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柯
一些人明明功利心相當強,明明在思維和心靈上都與哲學隔膜,卻又特別喜歡一些看似很有“哲理”的心靈雞湯。朋友圈里轉(zhuǎn)發(fā)得最多的,就是這些冒充哲學的東西了。這背后,暴露出了這個社會的心靈密碼。
哲學向來被譽為人類智慧的最高殿堂,然而在今天的中國,作為哲學青年,我卻頗為尷尬。
學哲學還真需要勇氣
仍然記得讀本科時,計算機專業(yè)的我在告訴親友自己要考哲學研究生時,大家詫異的表情。有兩個人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一個親戚表情極為扭曲,好像聽說世界上竟然有妖怪一樣;還有一個同學在聚會上問過我的考研方向后,直接一撇嘴就不屑于再理會我。更多的同學在好奇地聽完我的解釋后,會皺著眉頭問一個讓人尷尬的問題:“哲學是干嘛的?”
相信每一個從實用性專業(yè)跨考哲學的哲學青年對這些場景都不陌生。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天下跨考人文學科的同學是一家。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一個準備跨考文學專業(yè)的同學曾經(jīng)告訴我,他一開始聽說我是跨考生時,就知道我們有相同的理想??缈既宋膶W科的同學之所以常感到相見恨晚,是因為我們大多都在本科時忍受過內(nèi)心撕裂的痛苦,甚至,很多人從小就經(jīng)受過讀文科一定沒工作的恐嚇。
從小學開始,我就很喜歡閱讀人文學科的書籍。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一直激勵著我,希望自己能夠洞察歷史運行的大勢,這樣才能不隨波逐流。當時,父母和長輩們都不了解文科,只是覺得多讀書挺好的,也就鼓勵我讀書。直到高中自己想要選擇文科時,家人才慌了。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苦心告誡我,“選擇文科,就等著找不到工作吧”,“你是男孩,要掙錢養(yǎng)爸媽和娶媳婦啊”!
那時的我無知而又缺少勇氣,就那么痛苦地放棄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后來我常常想,如果當時能夠?qū)W文,現(xiàn)在的我應(yīng)該更加優(yōu)秀才是,文科是多么需要積淀啊。就不提父母應(yīng)該尊重和支持孩子的理想與特長了,如果這個時代的人們能夠?qū)φ軐W與文科有更多的了解,像我這樣的悲劇應(yīng)該也會少很多吧。文科生找工作是難,可是誰聽說有人因?qū)W文而餓死呢?
本科時代,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折磨著我的心靈,志向與恐懼的搏斗消磨著我的銳氣。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之余,我?guī)缀跻挥袝r間就到圖書館借閱文科書籍。為了解答心中的疑問,本科四年期間,我的借閱量在圖書館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中名列前茅。并非我真的學不會理工類課程,而是一看到文科書籍,我就會心潮澎湃,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最后經(jīng)過慎重考慮,我還是選擇了跨專業(yè)備考文科研究生,并且取得了父母的支持。
然而,即使突破了自己多年來的心理障礙,相信自己在放棄工科后仍然能夠在社會上立足,尋覓到哲學仍然不是容易的事情。對一般人而言,即便是哲學入門書,也仍舊有些遠離生活。身處以工科為主的學校,能夠把哲學講得生動鮮活,并且?guī)ьI(lǐng)同學進行哲學思考的老師很少。
哲學會有點孤獨
從小到大,身邊的同學在看到我讀人文學科的書籍時,更多的質(zhì)疑是:“讀這個有什么用?”據(jù)說在1980年代,人們出門不裝成文藝青年,不會背幾句詩,都不好意思出門。然而今天要征服一個女孩子需要的不是激動人心的情詩,而是能夠冷靜地寫出一行行流暢的代碼。好吧,除了吸引女孩子,工科還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哲學不求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相比而言的確不實用。我見過不止一個工科生質(zhì)疑文科存在的作用與價值。
