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妍
【摘要】官方和民間兩種語言體系的分野與隔閡歷來有之。改革開放以來,多種思潮、觀點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公共輿論場,民間話語空間不斷沖擊官方話語空間。對于兩者間的碰撞與激蕩,政府部門和黨政領導干部應積極在語言上踐行群眾路線,做到“官話民說”,文風活潑與簡練。
【關鍵詞】官方語言 ?民間語言 ?文風轉變 ? ? ? ? ? ? ?【中圖分類號】D601 ? ? ? ?【文獻標識碼】A
“任性”之至:從網絡語言進入政治文件
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使用“任性”一詞,在談到簡政放權時,他說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币l(fā)代表委員的熱烈掌聲。據報告起草組負責人透露,這句表述是李克強總理親自加入的,他認為用得很恰當。5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他強調,在經濟發(fā)展上要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并借用了一句流行詞說:“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則靠什么可持續(xù)發(fā)展?”
“任性”一詞系網絡空間創(chuàng)造的民間語言,此后多次成為政治活動用語,更進入高大上的政治文件,可謂是任性之至了。而這遠非個例,就在2015年羊年的元旦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樣使用了網絡熱詞“蠻拼的”“點贊”等??v觀近一兩年來政治經濟領域涉及國家政策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詞、熱詞,會發(fā)現(xiàn)更多民間語言的痕跡:“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老虎’‘蒼蠅’一起打” “獲得感”、 “雙中高”、“雙引擎”……這些公眾聽得懂、聽得進的民間語言在傳遞國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信號,透露社會發(fā)展布局的經緯脈絡的同時,也正在深度改變政治話語的公文化表達。
透視官民話語體系“前生今世”的糾葛
一個是“之乎者也”的官方語言,一個是“村野鄉(xiāng)夫”的民間口吻,當遇到了矛盾、爭論或者各執(zhí)一詞時,就顯得格格不入,有種“雞同鴨講”的尷尬和無奈。秀才可以感慨大兵“不講道理”的簡單粗魯,大兵也可以斥責秀才“滿口仁義”的空洞虛偽。
官民話語體系間的縫隙與碰撞。兩種語言的縫隙自古有之。官方語言,例如一項法律的頒布或者對于某項政策的解讀,針對的是公眾利益、社會事務,必須比 “民間語言”有著更為復雜的利益考慮和全局性的平衡需求,大而全成為第一考慮。民間語言是個人情緒和利益的表達,可以無視全局性的利益平衡和各方滿意,沒有束縛和壓力,張揚個性和態(tài)度,因此更鮮活、朗朗上口、易于傳播。
文言文與白話文是中國傳統(tǒng)的官方語言和民間語言的代表。官方語言來自民間語言,但是更精煉、更準確。隨著官方語言的發(fā)展,只重形式而忽略內容的八股文出現(xiàn)了,與生動的民間語言逐漸拉開了距離。1949 年以來,我們經歷了兩次語言的革新:從農村包圍城市進而奪取全中國的共產黨人以親民的姿態(tài)和清新的作風展現(xiàn)了自己朝氣蓬勃的一面,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僚主義、教條主義逐漸彌漫,也影響到語言上,發(fā)展到極致時正是“文革”時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重回實踐,文風和語言風格返璞歸真,八股化的空洞語言逐漸離開了我們的視線。但是,唯上唯書本的教條主義思維定勢沒有得到徹底清算,官方語言八股化的傾向又沉渣泛起。同時,伴隨著互聯(lián)網的興盛,民間話語前所未有地繁榮。不僅每一位公民都有了充分的發(fā)言權,而且發(fā)言的詞匯、語法都在不斷地變化,更加生動、有趣,展現(xiàn)出更加真切的民意。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經濟增長、技術進步、政治體制改革等合力作用下,計劃經濟年代行之有效的、單一的、自上而下的公共信息傳播模式被打破,多種思潮、觀點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公共輿論場,民間話語空間不斷沖擊官方話語空間。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的碰撞,帶來的不僅是風險與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話語的多元化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和包容。
向幾代領導人學習“官話民說”。官話,在語言學上是指普通話九大方言區(qū)北方方言,后來把官腔和“假大空套板”現(xiàn)代八股文也稱作官話。民話,泛指以平民視角觀點為內容的民間語言。面對民間話語越打越大的沖擊力,政府部門和黨政領導干部應積極構建多元、對話、包容的公共話語空間,在語言上踐行群眾路線,消解二者隔閡,拓寬溝通平臺,暢通服務群眾的渠道,盡量做到平易近民、官話民說。
平易近民?!妒酚洝斨芄兰摇罚骸胺蛘缓啿灰祝癫挥薪?平易近民,民必歸之。”為政需平易,政言政聲政事都應平易,這正是“話須通俗才傳遠,語必關情方入腦”。
官話民說。中國共產黨的幾代杰出領導人都是官話民說的典范。毛澤東語言藝術爐火純青,語言平易,沒有官腔,古樸高雅,韻味悠長,體現(xiàn)了鮮明的大眾化風格。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強調生活、人民群眾是學好用好語言的首要源泉。《毛澤東選集》總共使用不到3000個漢 字,卻造就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中巨大豐贍的精神財富。鄧小平的語言藝術魅力同樣舉世驚嘆,“貓論”、“摸著石頭過河”、“發(fā)展是硬道理”、“小康社會” 的概括、“一國兩制”的提煉,都令人嘆為觀止。
