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青少年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

2015-09-17 05:14李雪萍張麗華劉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8期
關鍵詞:攻擊行為自尊青少年

李雪萍++張麗華++劉婕

〔摘要〕青少年自尊與攻擊行為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有較長的研究歷史,至今已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對兩者關系的研究一直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傳統(tǒng)觀點認為自尊水平低的個體容易產(chǎn)生攻擊行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發(fā)現(xiàn)高自尊者才會表現(xiàn)出更高的攻擊性水平。本文在對以往有關青少年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其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

〔關鍵詞〕青少年;自尊;攻擊行為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5)18-0004-03

一、 引言

隨著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斷上升,青少年自尊和攻擊行為得到了社會的關注。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fā)展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其特點是有著劇烈而不平衡的身心變化,容易發(fā)生攻擊行為。青少年時期又是自尊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個體更加注重對自我的評價。在探討青少年自尊和攻擊行為關系之前應首先了解一下有關概念。心理學上對自尊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0年,James[1]在《心理學原理》中對自尊的定義是“個體的自尊是對其自我價值的感受,自尊的高低取決于兩個因素,即個體實際的成績與其潛在能力的比值”,并據(jù)此提出了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負(self-esteem=Success/Pretension)。Rosenberg認為,自尊是個體知覺到的現(xiàn)實中的自我狀態(tài)與理想中的自我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2]。國內(nèi)學者朱智賢[3]認為自尊是社會評價和個人的自尊需要的關系的反映。黃希庭[4]則認為自尊即自我價值感,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認知和評價作為客體的自我對社會主體以及作為主體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體驗。而有關攻擊行為的概念,Dollard[6]認為,攻擊行為是“個體有意對有機體進行傷害的一種行為”[5]。國內(nèi)學者認為攻擊行為是“有意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guī)范所許可的行為”。關于二者之間的關系,傳統(tǒng)觀點認為自尊水平低的個體容易產(chǎn)生攻擊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高自尊者更具攻擊性,還有研究者認為自尊與攻擊之間沒什么聯(lián)系。了解青少年自尊和攻擊行為的關系對于青少年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前人有關青少年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作出概述,進一步探討其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了未來研究的展望。

二、 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

(一)低自尊引起高攻擊

以往研究中,人們普遍認為低自尊個體更容易產(chǎn)生攻擊行為。早在1985 年,Oates 和 Forrest就認為有暴力傾向的母親自尊較低[7]。Fong 等人在對加州學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過問題行為的青少年相比沒有表現(xiàn)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自尊水平更低[8]。關于這種觀點Donnellan提出三種理論對其進行解釋[9]:Rosenberg 的社會連接理論(social-bonding theory)認為,低自尊削弱社會連接,從而減少了與社會規(guī)范的一致性,增加了犯罪;新精神分析學家Horney和Adler指出,源于個體童年時期所經(jīng)歷的挫折或失敗會導致個體的自卑感,從而在個體成年時引起攻擊性行為,這里的自卑可以理解為低的自我評價,即低自尊;人本主義心理學家Rogers也指出,如果個體成長過程中缺乏對自身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就可能會引發(fā)個體內(nèi)在需要失衡,出現(xiàn)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包括攻擊性行為。另外,Toch認為低自尊和暴力是相互補充的關系,此消彼長[10]。即自尊與攻擊行為呈負相關,自尊降低,暴力行為增多。還有一種普遍認同的觀點是低自尊者通過暴力形式來得到和維護其自尊,低自尊個體要保護自己免受由于外界壓力和失敗而造成的羞恥感和自卑感,暴力可能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即一種提高自尊的手段。以上這些觀點多是早期學者對社會現(xiàn)象的主觀判斷,或采用主觀問卷測得,少有實驗證據(jù)證實。

