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巖
摘 要: 學習策略作為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xiàn)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外語教學,成為影響外語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本文從自主學習和學習策略的關系入手,具體分析大學德語閱讀和閱讀策略的分類,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論述閱讀策略訓練步驟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定量調(diào)查47名按照大學德語教學的中外合作班的學生在策略訓練前后對閱讀策略的認知和使用情況。研究結果表明,策略訓練后,學生能更有意識地使用閱讀策略,對策略多樣性的了解明顯好于訓練前,但閱讀行為完成后的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方面都存在不同欠缺。
關鍵詞: 學習策略 德語閱讀 策略訓練 定量調(diào)查
引言
隨著我國高校和國外先進辦學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中外合作專業(yè),辦學模式以3+1為主。即在國內(nèi)學習三年,國外學習一年。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采用中德兩國高校和機構聯(lián)合培養(yǎng)模式,在國內(nèi)的三年學習中,把德語作為第一外語強化訓練,以汽車服務作為專業(yè),培養(yǎng)既懂德語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有良好的就業(yè)前景。鑒于培養(yǎng)能夠在德語國家順利學習和生活的目標,在課堂時間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自主學習模式可以成為自我認知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德語學習者的合適選擇。
1.自主學習與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是伴隨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和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全新理論。它們把學習過程看做學習者積極參與并重建信息的過程,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綜合運用各種策略模式對信息積極加工,對學習過程自我監(jiān)控,從而達到自然運用語言的目的。人本主義學習論者強調(diào)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者潛能的發(fā)揮,主張學習者積極、自發(fā)地學習,強調(diào)自我評價的重要性。
學習策略是能促進信息獲得、儲存及應用的一套過程或步驟(姚海林,1998)。任何學習者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采用自己喜愛的學習策略。研究表明學習策略是促進自主學習的關鍵,而外語策略訓練會促進外語學習效率提高(Brown,1987)。
國內(nèi)研究者(文秋芳,1995)認為,任何運用得當?shù)膶W習策略都有可能使學習者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學習策略有助于對學習過程的理解掌握,可以減少習得者的困惑和焦慮,保持或改善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越強,自主學習過程越完整,效果越好。同時,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歸根到底是內(nèi)化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學習者只有識別和使用各種合適的學習策略,才可能自己管理學習。不僅需要了解有效的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習目標和性格特點的學習策略。
Hofer等(引自龐維國,2003)人指出,大學生經(jīng)歷了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學習成功才走進大學,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關于某些學習策略的知識及對策略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使大學生更容易從策略教學中獲益,也可以減少有效策略教學時間。
2.德語閱讀策略
作為歐洲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德語在我國一直屬于小語種,主動選擇學習德語并學好的人為數(shù)不多,很多人抱怨德語的變格、變位太復雜,還有幾乎無規(guī)律可循的名詞詞性。德語的“難學”主要在于漢德語言結構的巨大差異,相比漢語,德語屬于詞形變化異?;钴S的“屈折語”(flektierende Sprache)。教師要幫助德語學習者克服畏難情緒,引導學生采取合理的方法吸收和運用知識,制訂符合規(guī)律的計劃和方案安排學習過程和學習步驟,逐步實現(xiàn)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策略培訓。策略是指導調(diào)節(jié)學習行為的宏觀控制方法,而學習行為直接關系到學習質量。(王京平,2005)
Oxford(1990)把學習者在掌握不同語言技能時有意識運用的、可以觀察到的具體學習策略稱為直接策略。劉向紅(2010)認為,它是學習策略的核心,直接指向具體學習活動,關系到學習語言的每一個細節(jié),體現(xiàn)在每一種語言技能的全過程中,學習策略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在此表現(xiàn)最為突出。
作為德語學習的主要輸出方式,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因為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進行學習或娛樂的最基本途徑。大量閱讀德語課文既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擴充知識,又可培養(yǎng)語感,對所學外語產(chǎn)生靈感。此外,國內(nèi)外各種語言測試中閱讀理解占考試內(nèi)容的很大比例,閱讀能力高低是檢驗學習者語言水平的一個主要方面。
什么是閱讀文章?語言學家的共識是:它是一系列連續(xù)的句子構成的有明確語義的言語單位,是有意圖的社會交際行為,既包括信息,又包括提供信息的意圖。因此,閱讀行為有兩大環(huán)節(jié):一是閱讀目的,即外語學習者通過理解分布在語言表面的信息了解隱藏在語言深處的作者態(tài)度和觀點。二是理解時聯(lián)系已有知識。外語學習者解讀篇章時不能被動接受,而要積極加工、串聯(lián)獲取的信息,結合社會語境(文化、時代),借助已有知識和邏輯推理,形成一個符合邏輯的“意義連續(xù)體”,并試著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
