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娜
摘 要: 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經不僅是“學到什么”,而且是“學會怎樣學習”。一篇篇小語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把一篇篇課文讀懂不是最終目的,學會怎樣學懂一篇篇課文才是最終目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學法 特性 指導要求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小語的方法,必須認識小語學法的特性,明確指導要求。
一、小語學法的科學性及指導要求
小語學法的科學性是指它符合思維規(guī)律和科學原理。它的操作過程是根據思維規(guī)律而展開的,利于有效思維;它的結構是按一定先后順序組合,符合科學程序,前一個程序是后一個程序的基礎,后一個程序是前一個程序的繼續(xù)與發(fā)展,思維逐層深化;它的效應是簡化思維過程,從而簡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益。例如背誦一篇課文,科學的背誦方法應是:在把握課文大體內容后,先掌握文章各部分內容,理出文章的思路及內在聯(lián)系;再尋找關鍵詞句作記憶的支撐點,把文章內容連綴起來;再回憶、嘗試背誦,尋找遺漏,分析原因;最后誦讀薄弱的句、句群、段落,再試背。這種背誦方法符合科學的記憶程序,它有諸多思維因素參與,符合思維的規(guī)律性。
指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地作有序滲透,指導學生掌握學法。如先指導“字詞句學法”,再指導“段落學法”,最后指導“篇章學法”。二要遵循認識規(guī)律,先在教學中展示科學的教學思路和合乎邏輯的教學過程,滲透學法,融學法于教學中,使學生從中領悟、理解學法,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歸納學法。如指導學生掌握讀懂一篇文章的學法,教學過程可以這樣安排:①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讀準生字字音;②組織學生細讀課文,弄清詞句意思、課文內容,探索作者行文思路、課文結構;③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掌握重點,研究精華,體味感情;④組織研讀,整體認識,評價欣賞;⑤組織學生熟讀,理解地記憶重點和精彩片斷。這種教路清晰的課堂教學,滲透著“學懂一篇課文的方法”,再讓學生從中領悟和概括出學法,然后引導學生由半獨立到獨立地運用學法。三要引導學生評價學法。某種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學生雖然在某一學習內容的具體操作中有了觀察和思考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感受和體驗,但其科學之處尚不了然。通過評議、知其某一學法的科學之處,就能更自覺地運用。如“怎樣讀懂一篇課文”的程序安排是科學的,是因為初讀課文,感知了課文的整體意思;再進行詞、句、段教學,使詞、句、段教學有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它們在整體中的含意;再精讀、研讀課文,弄懂并掌握重點,弄清文脈,最后才有可能欣賞評價全文。
二、小語學法的目的性及指導要求
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任何小語學法都是指向一定目標的,都是實現一定學習目標的手段,都是為了達到省時、科學、高效地學會某項內容與會學某項內容的目的。因此,要根據學習目標選擇學法,什么樣的內容就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學懂。目的不清,方向不明,就無從選擇學法。如歸納段意和歸納文章中心,各有不同的目的,就要選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用歸納段意的方法歸納文章中心,目的就不能達到。
指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要在接到教材后,首先考慮學生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學習的,然后考慮如何教,既教知識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教給學法,真正體現“以學論教”的教學觀。這樣,教師指導學法的目的性就會增強。二要在布置預習、朗讀、默讀、教師范讀與講讀之前,提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思、聽、議、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目的與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意識,培養(yǎng)學生根據目的選擇學法的能力。三要揭示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是解決“是什么”的判斷型問題,或是解決“怎么樣”的描述型的問題,或是解決“為什么”的分析型的問題,或是解決“有什么異同”的比較型的問題,或是解決“可能會怎么樣”的想象型的問題。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才能選擇相應的解決辦法。如《看月食》課后作業(yè)第3題:“課文第3段與第5段都是講月亮,敘述的時候有哪些不一樣?”教師揭示本題是解決“有什么異同”的比較型問題,要求比較月亮全食與復原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明確了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后,就能從月亮的大小變化與月亮的亮度變化作比較,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小語學法的多樣及指導要求
課文是由字、詞、句段組成的,表達一定的意思。學生要讀懂一篇課文就要掌握字、詞、句、段、篇的學法。學習一篇課文的方法包括:預習、識字、解詞、語句分析、分層、歸納段意層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朗讀、默讀、背誦、質疑問難、做讀書筆記、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查閱工具書、復習、閱讀審題等方方面面的子方法。以上這些子學法,既有單項學法又有特有的多種學法。如解句的方法,就有圖示展現法、聯(lián)想旁通法、詞語突破法、成分擴縮法、層層剝筍法、句式比較法、上掛下聯(lián)法、歸納合并法、關系理清法、抓住句眼法,等等。
指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要因字因詞因句因段因篇而異,作點點滴滴的學法滲透,讓學生領悟、掌握多種多樣的學法,以利于迅速地高效地掌握一篇文章的內容和各種知識。如教“葉”字,滲透用已學熟字(口、十)相加記憶字形的方法;教“?!保瑵B透用已學熟字(要)減去筆畫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引導學生讀這個成語所在的句子,從句子中找出解釋,理解意思。二要訓練學生根據學習情境的需要,確定、選擇相應學法的能力。如當要學習一篇課文,先要根據文章體裁特點選擇不同的學法;學習寫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分析理解;學習記事的文章,抓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發(fā)展、高潮、結局分析的學習方法;學習繪景狀物的文章,抓住景物的形狀、色彩、聲音、大小、結構、質地、用途分析理解。三要引導學生歸納、整理、積累學法。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滲透學法,應相機引導學生歸納此學法的操作程序與要點,從而掌握某種學法,并應引導學生對所掌握的學法作分門別類的整理,整理出各種子學法的多種學法,從而積累學法,豐富學法。如中高年級的段落教學,要在各種段落教學中滲透不同的分段方法,并引導學生加以歸納概括,整理積累,可整理出“按時間的變化順序”、“按空間的位置轉移”、“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按事件的內容和性質”、“按人物的出場順序”等分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