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序文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內涵與交流,在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孕育過程中,有一種文化一直引領著中國發(fā)展,它就是中國書法。書法博大精深,而練習書法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工,需要練習者吃苦耐勞、持之以恒地刻苦練習。同時,若要真正練習好書法,就要從小著手,因此,當今的小學生練習書法就顯得十分重要。簡要介紹在小學教育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練習書法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書法寫字;興趣;習慣;培養(yǎng);方法途徑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同時,人們也深知,教育要從小抓起,因此,小學教育就成為教育中的重點。與此同時,當今文化教育中的書法寫字廣泛得到重視,由此可知,小學生的寫字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正是由于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很多人只注重效率,一寫什么文章就會直接用電腦,從而導致了書寫能力的落后,出現(xiàn)了一種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而要制止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我們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要從源頭制止,從小學開展工作,提高小學生的書法寫字能力。下面,我們就簡單討論一下該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好字,寫好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時,要想提高小學生寫好字的能力,也不只是紙上談兵就可以有所成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寫字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勤勤懇懇地工作,同時還需要他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下面我就簡單闡述一些看法。
一、營造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寫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如果想要使小學生寫好字,首先就必須讓小學生喜歡寫字,讓他們從內心接受這種學習方式,而不是使學生因為害怕老師或者是一些其他因素,而被迫練習寫字,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使小學生產(chǎn)生厭惡感。而對于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則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先讓小學生看一些好的字,讓他們知道字的美,相應地培養(yǎng)他們對美的追求,然后給這些學生看一些關于練習寫字的動畫片,或者是一些關于寫字的漫畫,讓他們開始喜歡上寫字,同時也可以給他們講述一些寫字好的優(yōu)勢、獎勵等等,總之,要讓他們從內心接受練習寫字。
二、注重習慣,關注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對小學生練習寫好字的問題上,習慣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擁有良好習慣的小學生一定會積極地面對寫字,而不需要別人的督促。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寫好字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小學生練習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則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在學校里,學??梢远ㄆ诎才艑懽终n程,例如,可以每周安排一兩節(jié)課來專門提供給小學生練習書法寫字,并且要安排有耐心、專業(yè)的老師輔導,老師要時時刻刻強調學生的寫字、執(zhí)筆姿勢,在“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八個字”頭正、身直、肩開、足安上多下工夫。而在學校外,在家里,還需要家長督促孩子定期練習書法,與學校合作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練習書法寫字的習慣,使小學生的寫字能力得到提高,現(xiàn)在的付出,不僅是希望小學生能有一手好字,同時也是在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一種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
三、采取獎勵式教育,鼓勵小學生練習寫字
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而言,他們都是家中的獨生子,都是家中的公主、王子,要什么,家長就會給買什么,而一旦來到學校,許多孩子在一起,他們不再是家中的皇帝,大家都一樣,因此,難免有些不適應,也可能會使一些小學生產(chǎn)生厭惡在學校、厭惡學習的感覺和想法,當然也就不用說練習寫字了。這時,則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而對于這種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給這些小學生鼓勵、獎勵。在練習寫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他們說,誰寫的字好,就會給誰一朵小紅花或者其他獎勵,例如老師在批改寫字本時,也可以開展奪紅花的活動。老師在寫得好的字旁邊畫上一朵小紅花或一個小圈,看誰的紅花最多。這樣,學生在收到作業(yè)本時,就會很關注自己的紅花數(shù),然后一臉的快樂,同時,也會激勵他們追求更多的紅花數(shù),而更加勤奮地練習寫字,或者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途徑??傊?,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接受練習寫字,不讓他們對寫字產(chǎn)生厭惡情緒,要讓他們喜歡、熱愛學校,熱愛寫字。
就當今教育而言,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yè)中至關重要,而小學教育當然也有它的難點,面對小學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備良好的耐心和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要讓小學生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學習。而對于小學教育中的書法寫字教育,更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并且持之以恒地開導,同時教導小學生練習寫字,與此同時,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此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以保證該項教育工作可以有效開展,取得一定的成果。
參考文獻:
張曉輝.提高中學生運算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研究.新一代,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