許多德語學習者閱讀課文時總是不得要領,不善于沿著分布在篇章里的線索梳理篇章信息,了解作者目的。閱讀速度慢,閱讀理解正確率不高的原因不僅在于語法不熟練,詞匯不豐富,主要因為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了解和掌握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閱讀策略對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徐錦芬(2007)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相對于寫作和口語交際策略,學生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一些閱讀策略。這意味著閱讀策略訓練在外語學習中不但重要,而且可行。
閱讀策略是閱讀者運用的策略,傳授閱讀策略指向學生傳授如何著手理解外語篇章的方法,并使他們知道怎樣在困難情況下理解篇章中重要的思想內(nèi)容(Storch,2001)
徐麗華等(2012)以篇章理解為目的,介紹了七種閱讀策略,并逐一對照運用在德語例文中,分別是:篇章交際語境策略、篇章內(nèi)容初步定位策略、提出假設策略、補充和預測篇章內(nèi)容策略、建立和擴展“理解島”策略、概念和篇章內(nèi)容視圖化策略和內(nèi)容精細化加工策略。
嚴明(2009)認為,閱讀策略主要包括:關鍵字詞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題歸納策略、精讀四步法策略、詞義猜測策略、略讀策略、速讀策略和預測策略。
劉向紅(2010)也把閱讀策略具體分為若干變量,有詞匯輸入策略、語法輸入策略、翻譯策略、查字典策略、逐詞閱讀策略、反復閱讀策略、語法分析策略、補償策略、邏輯梳理策略、判斷策略、選擇關注策略、猜測策略、上下文策略和廣泛閱讀策略。
3.德語閱讀策略訓練中的教師行為
外語學習策略訓練指教師指導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外語過程中根據(jù)需要有效運用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習者增強學習效果,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且有利于他們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自主學習的特點,德語閱讀策略培養(yǎng)可以主要從專門的“學習者訓練”入手。徐錦芬(2007)認為,教師在策略訓練中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學習策略,如何使用學習策略完成不同的語言學習任務,如何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及如何評估自己的學習結果,同時貫穿心理引導。訓練開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
(1)教師以講座形式向學生介紹自主學習思想,使學生明確學習策略的意義。具體來說,學生應該達成以下認識:學會如何學習比掌握具體語言技能重要;只有經(jīng)過有意識的訓練,學習者才能有效使用學習策略;學習策略訓練的目的是使學習者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什么策略及如何使用策略;學習策略訓練的關鍵在于學習者自己;這種訓練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更好地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2)教師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了解學生對閱讀學習策略的接受度和使用情況,以此設計和展開教學活動。調(diào)查者可以根據(jù)教學對象和實際語言環(huán)境設計自己的學習策略調(diào)查表,也可以采取教師單獨訪談的方式。調(diào)查內(nèi)容通常包括四個方面(程曉堂等,2002):學習者已經(jīng)能有效使用哪些閱讀策略;是否使用過一些消極的、不成功的閱讀策略;這些策略使用的頻率;策略使用情況和學習效果的關系。
(3)短時訓練,教師傳授和示范閱讀策略和技巧,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如針對不同閱讀任務,怎樣使用各種策略,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策略。閱讀策略的選擇要充分考慮閱讀目的、閱讀材料的難度、閱讀時間及背景知識。在此要注意,以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示范自主學習技能的功效。
(4)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共同商討解決困難的方案。
(5)提供網(wǎng)絡平臺,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海量信息閱讀文章,提高語感。
(6)長時訓練,定期讓學生進行“反省式自述”,了解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時的思維活動,以此評估學習策略的可行性和目標實現(xiàn)程度。
(7)堅持記錄和監(jiān)控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和變化。
(8)根據(jù)自主學習訓練獲得的經(jīng)驗改進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方法。
4.德語閱讀策略訓練中的學生行為
閱讀策略能否成功最終取決于學習者的接受和認同。學習者總結并應用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者內(nèi)在的動機,促進他們自我監(jiān)控,增強自我效能感,改善學習成績。根據(jù)Zimmerman(2001)的自主循環(huán)模式,學習者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運用在閱讀策略訓練中。
(1)自我評價與監(jiān)控。學習者根據(jù)對自己以前學習表現(xiàn)的觀察,對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做出詳細記錄和總結,分析自己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訓練自我監(jiān)控,教師可以向學習者發(fā)放有關表格,列明需要監(jiān)控的方面。
(2)目標設置與策略計劃。確定閱讀目標,并從幾方面分解閱讀任務,如閱讀速度、對段落主題詞和關鍵詞的尋找和歸納、上下文的猜測等。
(3)策略的執(zhí)行和監(jiān)控。嘗試應用一些教師或同學示范過的閱讀策略,檢查某一閱讀策略是否符合閱讀任務和程序。如關鍵詞是否出現(xiàn)在第一句,是否可以通過近義詞或同義詞推斷生詞的意思。如果學生對策略的執(zhí)行缺乏監(jiān)控,則往往會局限于原來使用的更為熟悉的策略,而不采用新方法。學生可以集體討論是否使用及如何有效使用新的學習策略。
(4)監(jiān)控策略使用效果。學習者結合自己使用新策略前后的閱讀成績,分析學習結果與策略使用之間的關系,重新確定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或者效果大小,進一步更新不合適的策略。
5.一項關于“德語閱讀策略訓練”的小范圍調(diào)查研究
(1)研究問題。本研究主要探索以下問題:①學生在策略訓練前對閱讀策略的認知和使用情況。②學生在接觸較難篇章時運用了哪些閱讀策略?③學生在策略訓練后學會了哪些新策略?遇到了什么困難?
