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摘要】電影《素媛》劇本的取材與創(chuàng)作、意象的使用和獨特的視角都是該片的成功之處,也值得國產(chǎn)電影借鑒。
【關鍵詞】《素媛》 真實事件 改編
一、電影《素媛》的成功之道
《素媛》是導演李俊益創(chuàng)作執(zhí)導的一部韓國電影,由薛景求、嚴智媛、金海淑、李甄等人主演,主要講述一個小女孩在遭遇性侵后的重生故事。《素媛》于2013年10月2日在韓國上映,該片獲2013年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2014年5月27日,該片獲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劇本獎,而該片的主要演員也憑借該片收獲頗豐,薛景求憑此片獲最佳男主角,如此一部連連獲獎的影片必定會有其較其他電影成功的地方。
1、殘酷的真實事件改編
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信息大爆炸,然而在大量的信息面前,負面信息更為吸引人的眼球,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也使得很多由殘酷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異軍突起。與那些杜撰出來的電影相比,這樣的電影給觀眾一定的認同感和貼近感,事實也證明了這樣取材于現(xiàn)實的電影比較成功,如韓國的《熔爐》、《那家伙的聲音》,中國的《門徒》、《金錢帝國》等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的《熔爐》在播出之后,觀眾十分憤慨,一時間群情激奮、輿論四起,然而真實事件卻發(fā)生在2005年,在距離事件發(fā)生6年之后2011年10月28日,韓國國會208名議員以207票贊成,1票棄權,通過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爐法》),《熔爐法》大幅提高了對性侵幼童、殘障人士等性暴力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加強了對青少年和殘障者的保護,這也見證了由真實事件改編成電影的力量。雖然同樣是由殘酷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但《素媛》與《熔爐》是不同的,“《素媛》和《熔爐》一樣,此處缺主語都認為此類犯罪是一種社會疾病,是無法預防和避免的。只不過《熔爐》希望從法律懲戒層面對犯罪造成威懾,而《素媛》則希望人們對受害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讓她們盡快地走出心理陰影,回歸正常的生活?!?/p>
韓國近年來兒童性侵案數(shù)量有增長之勢,一度高達日均兩起之上,而這部影片雖然矛頭直指社會惡性事件,但是主要采用了較為溫和的表現(xiàn)形式,導演故意將性虐事件的經(jīng)過一筆帶過,使影片整個溫馨、向上的主題得以體現(xiàn)。電影是一種視覺直觀的東西,會帶給人較大的影響,現(xiàn)在有很多以刑偵、盜竊為主題的電影,造就了很多反偵察案例,民間有句話:學壞容易學好難。所以有時候?qū)а菹胍ㄟ^電影表達的正面主題往往被負面附加信息所掩蓋并被有意識的扭曲。所以像《素媛》這種由冰冷真實事件改編,但是用溫情手法來表現(xiàn)的電影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2、讓人在哭中微笑的劇本
一座好的建筑物一定要有好的設計圖,就和一部好的電影一定要有好的劇本一樣,《素媛》在2014年5月27日,獲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劇本獎,這足以說明《素媛》劇本的過人之處,在觀影之后,感覺這部電影的劇本有一種在哭中微笑的魔力。
本片中的人物設定,薛景求飾演的素媛的父親,筆者能想象到的符合他的詞語就是“普通”,他所扮演的父親和很多家庭里的父親一樣,總是把愛埋藏在心底,不善于表達出來,他善良、真誠、愛憎分明;嚴智苑飾演的素媛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由于家境不富裕,她一直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在女兒遭遇巨大變故的時候,堅強的挑起來自社會的壓力與生活的重擔;李甄飾演的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在一天下雨時候為一個醉漢打傘,遭遇了醉漢的性侵,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了巨大的傷害;金相浩飾演的是素媛父親的好友,素媛父親所在工廠的廠長,竭盡全力的幫助素媛一家;金海淑飾演的是精神科醫(yī)生,她自己的女兒曾經(jīng)受到性侵犯后受不了輿論壓力自殺了,所以她能深刻體會素媛一家的痛苦,并給素媛提供心理治療;羅美蘭飾演的是素媛母親的好友,在素媛一家遭遇閑難的時候盡力幫助;楊真濺飾演的女警察同樣給了素媛很大的幫助。
在一個雨天,素媛獨自走在上學的路上,碰到一個醉漢,之后遭遇了殘忍的性侵。電影著重闡釋了素媛在遭受傷害之后,怎樣在社會和輿論等多方的壓力之下遭受到二次傷害,又如何在身邊好心人的幫助下重獲新生的故事。
