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
摘 要: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并將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因勢利導,正確、巧妙地加以利用,達到使學生減少錯誤,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 允許出錯 挖掘錯誤 利用錯誤 提高效率
有教育專家指出:教材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而更多的教學資源則是在課堂教學中產(chǎn)生的。這其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就是一種教學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已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想想,想想學生此時的心理狀況和情緒。要呵護出錯學生脆弱的情感,幫助他們重拾自信,大力挖掘錯誤潛在的教育價值,讓其發(fā)揮最大功效,讓錯誤成為一道美麗的雨后彩虹。
一、平靜地面對學生出錯,維護學生的自尊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苯處熞试S學生出錯,要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面對學生的錯誤平靜地對待、不斥責、挖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才能擁有快樂、寬松、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認知和創(chuàng)造具有極佳的激勵作用。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面對學生的錯誤要冷靜、平靜地對待,而不是指責和批評,要將錯誤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智力發(fā)展的教育資源,正確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教學活動前教師應有充分預設,對于學生在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準備和預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認識沖突,提高其思維積極性,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首先讓學生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平面圖(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由于受負遷移的影響,不少學生認為是相鄰的兩邊相乘。有的學生好像對這個猜想有意見,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時,教師將錯就錯,因勢利導,出示2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運用猜想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結果,學生計算得到2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是4×5=20(cm2)。這時,教師提問:“這2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相等嗎?”學生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2個圖形的面積各不相同。這時,再用課件展示這2個圖形的變化過程,以及重疊的圖形,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明白底邊和鄰邊相乘不是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這時,教師順水推舟,進一步引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到底應該怎樣計算?”最后,通過運用直觀圖,加上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最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水到渠成。
在教學中,遇到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要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要允許爭論,使他們的自尊心得到切實保護,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錘煉自我,增強戰(zhàn)勝困難、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做到“親其師,信其道”,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
二、充分利用錯誤,挖掘潛在的教學資源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學生回答錯誤或理解錯誤。教師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輕易地判斷對與錯。首先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判,使學生擁有愉快的心情;其次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教師必須從學生錯誤的暴露和呈現(xiàn)開始,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同化”學生的錯誤觀點、錯誤認識,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順應”他們的認識,摸清其錯誤源頭,掌握其錯誤思想的運行軌跡,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如:在教學“千克與克”時,盡管已經(jīng)用了足夠的教具和學具,但還是有學生對這兩個重量單位的含義理解不透。一位學生這樣回答:“一個西瓜重4000千克,一只大白鵝重5克?!苯處熣埰渌麑W生糾正,并把理由講給他聽。這些學生講得非常好。生1:我的體重是32千克,一個西瓜肯定不會比我的體重還要重,所以一個西瓜的重量是4千克。生2:一個2分硬幣約重1克,一只大白鵝難道只有5個2分硬幣重嗎?一只大白鵝重5千克還差不多。教師問:“那么這個同學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呢?”生3:因為他不知道1克有一個2分幣那么重,而1千克有兩包鹽重。接下來,教師又讓學生通過掂實物感知重量。這個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關鍵是他沒有形成對1克和1千克的感受,將這兩個概念與生活中的實物聯(lián)系起來。問題找到了,錯誤就徹底糾正了。從這個教學例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挖掘學生的錯誤資源,是調(diào)整數(shù)學起點的前提。學生獲得數(shù)學知識本來就應該是在不斷探索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現(xiàn)偏差和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在于教師如何利用錯誤這一資源。上面的例子中,教師從學生的現(xiàn)實學習中選取例子,充分挖掘題目中潛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了問題,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意識。
三、巧妙利用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是不足為奇的,面對這些錯誤,如果采用避而棄之或反復強調(diào)的方法,就不能達到防止錯誤的目的。相反,如果我們將錯誤呈現(xiàn),讓學生通過專門進行“嘗試錯誤”的活動,引導他們比較、思辨,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明確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錯誤的方法,而且能幫助學生從錯誤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對錯誤的判斷能力,盡可能做到少犯錯,甚至不出錯。
例如,我在教學在一節(jié)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課上,在練習時,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3個平面圖形,讓學生先判斷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有幾條對稱軸。學生對于長方形、正方形的判斷都很準確,而對于平行四邊形的判斷,有很多學生認為是軸對稱圖形。班級里只有個別學生在猶豫,好像不認同那些學生的判斷。我引導學生:“既然你認為是軸對稱圖形,那么請你找出它的對稱軸。”學生開始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漸漸有了不同的聲音。
“老師,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蔽艺f:“是與不是,請你到前面證明一下?!苯又胁煌庖姷膬蓚€學生到前面演示了一遍,而認為是軸對稱圖形的學生最終沒有找到能夠讓兩邊完全重合的一條線而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這個看似極為普通的一個圖形卻占去了這節(jié)課一部分時間,但是我認為值得。因為我巧用了學生的錯誤,把錯誤作為教學資源,使其變廢為寶。讓我的學生在獲得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使孩子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做”數(shù)學的樂趣。
在教學實踐中,每個數(shù)學老師都可能經(jīng)常遇到與上面這個教學中的實例類似的情況,但不同的處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學效果卻是完全不同的。試想:如果我當時在課堂上輕易地包辦代替,將正確的結論呈現(xiàn)出來,而不就錯因勢利導,這么好的教學契機就會錯過,而學生就不能獲得充足的思維空間,更不會碰撞出這么多的智慧火花。
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待錯誤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一雙獨具的“慧眼”,要把錯誤看成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是學好數(shù)學的一劑良藥。不要懼怕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讓我們共同感悟錯誤給課堂帶來的生命力和最真實的美麗。
參考文獻:
[1]孫明符,王立紫,主編.數(shù)學教師教育.遼寧民族出版社.
[2]國家教育部制訂.數(shù)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張啟航.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山西教育出版社.
[4]張衛(wèi)國.小學數(shù)學教育.遼寧教育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