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淮
張船山(1764—1814),清代杰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名問陶,字仲冶,號船山,清代四川遂寧黑柏溝(今遂寧市蓬溪縣金橋鎮(zhèn)翰林村)人,賢相張鵬翮玄孫。其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吏部郎中、山東萊州知府,著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余首。他的詩歌才情橫溢,價重雞林,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fù)出”及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其生平事跡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文苑》、《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文苑傳三》等文獻。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三月,張船山因病辭官,赴江南,寓居于蘇州山塘街青山橋和斟酌橋附近,其寓所鄰近山塘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號樂天)祠,與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號天隨子)祠亦接近,故命名為“樂天天隨鄰屋”。船山在蘇州常與詩友石韞玉、孫星衍、趙翼、王芑孫、陳文述、孫原湘等詩酒唱酬。他后來因患噤口痢,醫(yī)治無效,嘉慶十九年(1814年)三月初四日申時(公歷4月23日下午3至5時),病逝于山塘街寓所,年僅51歲。著名學(xué)者吳錫麒《哭張船山》云;“卻思斟酌橋邊水,嗚咽還應(yīng)到九原”、“如此驚才僅中壽,問天何苦更生才!”船山辭世時,家境蕭條,家人無力扶其靈柩回蜀,乃寄殯于蘇州光福鎮(zhèn)玄墓山,一年后得鮑勛茂(字樹堂)、查有圻(號小山)、王大煊(號香田)等生前好友資助,始得歸葬故鄉(xiāng)遂寧兩河口(今四川蓬溪縣金橋鎮(zhèn)翰林村兩河口唐家灣月亮坪)祖塋。清代學(xué)者齊彥槐撰《王大煊傳》云:“船山太守之寓于吳也,寓書謀卒歲資,君如所貸助之;迨其歿,君既厚賻矣,又重贐之,俾得歸葬于蜀?!?/p>
船山安息在故里兩河口張氏祖塋140余年后,逢“大躍進”,各地爭相挖掘古墓祖墳,船山墓亦于1959年3月被當(dāng)?shù)匾晦r(nóng)民掘毀。
改革開放后,張船山研究逐漸走向繁榮。許多外地專家學(xué)者,不遠千里,專程赴蜀中,參訪船山故居,瞻仰船山墓地,大都乘興而來,失望而歸。不少專家臨別時向我們建議,早日修復(fù)船山墓,招回詩魂,讓船山重新安藏于巴山蜀水之祖塋。有鑒于此,我多次在蓬溪縣政協(xié)全委會期間撰寫提案,向有關(guān)部門建議重修船山墓,得到了縣上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的全力支持。2014年,是船山誕生250周年、逝世200周年,縣上決定舉行一系列紀(jì)念張問陶的活動,召開張問陶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船山墓被毀55年了,為了讓參加學(xué)術(shù)研討會的學(xué)者以及各界人士參觀船山故里,故提議由蓬溪縣黑柏溝張氏族人牽頭修復(fù)船山墓。
船山墓最終于當(dāng)年8月28日修復(fù)竣工。其間,船山墓修復(fù)委員會先后召開會議7次,動員張氏族人踴躍捐款出力,先后收到張智勇、張清保、張智華、張清廉、張清學(xué)、羅蕙蘭、張榮、張清雙、張國清等人捐款捐物,價值三萬余元。張智華二孫女竟將其各自壓歲錢100元捐出,她們說:“修復(fù)船山祖墓,是我們族人的光榮!”
修復(fù)后的船山墓為長方形,長6.5米,寬4米,高七輪石。修墓資金18600元。墓碑造價26000元。墓碑亭為古牌坊式,由三座碑高低有序并立,碑亭高達3米許。正中主碑高1.55米、寬0.85米;左右兩邊陪碑高1米、寬0.55米;碑亭下座寬2.3米。碑亭上鐫刻有龍鳳圖案的浮雕,栩栩如生。墓前祭臺長2.57米、寬2.06米,用青石鋪成,華而不奢;祭臺外石欄桿上,點綴有花草浮雕,顯得高潔雅致。
船山墓碑聯(lián)和碑文由我提供。
船山墓主碑文字,右上角:公元二О一四年八月。正中:皇清誥授朝議大夫山東萊州知府張船山府君之墓。左下角: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重立。
船山墓主碑墓聯(lián),橫額:蜀中詩冠。上聯(lián):畫為寫意高人筆;下聯(lián):詩是登壇大將才。
墓聯(lián)由我集清代著名詩人陳用光《喜晤張船山前輩》詩句而成。陳用光(1768—1835),清代著名詩人、學(xué)者,字碩士,江西新城(今黎川縣)人,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學(xué)政,工古文辭,著有《太乙舟文集》八卷。他對船山推崇備至。橫額“蜀中詩冠”,乃清代乾嘉詩壇盟主袁枚對船山的評價,他稱船山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船山墓陪碑墓聯(lián),橫額:鐘靈毓秀。上聯(lián):至情至性;下聯(lián):亦佛亦仙。
此聯(lián)由我集清代兩江總督李宗羲《船山先生像贊》而成。李宗羲(1818—1884),清代四川開縣人,號雨亭,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兩淮鹽運使、安徽按察使、江寧布政使、山西巡撫;同治十二年(1873年),補兩江總督,著有《奏議》《開縣李尚書政書》等行世。其《船山先生像贊》云:“峨眉毓秀,篤生英賢。有湖海氣,結(jié)詩酒緣。至情至性,亦佛亦仙。披圖一笑,如見生前?!逼滟澰d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船山詩草》和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掃葉山房刻本卷首。贊中“至情至性,亦佛亦仙”,認(rèn)可張船山乃清代詩壇性靈派大家,是詩佛,亦是詩仙。
船山墓右邊陪碑碑文為《張船山生平簡介》,由我執(zhí)筆撰寫,其文曰:張船山(一七六四—一八一四),清代杰出詩人、詩論家、書畫家。名問陶,字仲冶,號船山,賢相張鵬翮玄孫。乾隆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擢山東萊州知府。嘉慶十九年三月初四日申時病逝于蘇州。著有《船山詩草》,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亦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詩人。
船山墓左邊陪碑碑文為《張船山先生事略》,摘自清代著名學(xué)者李元度撰《國朝先正事略》,其文曰:幼有異稟,工詩,有“青蓮再世”之目。其詩生氣涌出,沉郁空靈,于從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其《寶雞題壁》十八首,指陳軍事,得老杜《諸將》之遺,傳誦殆遍。國朝二百年來,蜀中詩人以船山為最。
船山墓聯(lián)、碑文,概括了張船山在中國文學(xué)史、清詩史上的崇高地位,聯(lián)文與高大的船山墓碑相配,錦上添花,相得益彰。
青山有幸埋詩骨。從此,船山又埋碧于先德祖塋,長眠于故鄉(xiāng)綠水青山之中,直到永遠、永遠……
作者:蓬溪縣政協(xié)文史委主任
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