(二)高自尊引起高攻擊

很難想象,一個有著良好自我感覺的人會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在人們普遍認為低自尊者更容易表現(xiàn)出攻擊性的時候,一些研究者提出高自尊更容易引起攻擊行為。高自尊的人普遍具有更強的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很優(yōu)秀,然而一旦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否定或威脅其良好自我概念的情況,就會導致其出現(xiàn)攻擊行為,以維護其自尊。另外,從攻擊的特性分析,攻擊行為是一種有冒險性的行為,通常需要一定的信心和勇氣,由于低自尊者常常缺乏信心,出現(xiàn)情況時更容易逃避和忍受,所以事實上低自尊者是常常受到欺負的,而高自尊者才會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有學者對上述兩種情況進行歸納,提出了自我中心被威脅(threatened egotism)學說[10]和高自尊異質(zhì)性(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學說。自我中心被威脅學說很好理解,就是那些對自己有不切實際高評價的人抵抗外界質(zhì)疑和批評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攻擊行為。高自尊異質(zhì)性學說是近年來比較受關注的,所謂高自尊異質(zhì)性是指高自尊的性質(zhì)存在多種類型,有著較高水平自尊的人,其行為比低自尊者要復雜。比如,倪鳳琨曾提到,防衛(wèi)性高自尊的人確實有攻擊性,更容易欺負別人,而真正高自尊的人即使在受到攻擊時,也并不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真正高自尊的人反對欺負[7]。高自尊異質(zhì)性學說的另一種說法是,脆弱的高自尊缺乏自控性,這樣的個體很難抑制自己的憤怒,因而容易產(chǎn)生攻擊行為。國內(nèi)學者通過艾森克人格問卷分析具有攻擊行為學生的人格特征發(fā)現(xiàn),在問卷的精神質(zhì)(P)和神經(jīng)質(zhì)(N)得分上,這些學生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自尊很有可能是與高精神質(zhì)或高神經(jīng)質(zhì)相結合而對攻擊行為產(chǎn)生影響的。因此,攻擊性的最佳強弱預測項并不是自尊水平,而是精神質(zhì)等其他一些因素。

(三)自尊與攻擊行為不相關

一些研究者通過對16~18 歲的問題少年進行研究,對自尊、自戀以及攻擊性的關系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是自戀而并非自尊引起了個體的攻擊行為。Baumeister和Bushman采用Rosenberg自尊問卷以及Janis和Field的有關問卷測量了自尊,采用Raskin和Terry的問卷測量了自戀人格,并將攻擊行為分為三種類別,即針對侮辱的報復性攻擊、轉移性攻擊(即被試被侮辱卻攻擊別人)、無緣無故性攻擊(即被試被稱贊而非侮辱卻去攻擊稱贊者),然后考察自尊、自戀與攻擊的關系, 結果表明,有自戀人格特質(zhì)的被試不管在哪種類型的攻擊中都表現(xiàn)出高攻擊性,而自尊和攻擊之間相關不顯著。Baumeister等提出的自我中心被威脅學說也認為,高度自戀者如果遭到別人或周圍的爭議,他們這種不穩(wěn)定、不真實的自我肯定很可能對別人產(chǎn)生敵意,甚至出現(xiàn)攻擊行為,因此,真正與攻擊有關的是自戀[10]。Stucke 和Sporer的研究也支持是自戀更容易導致攻擊性報復而與自尊無關。

三、 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不一致的原因

總結有關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不一致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有關概念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差異

測量工具、研究問卷是根據(jù)研究的有關定義和相關理論編制的,中西方文化對自尊和攻擊行為的內(nèi)涵理解不同,因此編制測量問卷所基于的理論基礎和評分標準也是有差別的,最終導致自尊與攻擊行為研究結果的差異。例如,西方人比較自信,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奮斗和創(chuàng)新可以達到成功,視攻擊為一種力量的象征,對自尊的定義主要是從個體感受層面上進行界定,對攻擊行為的定義主要考慮攻擊行為的心理因素(目的和意圖)和行為因素;而中國人則比較謙虛、內(nèi)斂,信奉仁義、崇尚和諧,社會主流價值觀拒絕攻擊行為,對自尊的界定更加側重外界的評價,對攻擊行為的界定不僅考慮心理因素和行為因素,還要加上社會規(guī)范、社會評價這些因素。另外,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還容易受到主觀思想、社會期望效應影響。例如,被試到底是真正的高自尊者,還是其認為應該符合社會主流標準從而做出刻意的選擇;是真正不具有攻擊性,還是迫于社會輿論壓力而刻意避免選擇攻擊項目。這些都是有關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的傳統(tǒng)方法所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視角以及研究變量的增加使得研究結果多樣化

攻擊行為可以分為身體攻擊和言語攻擊等,在研究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系時,所觀察的攻擊行為類型不同,研究的結果也會不同。例如,高自尊者更傾向于用言語攻擊來維護自尊,低自尊者則是用身體攻擊來表達憤怒。另外,對攻擊性的傳統(tǒng)測量方法多是外顯測量,而涉及到內(nèi)隱攻擊性時也會影響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的結果。戴春林等(2006)采用了內(nèi)隱聯(lián)結測驗探討了個體攻擊性結構與自尊的關系,發(fā)現(xiàn)在高外顯攻擊性個體中,個體內(nèi)隱攻擊性水平越高,其自尊水平越低,在低外顯攻擊性個體中,個體內(nèi)隱攻擊性水平不影響其自尊水平。而現(xiàn)在還有有關攻擊性認知以及攻擊性情緒的研究,從不同的研究方面入手以及研究變量的增加都會使得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的結果多樣化。

