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順成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第十冊第1~2頁例題1、2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等式、方程、不等式等意義,明白方程和等式兩個概念的關系,進而理解與掌握方程的意義。經(jīng)歷從真實的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構過程,感知到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的數(shù)學模型,逐步滲透方程思想。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思考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的引導,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增強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與掌握等式的構成,領悟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構“方程”的模型,滲透方程思想。
【教學過程】
一、回顧,感知平衡
師:大家還記得幼兒園時的生活嗎?老師收集了一組幼兒園小朋友活動的圖片,一起來欣賞一下吧?。ㄕn件展示:小朋友們各種游戲活動的圖片)
師:畫面中玩什么的人最多???
生:玩蹺蹺板的多。有的兩個人,有的四個人,還有的三個人……
師:噢!這么多的玩法啊!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的兩邊平的,有的一邊高一邊低……
師:蹺蹺板這么有趣,誰想和老師玩一次?
師:你重多少千克?
生:28千克。
師:老師重80千克,請大家想一想,老師和他坐上蹺蹺板兩端的時候會怎樣呢?
生:一定是同學那邊蹺起來,老師這邊沉下來。
師:我們都不動,那怎樣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呢?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說說嗎?
生:再派兩個同學過去,體重加起來是52千克,28+52=80(千克)。
師:不錯,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你看見過嗎?說給大伙聽聽。
學生自然地說出——天平。
(設計說明:基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在回憶中感受平衡的存在,在觀察畫面中體會平衡的本義,再在師生互動中把握平衡的數(shù)學原理。這樣的設計一方面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興趣高漲的狀態(tài)下去看、去想、去議,從而拓展視野,利于平衡、等式的連接,讓數(shù)學學習變得有趣,也讓數(shù)學充滿生活氣息;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知識技能、經(jīng)驗等的激活,誘使學生去反思活動,梳理經(jīng)驗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為后續(xù)深入解讀“平衡”提供最基本的架構。)
二、實踐,領悟平衡
(一)活動,感受平衡
師:天平有這樣的現(xiàn)象嗎?那就試試看。
學生活動,小組中進行天平的操作。
師:通過活動,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天平兩邊的重量不同時,天平是歪的;兩邊的重量相等時是平的。
師:很棒!天平有時是平衡的,有時是不平衡的。天平平衡了,你會用式子表示出來嗎?
學生展示自己小組的活動,匯報寫出的式子:10克+10克=20克,20克+30克=50克……
(二)辨析,明晰平衡
師:你認為這些式子寫得對嗎?它們都有什么共同點呢?
學生再度解讀式子,發(fā)現(xiàn)這些式子都有“等于號”;式子左右兩邊計算的結果是相等的……
師:能用同樣的策略寫出那些左、右不相等的式子嗎?
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寫出不等式……
(設計說明:以活動為媒,促進數(shù)學學習與數(shù)學活動的有機融合。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保持天平平衡的活動,并通過觀察寫出相等的式子,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更能促進平衡與等式關系的理解,而且還能誘發(fā)學習思考,促使學生去思考:天平平衡意味著什么?這些式子表示的意義又是什么等,從而讓活動與思考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天平不平衡的例子,嘗試用式子表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就是錘煉思維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式子有的左、右兩邊是相等的,有的左、右兩邊是不相等的,進而強化等式的建構,幫助學生形成天平平衡與等式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形成扎實的學習記憶?;顒迂S富了學習感知,更促進學習思維的跟進,更利于認知表象的積累,促進等式等知識的科學建構。)
三、探究,理解方程
(一)借助天平,感受未知數(shù)的存在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組天平圖,你能根據(jù)前面的學習寫出相應的式子嗎?課件出示:
學生依據(jù)圖例,寫出對應的式子。①x+50﹥100,②x+50=100,③x+50﹤200,④x+x=200(或2x=200)。
師:請說出自己寫這些式子的想法,好嗎?
學生交流自己寫這些式子的理由。
(設計說明:再度借助天平圖,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體會到新的氣息。同時,利用4組天平圖有效地拓展了原有的學習認知面,為提煉未知數(shù)、方程提供孕伏,豐富學習感知。再引導學生解讀天平平衡、不平衡所對應的式子,讓未知數(shù)、等式等概念得到深化。)
(二)比較式子,感知方程的存在
師:我們又寫出了一組關于天平的式子,請仔細比較一下前后兩組式子,說說你的新發(fā)現(xiàn)。
學生觀察前后兩組式子,交流自己的理解。
生:前面的式子都是數(shù)據(jù)構成的,后面這4個中都有字母x。
生:前面的每一個都是具體的數(shù),而后面的4個中都有不知道的。
生:老師我知道,這里的x叫作未知數(shù)。
……
師:新說法——“未知數(shù)”。你們知道嗎?查查資料或小組中交流一番,看看什么是未知數(shù)。
學生活動,有的查閱資料,有的議論交流。
師:這4個式子都有未知數(shù),它們都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①、③用的是大于號和小于號,而②、④是等于號。
生:①、③叫不等式,②、④叫作等式。
師:很棒的解釋。還有其他認識嗎?
