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世昌
難舍山村豆腐香
◎鄒世昌
對豆腐的最早記憶,是那一聲聲“豆佛,豆佛”的叫賣聲。那是屯子西頭老趙頭對豆腐的特殊解讀,是那種近乎虔誠的叫賣聲。
老趙頭,個子很矮,干瘦干瘦的,腰扎麻繩,上身穿灰布上衣,下身穿長筒褲子,顫悠悠的豆腐擔子壓在他肩上顯得重如泰山,我總擔心一不小心會壓垮他的身子。但是幾十年了,他那清脆、響亮、悠長的聲音總會在每一個清晨準時在村子上空飄起,與一束束炊煙一道,與雞鳴犬吠一起,滋潤著寧靜而祥和的山村。扁擔的一端掛著黑皮桶,另一端懸著潔白無瑕的一板豆腐,有一種大老遠就能聞得到的清香之氣。老趙頭的豆腐總是供不應求,聽到他的叫賣聲,如果你跑得慢了,很有可能會抱著一碗的失望而歸。老趙頭從來都是用鹵水點豆腐,用的水是村西頭那眼古井里的水,用的豆子總是精心挑揀的飽滿滾圓的黃豆,所以他做的豆腐遠近聞名。當他掀開米白的豆腐布,露出胖墩墩、白生生、香噴噴的豆腐,并用豆腐叉(一種用鐵絲擰成的小叉子)熟練地在特制的木質豆腐板上將豆腐輕輕鏟起放到我的碗里時,口水總會不爭氣地在我口腔里打轉,我恨不得一步就走到家,好大快朵頤。
小時候家里經(jīng)濟困難,一周吃一兩次豆腐就算是奢侈了。有時候沒有現(xiàn)金,母親便塞給我?guī)讉€雞蛋或一瓢豆子去換豆腐。每次吃到噴香糯軟的豆腐,我都會感覺自己很幸福。那時候我心里想,如果頓頓都能吃上豆腐,那該多美?。榇?,我曾經(jīng)追蹤過我家下蛋的母雞,它總是看不上母親給它搭的窩,自己找窩下蛋。當我從玉米垛里或荊條叢中翻出一窩雞蛋時,像挖到金子般高興,眼睛里浮現(xiàn)的是一塊塊噴香誘人的大豆腐。
后來,老趙頭去世了,經(jīng)濟條件也好了,頓頓吃豆腐已經(jīng)不再是奢侈的念想,賣豆腐的人也多起來,叫賣聲也五花八門,有叫“逗我”的,有叫“斗惡”的,還有叫“斗服”的,反正無論如何叫賣,都會成為孩子們爭相嘲弄的對象。叫賣聲不同,他們的豆腐味道也變了,不知是因為用石膏點的,還是用水不對,或者就是原料有差頭。
老趙頭做的豆腐已經(jīng)吃不到了,但父親做的豆腐還依然能吃到。父親做豆腐一年就一次。每到臘月門子,母親便會把精挑細選的黃豆泡在一個大鋁盆里,待豆子喝足水后,父親便挑著豆子晃晃悠悠地去村西頭磨,往往一擔豆子磨好后挑回來就是兩三擔了。
回到家中,母親先是用炊帚探著身子把齊腰高的大缸刷三遍,然后把磨好的豆倒進兩個大鍋內,再往炕膛里塞進幾塊木頭方子,猛拉風箱,加熱燒漿,一直燒到水沸騰時就成豆?jié){了。這時候父親總是會給我們舀出幾大碗,讓我和弟弟喝個夠。我和弟弟通常會喝得頭上冒汗,嗓子甜潤,五臟六腑都溫熱舒泰才罷休。
用鹵水點豆腐是個技術活。但見父親左手擎著化好的鹵水,一點點地往大缸里灑,右手用攪棒均勻地攪拌,一直到合適為止。如果鹵水點得少,就成了豆腐腦,父親也會給我們盛出幾碗,讓我們一飽口福;鹵水點得多了,豆腐就點“老”了,吃起來口感就差了。點好豆腐在缸里悶一會兒,再把豆腐包鋪在豆腐板子和豆腐框子里,等鹵水和豆?jié){充分反應后,再一勺一勺地往往豆腐包里舀,待豆腐框子滿了后,便用豆腐包里三層外三層反復疊放后,拿一塊大青石板壓在上面,大約半個小時,一板大豆腐就做成了。最后,父親用豆腐刀子在上面劃出較均勻的正方形,這樣,豆腐成塊后,就可以端上餐桌了。
如今,父親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但仍然每年臘月堅持做豆腐,我們也能夠像兒時那樣躺在火炕上等待新鮮的豆?jié){、豆腐腦、豆腐皮和熱氣騰騰的嫩豆腐,這之于我,之于父母,無疑都是一種簡單而明媚的幸福。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