(三)高自尊異質(zhì)性使得研究更加復雜化

高自尊異質(zhì)性假設的正式提出直接源于有關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通過外顯自尊問卷和內(nèi)隱聯(lián)想測驗可以把高自尊者分為兩類:高外顯高內(nèi)隱自尊者稱為安全高自尊者,高外顯低內(nèi)隱自尊者稱為脆弱高自尊者。一旦威脅到脆弱型高自尊者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他們會更加容易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脆弱型高自尊者也更加敏感,容易注意到有威脅的信息,更傾向于將模糊的信息加工為有威脅性的信息。Kernis等認為與外顯自尊和內(nèi)隱自尊相對一致的個體相比,外顯自尊與內(nèi)隱自尊不一致的個體更多通過自我提升和貶損群體以外的成員來進行自我保護??傮w而言,脆弱高自尊者比安全高自尊者的攻擊性更強。原因可能是個體內(nèi)外自尊差距較大,從而導致了自尊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引起了情緒上的波動,因而需要通過攻擊行為宣泄出來。

(四)其他變量的影響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尊與攻擊行為之間存在其他變量影響。關于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系這一問題形成的三種觀點,原因之一或許在于沒有深入考察影響二者關系的中介變量和調(diào)節(jié)變量。首先來了解一下中介變量和調(diào)節(jié)變量:如果在考察預測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時,預測變量通過變量 M 來影響因變量,就稱 M為中介變量。中介變量作為一種間接效應,是用來說明預測變量如何通過它而影響因變量的。在檢驗中介效應時就要考察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首先假定預測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預測變量與中介變量也存在顯著的相關,當中介變量加入時,如果預測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或者回歸系數(shù)顯著降低,就可以認為中介效應較為明顯,當該回歸系數(shù)降低到 0時,稱為完全中介作用;調(diào)節(jié)變量的含義是如果預測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是變量M 的函數(shù),就稱 M 為調(diào)節(jié)變量。當預測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強度時強時弱,或者方向上有所改變時,常常要考慮到調(diào)節(jié)效應。當前已有一些研究探討了自尊與攻擊行為之間的中介變量和調(diào)節(jié)變量。如辛自強等發(fā)現(xiàn)自控在自尊與攻擊的關系中起著中介的作用,社會地位對自尊與攻擊之間的關系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它調(diào)節(jié)著兩者關系的強度。馮曉陽也發(fā)現(xiàn)自尊通過自我控制對攻擊性產(chǎn)生影響,同伴關系在自尊與攻擊性之間起調(diào)節(jié)作用。

四、未來展望

本文就未來青少年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結合有關概念與理論,努力探索出更有效、更科學的實驗范式,展開有關實證研究。采用實驗法、認知神經(jīng)科學法(如腦電)代替自我報告法,以避免“社會期望效應”。在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制適合中國文化的問卷,制定出本土化的測量標準。

第二,研究要考慮高自尊異質(zhì)性問題,不僅討論自尊水平的高低,還應研究自尊穩(wěn)定性對攻擊行為的影響。Jordan等認為自尊高且不穩(wěn)定的人有最高的攻擊和憤怒傾向,而自尊高且穩(wěn)定者攻擊性最低。因此,高自尊的異質(zhì)性問題也是研究者必須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第三,通過縱向研究,探討因果關系。系統(tǒng)地考察自尊與攻擊行為之間因果關系,以及探究自尊與攻擊行為之間可能存在的中介變量,打破目前僅研究二者相關關系的現(xiàn)狀。

注: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1YJA190023)。

參考文獻:

[1]Christopher D.Green,Classics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William James(1890):Chapter 10 .

[2]Rosenberg M.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 image[M].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

[3]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

[4]黃希庭,楊雄. 青年學生自我價值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1998.4:289‐292.

[5]Dollard J. Frustration and Aggression. 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39 39.

[6]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17‐344.

[7]倪鳳琨. 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系述評[J]. 心理科學進展,2005,13(1):66-71.

[8]Fong R S,Vogel B L,Vogel R E. The correlates of school violence:An examination of factors linked to assaultive behavior in a rural middle school with a large migrant population[J].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2008,7(3):24- 47.

[9]Donnellan M B,Trzesniewski K H,Robins R W,et a.l Low self—esteem is related to aggression,antisocial behavior,and delinquency.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 6(4):328 - 335.

[10]Baumeister R F,Smart L,Boden J M.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 Psychological Review,1996,103:5-33.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大連,116029)

編輯/王抒文 終校/于 洪

猜你喜歡
攻擊行為自尊青少年
為何有人動輒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擊行為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如何應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攻擊行為
雌蠼螋會照顧自己的孩子嗎
中日青少年體質(zhì)PK
大學生自尊與人際關系相關關系的研究綜述
青少年打籃球注意事項
第二單元 做自立自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