其劇本的寫作特點是感人與溫情,語言很有感染力。該劇本讓人在愛恨、憐惜、無奈等各種感情之間來回往復,當所有的感情一層層的疊加起來之后,我們又跟隨著作者像剝洋蔥一樣把所有輔助的感情剝離,剩下的則是素媛的一顆赤濺之心,沒有像《白夜行》(韓國)、《不哭媽媽》等類似影片那種濃郁得化不開的憂傷與怨恨、黑暗與扭曲,任丘在《(熔爐)的另一面》中提到《素媛》時說:“該片劇情雖然虐心,但還是滿溢著溫情?!倍髡哂眯∷劓轮赡鄣穆曇粽f著:“我總想睡一覺就能回到過去,可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還是沒有任何變化”、“太傷心了……以前奶奶說,哎喲要死了要死了,這大概就是人活在世的意義……”、“為什么要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等一系列的話時,那種歷盡滄桑的感覺,著實給人一種胸口挨了一記悶拳的感覺,悲劇使一個孩子一夕之間變成一個大人。但是當法庭審判時,素媛抱住失控父親的大腿,那一聲聲呼喚讓入覺得又是那樣的憐惜,素媛原涼了那個讓人痛恨的悲劇制造者。當父親抱住滿身是傷的素媛躲避聞訊追趕過來的記者,慌忙中弄破了人造器官時,素媛極盡小心翼翼的說的那句:“我做錯了什么嗎?”更是讓人潸然淚下。但是在影片最后素媛躺在剛出生沒多久的“素望”(中文希望)身邊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讓觀眾覺得素媛今后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3、意象手法的運用
說到意象,有的人認為意象是電影的畫面、色彩、配音、鏡頭等方面,筆者所指的意象只限定在物品的范疇之內(nèi),電影中意象手法的運用多是托物寓意,預示事件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電影開始的鏡頭便是一只風箏,在后面一個畫面中,隨著素媛向窗外張望的視線,我們可以看到,那只風箏被掛在樹上,之后素媛和小伙伴一起回家,路過那棵樹的時候,抬頭看卻沒有了風箏,之后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傷害素媛的醉漢也是撿了這個風箏,這也就預示著素媛悲劇的發(fā)生;在金海淑所扮演的女心理師給素媛治療時,拿出了一個黑本子和很多蝴蝶,電影臺詞是:“這里是黑夜,把蝴蝶都貼在這黑夜中呢,我們素媛就可以重新說話了,也能睡安穩(wěn)覺……”這是較為明顯的意象運用手法體現(xiàn);在電影最后,素媛從學?;氐郊抑?,和爸爸說了幾句話之后,便去看自己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弟弟,還給小弟弟拼了飛機,在這便出現(xiàn)了象征著新生(重生)的小弟弟(小弟弟名字也有寓意,名字叫素望,與希望同音),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引進發(fā)行2014年2月上映,中文片名《許愿》;而飛機則代表著自由翱翔、不被過去的傷痛所羈絆,同樣是對素媛今后生活的期盼。
說到對意象手法的運用,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可謂首屈一指,如其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燈籠”和構造如監(jiān)牢的“大院”及《紅高粱》里的高梁酒,給觀眾一種貼近時代感,所以意象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4、國家政策的扶持
韓國影視產(chǎn)業(yè)能在短短幾年內(nèi)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韓國把文化產(chǎn)業(yè)作為國家戰(zhàn)略產(chǎn)業(yè)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將“文化立國”作為發(fā)展方針,將“培育文化產(chǎn)業(yè)”作為一項基本國策。1999年2月韓國發(fā)布了《文化產(chǎn)業(yè)振興基本法》,成立了文化產(chǎn)業(yè)振興院。之后又陸續(xù)對《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等法案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訂,使其適應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韓國政府投資“共同制作室”,對有一定技術但受資金困擾的中小企業(yè)提供幫助,并且設立獎勵制度和提供人才的國際交流機會來刺激本國的電視劇產(chǎn)業(yè)。
近些年,經(jīng)過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民間企業(yè)的努力開拓,韓國影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佳作不斷,如《隱秘而偉大》、《奪寶聯(lián)盟》、《雪國列車》、《新世界》、《監(jiān)視者們》等。其中最具有好萊塢水準的當屬《雪國列車》,濃郁的商業(yè)氣息和緊湊的劇情安排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電影《素媛》帶來的啟示
韓國影視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影壇上占有一席之地,影響日益擴大,主要是由于其文化立國政策的出臺,為影視的發(fā)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樣設立了一系列的競爭機制,優(yōu)勝劣汰,這也使得好作品層出不窮,也就造就了《素媛》的誕生。雖然中國現(xiàn)在的影視業(yè)沒有韓國影視業(yè)那么大的影響力,但是我們正在茁壯的成長之中,我們應吸收他國優(yōu)秀經(jīng)驗,并進行一定的本土化,而不是一味的“拿來主義”,這就需要更多的原創(chuàng)性。作為低成本的《素媛》獲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難道只有大成本大制作的大片才有高成就嗎?答案是否定的。像《素媛》這種以小博大的影片也有過,如紅極一時的《人再囧途之泰囧》,還有《失戀33天》,所以想要拍出好的電影,首要是有好的劇本,有好的創(chuàng)意,打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這同樣也是《素媛》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