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辰
摘要:本文以圖書館教參資源嵌入課程系統為切入點,選取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教參資源整合現狀,發(fā)現問題,結合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開展嵌入課程系統的教參資源整合實踐,提出改進建議,即注重部門之間的合作,整合教參資源,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及時評估整合效果。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教參資源;資源整合;課程系統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07Research on Library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 Integration Embedded in Curriculum System-Taking 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XU Chen-chen(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In the perspective of embedding library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s into curriculum system, thisarticle took the 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found the problems by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 integration. By learning experience in embeddinglibrary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s into curriculum system in libraries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at home andabroad,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Tha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departmentcooperation,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 integration,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 solving, and in time effectevaluation.
Key words: library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 resource integration; curriculumsystem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和應用,教育信息化日趨深入,網絡教學環(huán)境逐漸形成,網絡教學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高校的重視,成為教學改革的潮流和趨勢。圖書館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其面向教學的文獻資源保障能力不僅是衡量綜合辦館水平的主要標準,而且也是教學質量保障和教學評估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有效地嵌入學校課程管理平臺,構建嵌入教學環(huán)境的教參資源服務系統,滿足師生一站式獲取課程信息和教參資源,成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命題。
本研究以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通過介紹本館在教參資源整合方面的現狀,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開展教參資源整合的實踐,以期對本館完善和改進教參資源整合工作有所借鑒。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參資源整合現狀
基本情況
2015年1月,本館引進方正阿帕比“學知課堂”在線課程學習平臺( http://ketang.apabi.com/njutcm/about#contact),包括PC版和移動終端版。“學知課堂”平臺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共享資源作為拓展,以個性化課程為主線,引進社區(qū)空間設計理念,實現立體化、自主化的開放式學習。通過圖書館網站主頁或客戶端,師生使用同學校教務系統一致的賬號密碼,即可獲取相關課程的教參資源。
目前,“學知課堂”針對本校各院系、專業(yè)和課程設置,將圖書館網站上的中外文數據庫與教務處課程關聯,實現教參書、教參數據庫、教輔網絡資源的整合與自動更新,平臺以豐富的教參教輔資源為基礎,實現教師指定教參的在線獲取,深入挖掘每門課程的知識要點,形成知識圖譜、知識關聯,實現學生在線互動分享,共建共學。本館當前整合了中國知識資源總庫( CNKI)、萬方數據、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讀秀學術搜索、超星數字圖書館(部分)、BMJ、EBSCO、Elsevier、Science Direct及Web ofScience等中外資源與本校院系課程的關聯。但除了基本的傳統館藏、數據庫資源外,本館建設的學科導航、開放課件資源、特色資源等與本校學科專業(yè)緊密相關的資源卻未整合進“學知課堂”平臺中。
現狀分析
教參資源尚未嵌入學校課程系統 目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使用的課程系統是清華大學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平臺中組織了本校的院系專業(yè)、課程信息、教師信息、精品課程等內容,這是師生在傳統課堂外獲取課程信息、交流課程問題常用的途徑。但在此教學平臺中并未發(fā)現圖書館“學知課堂”或其他資源的信息,讀者需要在學校教學平臺與圖書館主頁之間不斷切換,登錄不同的平臺獲取課程信息與教參資源,造成“學知課堂”系統的使用率較低??梢钥闯?,本館的教參資源系統還比較封閉,信息零散,缺乏橫向聯系與協調,并未真正嵌入教學環(huán)境,給師生獲取課程資源帶來了不便。
