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紅包,又叫“壓歲錢”,在我們家鄉(xiāng)廣州,叫過年“利市”(按照讀音是“利是”)。
小時候,過年“利是”,是孩子一年里最集中、最大的進項。記得讀小學的時候,還遠遠未到過年,心里已經(jīng)在盤算,平日逛書店看中的一套什么書,無論如何得等到過年“解決”,于是早早就盼望著過年。不比現(xiàn)在的孩子富可敵國,個別的例子,還聽說有家長周轉(zhuǎn)不靈的時候要動腦筋挪用孩子的儲蓄調(diào)頭寸的呢。
過年發(fā)紅包,粵語叫“逗”“利是”?!岸骸?,就是“給”。粵語管爸爸叫“老逗”,不知是不是和過去總是父親承擔家庭支出有關(guān)。
過年發(fā)紅包,孩子有自己的一本賬。某些大人是“大戶”,按歷史記錄,他們給的“壓歲錢”比較多,叫“大利是”。給“利是”的人,則自己謙稱:給你一張“紅紙”。在東莞,要好朋友結(jié)婚邀請參加婚宴,自己走來,靦腆地說一句:我媽讓我請你某時過來“吃條菜”。這兩個“謙稱”的道理是一樣的。
過年發(fā)紅包,最溫馨的鏡頭是孩子匆匆吃完年夜飯出去玩了,夫妻攜著手走進孩子的房間,把兩個紅包放到孩子的枕頭底下,然后相視一笑。想起這是打從孩子出生就年年如是,兩顆心,沖著孩子,甜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