(2)研究對象和方法。調(diào)查對象為筆者任教的中德合作專業(yè)的47名學生,其中男生31名,女生16名,分兩個平行班進行教學。他們使用德語專業(yè)教材《當代大學德語》進行強化學習,周學時為10。筆者在學生二年級初時采取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結合的形式,了解學生對閱讀策略的認識和使用情況。調(diào)查問卷圍繞“德語閱讀策略”這一主題設計15個問題,在每個問題后給出“是”、“不確定”和“否”三個選項。問卷完成后,用兩個課時集中介紹徐麗華等(2012)的七種德語閱讀策略,配以給出的德語例文進行示范,追蹤閱讀效果。在之后四個月,安排學生每個月有一節(jié)課(40分鐘)集中交流同一篇長度約為300字,難度相當于《大學德語四級考試》閱讀部分的文章。四個月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一份關于自己閱讀策略訓練的反思問卷。
(3)調(diào)查結果。問卷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采用EXCEL和人工核查進行統(tǒng)計,結果用百分比顯示,分析、了解學生就某一問題的看法和現(xiàn)狀。
從問卷選項看,對于“閱讀策略認知”這一主題,在策略訓練前,57%的學生聽說過“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只有18%的同學知道“學習策略”這一概念,60%的同學認為“學習策略就是學習方法”,31%的同學認同“策略學習會提高閱讀能力”,81%的同學同意“大量詞匯會提高閱讀能力”,70%的同學認為“牢固的語法知識會提高閱讀能力”。
對于“閱讀策略的使用”這一部分,遇到生詞較多(約占5%)的300詞左右的德語篇章時,53%的同學會選擇“閱讀一遍后答題”,27%的同學選擇“先看題目,再開始閱讀”,另有11%會選擇直接放棄閱讀,從題目選項中推測答案。在策略選擇上,77%的學生采用“翻譯策略”,34%的學生使用“關鍵詞分析策略”,13%的學生使用“速讀策略”,還有7%的學生使用“生詞猜測策略”。
四個月的策略訓練后從學生填寫的反思問卷中看出,73%的學生贊成“老師向學生倡導自主學習觀念“,62%的學生認同“閱讀策略訓練會提高閱讀能力”,83%的學生認為“自己能有意識地使用至少一種閱讀策略”。對“速讀策略”和“生詞猜測策略”的使用頻率都有明顯上升。71%的學生“希望老師幫助自己掌握具體學習策略”,81%的學生“希望老師指導學生自我評估、監(jiān)督策略的使用”。49%的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策略失效時,不會使用新的閱讀策略”。
(4)研究分析。兩份調(diào)查問卷的結果及對9名同學的訪談表明:在閱讀策略訓練之前,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策略不了解,在閱讀過程中依靠以前的閱讀習慣。大部分學生采用課文精讀時使用的“翻譯策略”,認為語法和詞匯是影響閱讀成績的重要因素。
經(jīng)過為期四個月的策略訓練后,學生認識到策略訓練對閱讀效果的積極影響,開始有意識地使用閱讀策略,但對老師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性,希望老師監(jiān)控和評價策略的使用。另外,在一種策略失效時,學生不會及時選擇新的閱讀策略。
結語
傳統(tǒng)外語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策略培訓。隨著學習策略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教師的教學任務必然從“教會知識”轉移到“教會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從筆者的小范圍研究看,通過閱讀策略培訓,學生已經(jīng)有機會逐步了解和掌握策略,然而如何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性格特點的學習策略,并在使用過程中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diào)整,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Brown H D.Principel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1987.
[2]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y,Mass:Newbury House,1990.
[3]Storch,Guenter.Deutsch als Fremdsprache.Eine Didaktik.Theorethische Grundlagen und praktische Unterrichtsgestaltung[M]. Muenchen: Wilhelm Fink Verlag,2001.
[4]Zimmerman,姚海林,徐守森,譯.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2001:16.
[5]程曉堂等.英語學習策略——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37-138.
[6]劉向紅.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46-61.
[7]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52.
[8]王京平.德語學習方略及操練[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85-90.
[9]文秋芳.英語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學習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1-66.
[10]徐麗華,田華陶.德語接受(聽、讀)技能教學法[M].北京: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12:64-91.
[11]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87,169-172.
[12]嚴明.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103-109.
[13]姚海林.學習規(guī)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