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國”是個極具存在感的名詞,但這種榮耀不是自我加封,而是來源于實力,且只能來源于實力。德國歷史學家蘭克在1833年發(fā)表的《列強論》一文中提出了“大國”的判斷標準,即“必須能夠與其他所有聯(lián)合起來的大國相抗衡”的能力。此后的世界歷史也反復在證明,全球性大國,不是任何勢力或勢力集團賞封的稱號,而是在全世界范圍里被普遍承認的地位。歷史已經給出了全球性大國誕生的條件:地域大、國力強和世界性影響。地域大為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是成為全球性大國的重要條件。國力強是全球性大國的必要前提,其中包括政治、經濟、金融、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實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外交操縱力。但是,僅僅依靠經濟力量或軍事力量無法登上全球性大國座位,必須擁有全球性戰(zhàn)略思想,具備發(fā)揮影響、規(guī)劃、掌控世界事務的能力。
作為第一個堪稱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大國,英國能夠稱霸世界百余年,一是靠強大的綜合國力,包括經濟、軍事和外交各方面;二靠廣泛的世界影響力,包括政治、文化、國際規(guī)則制定權以及世界事務中的話語權和領導地位,一個可以量化的證據是:1920年,世界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與土地都直接聽命于大英帝國。經過工業(yè)革命和大工業(yè)發(fā)展,經濟的強盛給美國帶來了國際地位的轉變,與此同時,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也形成了美國崛起的“利好”,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美國戴上了全球性大國的皇冠。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美國就是當代全球性大國的現(xiàn)實范本。任何一個做著大國夢的后發(fā)現(xiàn)代化國家皆無法繞開“言必稱美國”的理論窘境。那么,美國版本的全球性大國是最理想的嗎?它會是唯一的嗎?它有無致命缺陷?對此,與“全球性大國”漸行漸近的中國及政府領導人顯然提出了不同的“中國方案”。向未來演進的征程中,我們應該自信地認識到,中國已經基本具備全球性大國的三大要素。首先是“大”,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面積第三的泱泱大國;第二是“強”,中國綜合國力已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國民生產總值邁上10萬億美元臺階的第二個國家,是全球經濟最主要推動力之一;第三是“影響廣”,中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國際管理和世界重大事務的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和影響者。
平衡發(fā)展是目前整個世界的主旋律。中國是全球處理各種問題非常得當?shù)膰?,首先政治和國內安全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各國經濟緊密相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G20峰會講話中做出的承諾: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xù)為各國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遇。中國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經過30多年快速發(fā)展,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階段。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從全球評估來看,中國現(xiàn)在處在一個非常良好的發(fā)展階段。只要把握住這個機遇和階段,只要改革到位,整個的創(chuàng)新措施得當,能夠真正調動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熱情,中國還是有能力完全跨越“中等收益陷阱”。
各國較量永遠不會停止,國際舞臺總會來來去去,世界上沒有永遠的“主角”。 任何一個全球性大國的崛起都會是一條漫長的探索之路,不可能畢一朝一夕之功而為之。內外環(huán)境影響,機遇挑戰(zhàn)并存,每一個抉擇都可能加速或延緩崛起的進程。但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中國邁向全球性大國的步伐,這就是中國實現(xiàn)向全球性大國轉變的底氣和信心。基于此,本期策劃了“全球性大國的要素”專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人,從全球性大國的成就要素、英美國家的歷史經驗等多個層面逐一討論。敬請讀者垂注。
——《學術前沿》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