部門之間缺乏合作,造成資源分散和浪費由于課程管理系統屬于教務部門管理,教參系統屬于圖書館管理,這就造成了同樣的資源可以在兩個系統中都能獲得,或者屬于同一課程的相關資源卻分布在不同的系統中的局面。這種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工作方式不利于數據的集中化管理和實時更新維護,造成資源分散和浪費。
教參資源以文本資源為主,類型單一在“學知課堂”平臺中,本館雖然整合了多個數據庫中的教參資源,但這些資源的類型還停留在圖書、期刊、電子圖書與期刊、論文等文本資料上,雖然設置有“視頻”等欄目,但欄目下都呈現“暫無數據”的狀態(tài)。課件、音視頻資源在外語、實驗等課程中存在很大需求,并且更適合移動終端閱讀環(huán)境。圖書館應該提供內容豐富并且形式多樣的符合課程特征的教參資源。2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教參資源整合實踐
國外案例
發(fā)達國家高校圖書館對教參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較為關注,普遍形成了完善的教參資源服務體系,在這方面有相對成熟的模式和豐富的經驗。
在資源整合方式上,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將合作課程的課程指南、網上書目進行收集整理和組織,提供至少6850門課程的相關資源數據,集成先進技術和核心資源,有效嵌入教學服務系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為教師設計了“Blackboard help”網頁 ( http://onesearch. library. utoronto. ca/faculty-blackboard?sourc e=faculty),指導他們在Blackboard課程網站上創(chuàng)建與課程相關專業(yè)數據庫、專業(yè)期刊論文及論文查詢、圖書館目錄檢索系統等可持續(xù)鏈接;師生可以請館員幫他們在課程網頁的閱讀列表里添加永久鏈接和活動鏈接;圖書館還為各專業(yè)制作了圖書館專業(yè)資源指南網頁;還可以幫助學生組織文章,運用批判性思維技能,管理和引用參考文獻。在資源整合類型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提供48種媒體形式,通過“資源、媒體類型”itemtype按鈕可限制文獻、媒體類型以縮小范圍。斯坦福大學圖書館網站在“Course Guides”界面 (http://library. stanford. edu/guides/course)進入“在線書目網頁”可以看到教師上傳的文本資源(如問題集、圖書和期刊)、網絡資源、多媒體(如影片)等。
國內案例
雖然我國高校圖書館在嵌入課程系統方面的建設才剛剛起步,處于探索階段,但也不乏先行者,一些高校通過試點或立項的方式在教參資源整合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985”三期項目子項目——“新型電子教參服務”,圖書館以師生常用的教務處教學信息服務網為服務切入點,和網絡信息中心、教務處聯合開發(fā)電子教參系統。該系統可以獲取學校課程管理系統中的教參信息,制定圖書館跨部門、跨職能的資源整合流程,突破教參資源與學校教學環(huán)境互不關聯的壁壘,實現信息的動態(tài)更新和開放式教參服務,解決電子教參資源深層次整合的關鍵技術問題[3];該館還重組和制定了多類型電子教參資源建設流程,除了整合紙質館藏、電子期刊論文、電子圖書等資源外,還覆蓋了音頻資源、視頻資源、網絡資源等多媒體資源[4];隨著移動服務的興起,該館還推出電子教參資源閱讀服務,以“智慧泛在課堂”的形式實現教學模式智慧型改革創(chuàng)新,讓學習觸手可得、隨心而行。
思考與啟示
信息化時代,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圖書館信息中心的地位逐漸被弱化。如果不能融入課程管理系統的教學環(huán)境中,高校圖書館將面臨嚴峻問題,其作為信息資源組織、篩選和建設的作用也將被削弱“。。因此,圖書館必須改被動式服務為主動服務,把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嵌入到讀者的科研與學習環(huán)境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結合國內外高校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改進本館實踐中的不足之處。
注重部門合作
教參資源整合是一項涉及全校各部門、各院系的工作,需要多方面人員的參與。合作是網絡教學平臺中教學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的重要保證,這里的合作既包括圖書館、教務部門、網絡信息中心、各院系之間的相互合作,又包括圖書館員、師生、信息技術人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到資源整合工作中,體現圖書館的能力和優(yōu)勢。圖書館可以通過與專業(yè)教師及相關部門溝通或教參數據收割技術,獲取課程信息,負責該課程的資源支持,包括教學參考書、學科數據庫、與學科相關的網絡資源等;還可以依托圖書館的教參資源整合平臺,規(guī)范教參資源加工、審核與發(fā)布流程,保證教參資源質量。
整合多層次教參資源
首先,圖書館應整合本館館藏資源。圍繞具體的學科和課程,圖書館將館藏資源與課程管理系統資源進行關聯,實現無縫鏈接。其次,圖書館應整合網絡教學資源。通過搜集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如精品課程、網絡課程、開放課件、試題文檔、多媒體素材等資源,進行整理、歸類、組織、集成和發(fā)布。再次,不同類型教參資源,如音視頻資源格式的不同,對瀏覽器、播放器、操作系統等要求也不同,需要選擇能夠兼容各類型資源使用的多媒體資源加工標準。
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要實現圖書館教參資源與課程管理系統的無縫鏈接,對館藏資源、電子資源、網絡資源等進行整合,首先要解決兩個系統之間元數據共享和互操作的問題。可以通過239. 50協議聚合館際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 OPAC),實現異構數據源之間的無縫鏈接;采用中間件、互操作技術提供統一的操作界面,實現對不同資源的透明訪問。同時,將盡可能多的相關信息資源在保持其學科的整體性、關聯性的基礎上,經過分類、建庫等加工,重新集合成具有新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系統化的教學信息資源體系。另外,還要建立用戶統一認證機制,一次認證可以獲取不同系統的資源和服務。
及時評估整合效果
通過可量化的用戶滿意度調查表收集師生關于教參信息的使用情況,匯總反饋各種問題和建議,及時解決存在問題;同時,通過自動獲取資源增長量、訪問量、檢索次數、下載量、網上交互信息增長量、網絡日志等數據,進行數據深入挖掘、統計和分析,對整合效果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