習近平總書記在《善于同群眾說話》(2005年6月29日)一文中指出:“有少數(shù)干部不會同群眾說話,在群眾面前處于失語狀態(tài)。其實,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不會說話是表象,本質還是嚴重脫離群眾?!弊掷镄虚g都體現(xiàn)著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縱觀習近平總書記的很多講話,關乎國事、天下事,雖“心事浩渺連廣宇”,卻能善用廣大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喜聞樂見的俗語、諺語、白話等語言形式,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 的境界和效果。這些話語,親切自然,明白易懂,擲地有聲,一掃人們反感的套話、官話,可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令人耳目一新。“問渠哪得 清如許?”這個源頭活水就是心中時刻裝著人民群眾,用群眾話語體系、用群眾工作方法來立德、立言、立行。習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折射出來的是他對群眾路線的真正踐行。
從文風、黨風看治國施政理念:“以人民之心為心”
有人說,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蘊含著思想的語言,其產生的影響不遜于千軍萬馬。魯迅先生就認為,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fā)出的火花,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光。從深層次上分析,文風不只是文章之風、文人之風和文化之風,更是社會之風、時代之風、歷史之風。
“修改政治必得從改善語言開始”。1942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中,就把“黨八股”與“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列在一起,當做黨內存在的主要作風問題。在毛澤東看來,文風問題是作風問題,也是黨風問題。那些空洞無物、如“懶婆娘的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的“黨八股”,形成的原因只有一個:“下決心不要讓群眾看”。對于把同群眾的聯(lián)系視為“血肉聯(lián)系”和“魚水關系”的共產黨來說,文風問題,是與群眾的聯(lián)系是否緊密的表現(xiàn),關系到黨的立身根本。
2001年2月,時任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的李書磊曾發(fā)表過一篇長達9000字的論文——《再造語言》,系統(tǒng)闡述了自己對于“黨八股”——這個世紀頑疾的研究?!皩τ谝粋€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一個民族來說,語言特別能體現(xiàn)他的質量、品格、氣象與氣數(shù)?!彼麑懙?,“你一張口就暴露了你是誰,想瞞都瞞不住。修改政治、改善生存必得從改善語言開始?!崩顣谌绱朔治?。
2008年,時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指出,文風不正“嚴重影響真抓實干、影響工作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良文風蔓延開來,損害黨的威信,導致干部脫離群眾,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感召力、親和力?!?/p>
2010年,習近平再次要求領導干部,要從“短”、“實”、“新”三個層面,下工夫改進文風。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编嵃鍢虻倪@句詩,被習近平多個場合引用,“就是說,(說話作文)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創(chuàng)新”。這句詩中體現(xiàn)出的質樸、簡單、清新的文風,可看作習近平對全黨的要求和期待。
文風活潑簡練的背后是親民風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等,風格清新質樸、內涵深刻,常用打比方、講故事的方式闡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話、大實話等俗文俚語來釋疑解惑,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來提綱挈領、縱橫捭闔。將那些“高大上”的治國施政理念,轉化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接地氣”的真心話、大實話。
從2012年年底的地方“兩會”開始,會議報告的“瘦身”即已成為趨勢。同樣的風氣,也延伸至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會刊發(fā)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兩萬字的篇幅,對60個方面的重要改革問題進行了表述。在這樣一份重要文件中,看似字數(shù)多,卻幾乎全是“干貨”。以“探索實行官邸制” 這個重要問題為例,文件沒有任何多余的表述。而“記得住鄉(xiāng)愁”、“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等鮮活表述,也出現(xiàn)在其他會議的文件中。從2013年6月開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針對“文山會?!钡奈娘L、會風的整治力度也可謂空前。
從這兩年媒體對兩會的報道看,代表委員的發(fā)言明顯犀利了不少:長篇大論的少了,表態(tài)感謝的少了,一發(fā)言就要錢要政策的也少了,小組審議討論時還常常出現(xiàn)精彩的交鋒與對話。文風的活潑與簡練,背后是親民的風格,而親民背后是“以人民之心為心”的政治理念。
伴隨兩會議程的次第展開,政治殿堂的信號釋放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表達相互激蕩,政府“重改革,穩(wěn)發(fā)展”“有權不任性”,代表委員“履好職,務實事,說白話,不客套”,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有獲得感”,共同描繪“穿得暖,吃得飽;有房住,有醫(yī)保;能上學,能養(yǎng)老;權益多,煩惱少;山水美,空氣好”的新藍圖。
(注:本文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網、澎湃新聞網等有關內容編輯整理而成。)
責編/劉建 ? 張夏夢(見習) ?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