除了工科,哲學的實用性也不及社會學科。我有個朋友想了解人的心靈,于是就閱讀了很多真真假假的心理學書籍,花些錢考一個心理咨詢師的證,關(guān)注一些流行的心理學的微博或者微信號。還有個朋友想了解社會,于是借了很多歷史學、社會學、法學、人類學、經(jīng)濟學的書籍來閱讀,并且關(guān)注報刊雜志開設(shè)的相關(guān)專欄。他們都沒有想到哲學。當一門門學科從哲學這個母體中脫離出去,哲學就有了被架空的感覺。
然而,哲學不但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比顯得“無用”,和其他人文學科相比也顯得無趣。與學習文學和歷史的朋友見面,他們至少可以把故事講的繪聲繪色。與寫詩的同學或者藝術(shù)青年見面,他們的情趣令人羨慕,在美感上的豐富體驗令我望塵莫及。但是哲學就不同了。有時朋友會讓我講講學到什么,我內(nèi)心其實很無語。哲學的核心是概念演繹,我有幾次興致勃勃地給朋友解釋,得到的回應(yīng)也是無語??赡芩麄兟牪欢蛘哂X得無聊,只感到讀哲學的人很怪,怎么會喜歡這么抽象的東西。
也有同學跟我說他很喜歡哲學,然后背出一長串哲學家的名言。但他們大多一接觸哲學就不再喜歡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把哲學當作哲理,以為記住了名言警句就是懂得哲學了。其實,哲理作為結(jié)論往往是最不重要的,更加重要的是哲學家所提出的問題及其解決方式。涉及思辨,大多數(shù)同學都敬而遠之,說這些同學葉公好龍并不為過。
以上的情況還并不太令人難過,即使大家不喜歡哲學的真面目,我也可以講些心得體會,交流總是能夠進行的嘛。然而,很多同學帶著對哲學的誤解和我交流,那就令人尷尬了。有同學跟我說,哲學家太偏激了!薩特說人是一種無用的激情,加繆說人生的本質(zhì)是荒謬的。多么令人反感,生活不是很美好很陽光嗎?其實,真理總有片面性,何況哲學家要警醒世人,說話難免要劍走偏鋒,這是可以理解的。
更有的同學很輕率地認為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是可笑而荒謬的。曾經(jīng)在一節(jié)課上,有同學認為唯心主義哲學家一無是處。老師問他:“為什么哲學家錯了?”他說:“因為我是對的。”再問他為什么他對了,他說:“因為哲學家錯了?!边€有同學聽到馬克思哲學的核心是實踐后,就對老師說:“既然實踐這么重要,我們都去打工吧,就別上課了?!边@種想法,未免膚淺。實踐雖然重要,卻不能因此取消理論。
不像歐洲的學生,他們在中學時代就已經(jīng)開設(shè)了哲學課程,從小思辨能力就可以得到鍛煉。法國高考的“哲學作文”,實在讓我們汗顏。老實說,我們的很多研究生都不具備這樣的思辨能力。
背后有一些真相
哲學的尷尬還在于,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似乎也不需要理解哲學了??匆幌略趯W校里同學更熱衷什么就能明白一些。當然,我們總會聽說,武大、北大、復(fù)旦這些著名高校,哲學課堂是很火爆的,尤其名師講課時,教室里會擠滿了人。我認為,就像天才往往超越時代一樣,百年名校的狀況也不能夠真實的反映時代變化。相比而言,一些工科學校的狀況往往很有參考價值。
很多讀工科學校的朋友都說,學校里曾經(jīng)有人文學的選修課非常受到學生的歡迎,以至于很多同學在選不上課的情況下依然去旁聽。但是近幾年來,能用心體會這類課程的同學越來越少,有些同學甚至在課堂上學習英語和數(shù)學,只是走走過場。這前后兩種狀況發(fā)生改變的時間節(jié)點與房價飆升的時間節(jié)點差不多同步,此中聯(lián)系大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課程不受歡迎的同時,很多人文學講座都難以掀起大的波瀾,只能被自己圈子的同學接受。而名利掙足的成功人士來開講座,往往能夠引起校園的轟動。前期宣傳工作到位,各級單位極為重視,學生組織無須動員。講座當天,報告廳人滿為患,大家抱怨一票難求。盡管那些成功人士不會告訴大家,他們是如何在復(fù)雜的政商關(guān)系中長袖善舞、表演博弈的,而只是講一些同學們要提高素質(zhì)、注意禮貌、增強信心、不怕失敗之類的常識。同學們?nèi)匀幌猜剺芬姷貍髡b著他們的妙語,互相激勵,感到自己在成功之路上又進了一步。
相伴隨的,價值觀的沖突也是同學不喜歡哲學的一大原因。我曾經(jīng)親眼見過一個同學,在哲學課堂上質(zhì)疑:“這都什么時代了,還講那么多真善美。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好人,但我也不是壞人。我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币灿型瑢W私下說:“我很現(xiàn)實,只想成功,這些沒啥用?!碑敃r心里一陣難過,大學生是潛在的知識精英,當他們質(zhì)疑真善美,試圖憑個人喜好定義善惡,只追求成功時,我們的社會將被這樣的精英帶向何方呢?