生:②、④還叫作方程。
師:是的,像這樣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它們是方程。
(三)解讀式子,領悟方程的意義
師:剛才這位同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名字,“方程”。老師想問一問,你們知道這個名詞嗎?它到底有什么特定的意義呢?
學生小組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引發(fā)學習爭論。
生:我認為只要有字母就行了,它就是方程。
生:不對!應該是等式。
生:都不對!像A+B=B+A,這個是等式,我爸爸昨天和我講,它就不是方程。
……
師:有這么多的意見,那到底怎樣的式子才是方程呢?
生:就像剛才的②、④一樣,它們是等式,而且含有x。
生:老師我的理解是方程必須是等式,含有未知數(shù),就是有不知道的數(shù),不一定就是x。像( ? )+2=5我認為也是方程。
生:他的說法我贊同。我還見過這樣的:a+8=10, b-25=56……
師:有這么多的辯論,從中你收獲了什么?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1+2=3,因為它沒有未知數(shù)。
生:方程中一定有未知數(shù),但不一定都用x來表示。
生:方程是等式,一定含有未知數(shù)。
……
師:總結得很好,抓住了方程的意義的要領。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出一組方程嗎?
學生自主練習,寫出自己的方程,并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總結方程的意義。突出方程的兩個核心要點。
(設計說明:讓學生經(jīng)歷等式、不等式的解讀與辨析,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化,也使方程的概念在交流比較中展現(xiàn)出來,在自主分析中凸顯出來。學生一方面能把握等式與不等式的關系,能夠辨析等式的存在;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式子都含有字母x,明白未知數(shù)的存在。并把等式、未知數(shù)融合在方程的感知當中,當學生提出質疑,師生在互動釋疑過程中,進一步把握方程的本質要義,促進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寫出自己喜歡的方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方程的理解,更有助于學生領悟未知數(shù)的多元性,還能拓展方程的視角,讓學生獲得最科學、最有意義的方程知識。)
四、引用,深化理解
(一)讀一讀式子,歸歸類別
① 4+3y=10 ? ? ?② 6+2a
③17-8=9 ? ? ? ? ④ 7-b>3
⑤ 8x=0 ? ? ? ? ? ? ⑥18÷a=2
⑦ 3y+2x=15 ? ⑧ 4×80=2x-60
上面的8個式子中:不等式有( ? ),等式有( ? ?),方程有( ? ? ?)。
(二)明眼辨真?zhèn)?,判斷對錯
①等式都是方程。( ? )
②□÷8=8,它是一個方程。( ? )
③2x=0也是方程。( ? )
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式子。( ? )
⑤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 ? )
(三)編一編,寫寫式子
①100元不夠買一臺電子琴。
(學生推斷出只能寫出不等式,不能用方程表示。)
②320元正好買4只籃球。
(學生找準等量關系,學習用方程表示。)
(設計說明:通過不同形式的訓練,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基本意義,明晰等式、不等式、方程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從而建構正確的方程觀。訓練階段安排三組練習,第一組是基本的選擇,目的在區(qū)分等式、方程等概念,使概念更加清晰;第二組是判斷,主要是幫助學生理清概念的本質意義,從而明晰方程的意義;第三組是利用給定的條件引發(fā)編寫方程的思考,通過能否找出等量關系的思考來幫助學生建構初步的方程思想,讓學生感受方程意識的作用,也為后續(xù)列方程解決問題提供一種思維范式。)
五、反思,提升學習
(一)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二)討論:等式、不等式、方程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說說方程的基本要素,理一理字母與未知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師小結:同學們,方程知識是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數(shù)學問題的金鑰匙,我們一定要理解好它,記牢它的特點。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方程知識在我們古代數(shù)學史中的主要成就吧!
課件展示:《九章算術》相關知識。(略)
(設計說明:在課的最后讓學生互相介紹學習所得,一方面促使學生回顧學習的歷程,鞏固學習探索的過程;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促進學生學會自己審視學習歷程。在自主回憶交流共享的過程中,促使方程概念在學生的記憶中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課外知識的補充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到在中國古代數(shù)學中方程知識的成就,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親近數(shù)學的情感。)
(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水泗小學 ? 2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