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灝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約占課文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左右,這樣安排目的在于,高中語文教學一方面要以民族文學為根基,另一方面也要放眼世界。但一直以來,因教育觀念與教育形式所限,外國文學作品的講讀不受重視,這種情況亟需改變。體驗式教學與個性化賞析是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必不可少的兩種方法,而針對仿真式模仿的手段也可以嘗試進行。
一、體驗式教學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而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如果樂于接觸并欣賞外國文學,學好它肯定沒有問題。那么究竟怎樣才能讓外國文學的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呢?答案似乎只有激發(fā)興趣。教師可以考慮將體驗式教學的強大功能利用起來。體驗式教學情感成分特別突出,并以個體生命的完整為歸依,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可以從教學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與滋潤,當教學過程完成以后,有效的情感體驗造成了知性與理性習得的雙向成果。體驗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注重引情入教、寓教于情。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體驗式教學的形式豐富多彩,比如可以采取討論、表演、閱讀等形式,還可以融入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給學生欣賞影片的機會,以便讓教學更具生動化與直觀化效果。與中國古典及現(xiàn)代文學名著比起來,學生接觸外國文學名著的機會明顯要少很多,再加上文化差異,讓學生感覺讀起來難度很大。另外備考要占據(jù)高中生大部分時間,不容易有大塊時間完成整部作品的閱讀,因此將根據(jù)經(jīng)典名著改編的影片,呈現(xiàn)給學生是一種較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利用看、聽、說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走入到作品的境界之中,對于學生學習熱情的調(diào)動是大有好處的,學生會更快更真切地感受到歡暢、欣慰、痛苦等多種情緒,豐富其人生體驗。在體驗中,學生會主動思考,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相關(guān)問題。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給學生欣賞一段根據(jù)外國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片段,然后讓學生分組,利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復制成課本劇。大家的熱情都很高,表演得也很投入。最后教師可以與觀看表演的同學共同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編劇獎等,使同學們在體驗中生成興趣,在興趣中接觸異域文化。
二、個性化賞析
文學鑒賞教學應當以個人獨立見解形成為成功的標志,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完成從“知”到“識”的過渡。教師需有針對性地促進個性化賞析的迅速實現(xiàn),同時給學生交流互動的機會。教師的個性化賞析促進手段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是與學生共同分享閱讀體驗,比如當學生接觸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會了解到作者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重磨難,但是依然毫不氣餒,最終取得成功,并獲得幸福的生活。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卻能對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啟迪作用,有些學生會注意作者的堅強和勇敢,有些學生則會受教于她處理問題的智慧……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有分享閱讀體驗,這樣作品在學生心目中的價值會無形中得到強化。
第二種手段是進行課堂討論,實際上這是分享閱讀體驗的延伸,學生完成某部或者某篇作品的閱讀以后,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富于討論價值的問題,以此來培養(yǎng)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認知水平。比如教師在給學生導讀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時,有學生會提出問題:這部小說能不能算作愛情故事?還有學生會提出:這部小說除了用美丑對比的辦法,是否還應用了其他方法。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專項課堂討論,使大家各抒己見,最后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總結(jié)。
三、仿真式模仿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進入到了“讀圖時代”,文學作品已經(jīng)不再僅僅依靠紙質(zhì)傳播途徑,視聽一體化的形態(tài)正越來越得到普及。往往學生花兩個小時就可以直觀輕松地了解一部大部頭的外國文學作品,這對于高中生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但是影像資源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與感悟力,而這種限制恰恰是文字的優(yōu)勢所在,一個字、一句話中所包藏的喜怒哀樂,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體驗。
比如普希金詩歌《致西伯利亞的囚徒》中的句子:沉重的枷鎖會掉下,黑暗的牢獄會覆亡,自由會在門口歡欣地迎接你們,弟兄們會把利劍送到你們手上。全詩洋溢的那種忠誠的友誼、必勝的信念、熱情的鼓勵與崇高的敬意,種種的感悟,也只有在文字中才能獲得。 ?如果學生對這些感情體會得還不夠深,教師則可以指導學生試著用類似的語言去表達生活中的簡單情感,如單純地歌頌友誼,使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加深對文學作品的認知。
當然,對外國文學作品的模仿要在掌握原理的前提下稍加變通,也就是要遵循從像到不像的過程。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逐句仿寫,從句子語法,到用詞意象,再到段落結(jié)構(gòu)。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以后,再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風格,再將自己的作品與原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的妙處。
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努力提升自身修養(yǎng),并采取體驗教學、個性賞析與鼓勵模仿的手段,增強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豐富性。
(作者單位:海門市三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