中國知網(wǎng)收錄的文獻進行篇名為“城市基層治理”進行檢索,以此26篇文獻為參考對象,對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相關研究做初步的總結分析。
一、我國城市基層治理文獻研究的整體分析
城市基層治理是我國基層治理研究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層治理研究文獻的整理中我們能夠了解到,城市基層治理的文獻研究僅占基層治理研究成果的20%。[1](P.188-192)城市社區(qū)基層治理問題的相關研究沒有受到理論界的更多關注,處于研究明顯不足的狀態(tài),因此城市基層治理可以作為論文的大方向,找到適合的切入點進行深入研究。
以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研究文獻為研究對象,可以將我國城市的基層治理相關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啟蒙階段。2007年和2008年,每年研究文獻數(shù)量僅有1篇,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研究處于一個啟蒙階段,學術成果的數(shù)量特別少。如2007年僅有敬乂嘉和劉春榮發(fā)表在復旦學報的《居委會直選與城市基層治理——對2006年上海市居委會直接選舉的分析》一文;2008年也僅有齊衛(wèi)平和陳鵬所發(fā)表的《協(xié)商民主:城市基層治理的有效模式——基于上海H社區(qū)的個案分析》一文。這兩年的研究是對城市基層治理的啟蒙研究,通過列舉分析我們了解到這兩年的研究多集中于上海市的地區(qū)實證研究的分析基礎之上所形成的學術成果。理論研究多來源于實踐分析,這兩年的實踐分析研究成果對后來的理論研究有奠基性作用。
第二,理論初期探索階段。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堅定不移加快形成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新格局”為目標,開始大力發(fā)展城鄉(xiāng)一體化。這一時期自2009年開始到2012年為止,促使學界關注基層治理問題,尤其關注的是城鄉(xiāng)統(tǒng)籌方面,學術成果在這一個階段保持著每年3篇左右。在這一階段研究多集中于個案分析,總結了實踐經驗,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困境及對策。在這一階段更是首次將社會資本理論用于城市基層治理分析。
第三,發(fā)展階段。在2013年開始,學術界對于城市基層治理的研究就開始進入到了發(fā)展階段。在2013年一年發(fā)表學術成果7篇,并且研究成果由個案的經驗總結開始向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我國對于城市基層治理的研究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對于城市基層治理尚未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因此,在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研究的道路上還需要有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二、我國城市基層治理文獻研究的具體分析
(一)案例分析為主的研究文獻分析
在“城市基層治理”的全部26篇研究文獻中,關于案例分析的共有9篇,占全部研究成果的35%。其中以上海和北京社區(qū)為研究對象的成果較多,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對于城市基層治理研究多集中于較為發(fā)達的城市,尤其是政策執(zhí)行力較強的地區(qū)。對于國外的案例分析僅有袁方成發(fā)表于2012年的《從政府主導到社會主導:城市基層治理單元的再造——以新加坡社區(qū)發(fā)展為參照》一文,也是對我國未來城市基層治理發(fā)展啟示的較早的一篇文獻了。
從這類研究文獻的研究方法上看,目前學界對于城市基層治理的文獻研究多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以個別社區(qū)為案例進行理論上的建設與探究。這樣做的弊端是將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主體認識不清,以對社區(qū)為主體的研究較多,不利于對我國城市基層治理主體進行全面的分析,這樣的寫作視角是狹窄的,理論擴展是不全面的。
(二)困境及對策分析為主的研究文獻分析
在相關的全部26篇研究文獻中,關于困境及對策分析為主的學術成果共有8篇,占全部研究文獻的30%??偨Y來說,目前我國學術界對于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研究困境多集中于這幾方面:第一,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范圍不統(tǒng)一,導致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出現(xiàn)了碎片化現(xiàn)象,加大了基層治理的難度。第二,街道辦事處經常出現(xiàn)管理缺位的現(xiàn)象,人民要求其管理的事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的機構卻沒有實權,導致基層管理的缺位現(xiàn)象存在。第三,普遍的基層社會自治組織發(fā)展困難,群眾參與積極性較弱。第四,基層治理規(guī)范不完善,城市基層治理的法制基礎較為薄弱。
在這部分內容分類的研究中城市基層治理的困境大部分歸納為以上四方面,所提出的政策也是針對這四個方面,因為其思路相似,所以在城市基層治理研究中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三)以城市基層治理模式探討為主的研究文獻分析