對很多持有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同學來說,其精神生活主要是閱讀成功學書籍,書里告訴讀者要自信而不要自卑,要不怕失敗。這些話本身不錯,但是一些同學眼中只有物質(zhì)功利,缺乏對自己內(nèi)心體驗的感知,讀這種成功語錄就像打雞血一樣。我認識一些同學參加過勵志社之類的社團,社團活動就是觀看成功人士的視頻,活動開始和結(jié)束時一起高呼3遍“我要成功”。同學們在活動剛結(jié)束那一段時間的確感到動力很足,不久就又松懈下來了。
所以現(xiàn)在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些人明明功利心相當強,明明在思維和心靈上都與哲學隔膜,卻又特別喜歡一些看似很有“哲理”的心靈雞湯。朋友圈里轉(zhuǎn)發(fā)得最多的,就是這些冒充哲學的東西了。這背后,暴露出了這個社會的心靈密碼:在淺薄中要裝深刻,“哲理”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副治療內(nèi)心掙扎的藥。比如,一些同學會轉(zhuǎn)發(fā)很多叫人“看得破,放得下”、“吃虧是福”、“難得糊涂”的段子,可是利益損失時,明顯還是能看到他們的郁悶與失落,而他們在搶利益時,也從來就不客氣。
換個角度,我們從文學所面臨的困境也能反映哲學的尷尬?,F(xiàn)在朋友見面,常常抱怨沒有耐心讀長一些的文章了,微博微信,以簡短有趣為最佳。偶爾見到朋友發(fā)出長些的生活心得或體驗,總能見到一些留言:“太長不看”。接觸到的很多同學最多讀一些感情小說與武俠小說,已經(jīng)讀不下去經(jīng)典文學著作了。
這恐怕是因為,雨果和托爾斯泰們的大部頭講盡世事百態(tài),曲折表達的是傳統(tǒng)哲學的善惡觀。經(jīng)典的哲學和文學背后是一個永恒的時空??墒乾F(xiàn)代社會變化太快,很多同學常常感到不知自己的未來在何方,不知自己的愛情與工作在哪里。因為把握不住未來,又常常說“活在當下”,因為似乎只能把握住當下。這樣的心理背景自然與哲學格格不入。
哲學不但與永恒相連,也與社會國家相連。然而,越長大越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談?wù)搰颐褡宓那巴?,有時會被一些人視為怪異。很多同學在無力感的驅(qū)使下,試圖逃避這些宏大的命題,在個人化的情趣和喜好那里尋求安全的感覺。一些同學對哲學所涉及的國家民族的作用報以禮貌的微笑,寬容背后的態(tài)度仍是隔膜與冷漠。
我相信,一個國家和民族不能沒有自己的哲學。哲學的普及還可以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與人文素質(zhì)。沒有人們對哲學的更多理解,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將會出現(xiàn)巨大的偏差,自身修養(yǎng)的完善也會存在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