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臻
摘 要: 新課程對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提出新挑戰(zhàn),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而且要具備高超的管理藝術,使課堂“活”而不“亂”,良性互動。
關鍵詞: 課堂管理 管理手段 新課程
課堂管理是教師教學藝術的彰顯,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圓滿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和保障。初中課堂紀律的管理,長期以來一直困惑著一些教師,特別是初登講臺的青年教師,對課堂紀律的管理更是不得要領。在課堂上,有的年輕教師經常被動不堪,甚至被調皮學生氣得青筋暴露,喪失理智。即使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也會或大聲吼叫或狠拍講桌或點名道姓怒斥學生,沖動型的教師甚至會和學生揪打在一起。這種取乏藝術的管理手段,要么收效甚微,要么適得其反。為了幫助教師解決課堂紀律管理這一難題,擺脫困境,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幸福指數,現我將自身多年教學生涯中積淀下來的點滴經驗分享給大家,以此共勉。
一、巧用眼神
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它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它可以讓師生產生共鳴、發(fā)生碰撞;它暗示著老師的拳拳之心、語重心長;它既可以平靜躁動,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渴望。
當上課鈴響后,教師健步走上講臺,待學生坐下后,可能還有人一時靜不下心來,此時不要急于開始講課,而要用平靜嚴肅的目光環(huán)視一下全班學生,等學生完全安靜下來,然后帶著愉悅的心情開始上課。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個別學生說閑話,玩小動作,沒打開書本,手托下巴,思想開小差,懶得動手做筆記等不投入學習的狀況。此時,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學,老師可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xù)上課,一邊用善意的眼神提醒這一部分學生,從而收到既不影響課堂又起到暗示的效果??梢钥隙ǖ卣f,巧用眼神是老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基本功。
二、以感情喚起激情
一節(jié)課的中后期,尤其是教師講授一些學生不感興趣的問題,或者問題太難一時難以搞懂時,就會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等情況,這是由學生初中階段生理心理特征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師授課,也會在所難免。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很復雜,但教師不能一味訓斥學生,要理性看待,以情感激發(fā)熱情,重新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譬如學生一時沒跟上教師的思路時,教師要從滔滔不絕的講述中停頓下來,不說一句話,而是深情地注視全體學生,這時走神的學生會感覺莫名其妙,被拉回課堂,干其他事的學生也會馬上停下來,課堂又恢復平靜,沒聽懂課的也會利用這個間隙調動思維,努力思考。教師繼續(xù)講課,好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另外,對學生的處理,少不了一個“情”字,從語言到行為都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而不是反感他,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課堂管理。
三、善用肢體語言
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傳遞管理信息,是課堂上師生互相感知的意識信號。如教師的手勢具有召喚、傳情的特殊本領,可以成為輔助課堂管理的非語言的外部表現形式,可以把自己的意圖、教學的宗旨和學生的接受意向牽引到一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按照教師啟示的思路去學習,去領悟,去融會貫通,并有所創(chuàng)造。教師的面目表情有一定的潛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點頭,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期許;表示滿意的微笑和贊許式的點頭,流露出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與喜愛,可以達到移情傳神的功效。甚至教師的站姿,與學生的空間距離和行間巡視等體態(tài)細微作動,也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實現課堂教學管理的作用。
四、冷卻制動
課堂上遭遇突發(fā)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冷靜對待,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過程中有些“問題學生”自制力差,屢教不改,甚至挑釁教師,這時教師不宜坐視不管,更不要大聲呵斥??梢圆扇 耙造o制動”的辦法,站上講臺,只用平靜的略帶責備的目光掃視教室一周,形成一種威懾力,讓跟著起哄的學生及時安靜下來,然后留待課后酌情處理,切不可一時沖動,意氣用事。
五、旁敲側擊
課堂上學生出現騷動、喧鬧、放肆等大面積違紀現象時,教師理應當機立斷地處理。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違紀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并不是有意的挑釁行為。教師要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不要一味謾罵,而要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盯上。如盯著他半分鐘以上,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為停留,或叫他本人答問、板演等。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可以在不傷師生情感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警示別人。
六、巧用批評
老師在課堂上遇到違紀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很有必要,但一定要恰到好處,切不可糾纏不休。因為過多的批評學生會給課堂教學帶來許多后遺癥:一方面會破壞課堂的教學氣氛,影響教學進度,另一方面會讓教師產生不悅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思路。教師對犯錯的學生千萬不可大聲呵斥,更不可對學生氣急敗壞、吹胡子、瞪眼睛,用敵視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否則,學生會覺得老師在課堂紀律的管理上黔驢技窮、江郎才盡,從而由敬畏變得無畏,最后淪落得無所謂。更糟糕的是,有的教師甚至忘記自己的角色,口無遮攔地說一些有損學生人格或尊嚴的氣話,結果叛逆的學生或當堂頂撞,弄得教師狼狽不堪,下不來臺;膽小內向的學生則會對教師咬牙切齒,記恨一生;而其他的學生會對教師“刮目相看”。試問,這樣的課你還上得下去嗎?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應盡量巧用批評,最好不用批評,或者用別的方式取代批評,那才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綜上,課堂教學管理,并非一件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不是機械地苦口說教,又不是武斷地責罵和懲罰,而是教師教學藝術的綜合展示,個性的渲染和人格的魅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苦苦修煉,不斷求索,善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