對于未來城市基層治理模式的探討的相關文獻占總文獻比例為20%。但是對未來發(fā)展模型具有創(chuàng)新的文獻出自于石發(fā)勇的《“準公民社區(qū)”:中國城市基層治理的一個替代模型》一文。在文獻中作者認為我國基層政治發(fā)展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將社區(qū)作為國家自上而下構建的基層治理單位,是為了對城市社會進行有效的整合和控制的手段,是國家加強權利滲透的形式;其二是突出我國城市社會中由市民自發(fā)組織的集體行動團體的作用,能夠看出我國城市居民為了爭取權利和發(fā)展自主權的社會變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該文獻主張進行相關的理論轉變,從全能政府范式到市民社會范式。[2](P.59-70)這樣的理論轉變就從根本上打破了國家——社會二元結構分化的局面,為構建新的理論模型奠定了基礎。
(四)以結構變遷為主的研究文獻分析
對于近60年來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機構與變遷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的學者是陳輝。他于2009年開始發(fā)表與城市基層治理相關的論文,并于2010年發(fā)表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城市基層治理的結構與變遷》一文成為了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結構梳理的標桿。他所發(fā)表關于結構變遷的論文是目前對這一部分內容研究的全部內容,占城市基層治理研究文獻的8%。
在陳輝的論文中著重強調了街居制的發(fā)展歷程,從街居制代替保甲制度的產生,到街居制的取締恢復,街居制的曲折發(fā)展成為了他分析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結構變遷的主要構成內容。在論文的論述中能夠分析出基層群眾的民主參與度與社會基層治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城市基層治理一直在群眾與政府的利益博弈間曲折發(fā)展的。
(五)以社會資本與其關系為主的研究文獻分析
2009年以陳捷和盧春龍所寫的《共同性社會資本與特定性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與中國的城市基層治理》一文,使我們開始注意到社會資本與中國城市基層治理的關系。隨后,在2012年由趙欣發(fā)表的《認知性社會資本、結構性社會資本構建與城市基層治理》更是將社會資本與城市基層治理之間內在聯(lián)系凸現(xiàn)出來。
在這兩個論文中都是以羅伯特·帕特南的社會資本理論為研究基礎的。在帕特南的書中,強調的就是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之間的關系,當社會資本逐漸流失的后果就是公民參與的衰落,這就必然導致社會基層治理走向下坡路。我國公民的參與度與城市基層建設之間是正相關的關系,當公民參與度較高的時候,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程度就越發(fā)達,反之,當公民參與度進入低迷時期的時候,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程度就越低,政府管理強度就越高,進而不利于社會基層的發(fā)展。
三、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路徑分析
城市基層治理的重中之重是努力構建能動型政府。在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上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政府的最優(yōu)模型。社會契約者認為國家的公共權力是由每一個公民讓渡出自己一部分的權力所組成的能夠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集體。無論是公共權力的產生還是個人權利的匯聚都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人民要有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力,并且希望自己的表達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回應。從過去的實踐中我們能夠看到政府是反應性政府,當社會上的問題或者公眾的利益迫切需要表達的時候才會對政府產生刺激效果,那么受到刺激的政府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映政策,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政府類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政府類型需要轉變,要建立一個能動性的政府。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機制,讓公民有反映自己需要表達自己利益的通道,建立起與政府互動互信的溝通渠道,幫助政府進行類型轉變,使政府在做出決策之前能夠更好的考慮到人民的需要,擁有預判能力的政府就是我們所要構建的新型能動型政府。
對于我國城市基層治理建設就是逐步形成“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相結合”的多元主體基本格局。在文獻分析整理的過程中,“德治”與“法治”的關系也是被學者們用來分析我國城市基層治理的一個重要議題?,F(xiàn)今我們賦予“德治”與“法治”的含義與以前是大不相同的。首先,“德治”是要從道德方面進行約束,那么在基層治理中應該被用在公民為主體視角看,公民需要用自身的道德來約束自身的行為,輔助基層治理;其次,“法治”是指要依法治理,在基層治理中應該被用在政府為主體的視角看,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公共資源進行配置來發(fā)展我國城市基層治理。我國城市基層治理是一個涉及到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也是我國進行職能轉變的一個重要議題,因此,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理論分析來解讀。
參考文獻:
[1]董娟.基層治理研究文獻的統(tǒng)計分析[J].學術綜述與 動態(tài),2014,(3).
[2]石發(fā)勇.“準公民社區(qū)”:中國城市基層治理的一個 替代模型[J].社會科學,2013,(4).
[責任編輯:胡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