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夏
摘 要:大學生是網絡政治的參與主體之一,在網絡政治參與過程中,須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與有序嚴謹的行為。然而當下國內大學生在參與網絡政治活動時,對于網絡政治缺乏深入的了解,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功利性,缺乏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導致行為失范,言行不一。這一系列問題都阻礙了網絡政治的發(fā)展,所以,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認知網絡政治活動、規(guī)范網絡政治行為,掌握好方向,積極引導大學生積極、有序、理智的參與網絡政治活動,不斷完善他們參與政治網絡活動的方式與辦法,這是當今各大高校與社會所急需的,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我們國家網絡政治走向光明未來的基礎前提。
一、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現狀的分析
(一)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所具備的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
1.大學生有較強的網絡政治參與意識。20世紀初期“五四”運動的歷史告訴大家,青年學生廣泛深刻的政治參與直接影響了國家的政治體制變革,而如今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也為學生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多數大學生每天上網都要耗費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他們選擇互聯網作為信息平臺,在了解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后,通過一定的程序和途徑參與到社會政治生活中去,多數學生在網絡政治參與方面,都是態(tài)度肯定且積極的。大家都知道,現代高校已然由最初的相對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變成了開放光明的小型社區(qū),同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模塊化教學,老師在課堂上也會把時事政治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以便引起學生更濃厚的興趣。而大學生亦不再是當初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呆板之人,越來越多的學生樂于關注國家大事。而網絡因其開放性和自由性的特點,讓大學生可以多途徑的了解、參與國家事務,通過政治參與提高其政治責任感和權利義務意識。近些年,我國社會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國際社會中不斷彰顯大國姿態(tài),民主政治也呈現出了新面貌,這一系列成就不斷激發(fā)大學生政治參與熱情。網絡是一種開放式的新平臺,而網絡政治參與就是伴隨網絡發(fā)展產生的一種全新政治參與模式。當代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富足,借助網絡這個大平臺,他們可以自由言語,將主人翁的意識、公正與民主的理念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出來,形成更高程度的民主觀念和參與能力,其執(zhí)著與熱情無疑是構架社會文明與和諧社會的支柱力量與無限動力。
2.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內容多元化。由于網絡的開放與自由、網絡參與的直接、便捷和平等,再加上大學生熱衷問題并非只有反響很大的社會重要事件,他們所關注的東西是比較多樣均衡的,即關注內容是多元化的,不只是國家大事,諸如恐怖襲擊、金融危機、國際紛爭、社會保障、反腐、政府改革等問題,也關心學校以及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比如,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問題,有的大學生借助博客、論壇等平臺,向教育機構和社會發(fā)出很多質詢,旨在讓國家重視,讓畢業(yè)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可以被社會關注,成為焦點問題;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等各個領域,這就使得大學生有機會、有渠道對各個層面的公共事務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訴求,這讓網絡政治參與內容輕松地融入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3.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形式多樣性。與傳統(tǒng)的政治參與方式不同,高校學生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參與到網絡政治活動中,比如,利用網絡獲取當前社會的焦點、熱點信息;在網絡社區(qū)中討論一些政治問題,反映自己的政治意見和訴求;通過校內自己的網絡渠道,取得與政府機構對話的機會等。目前高校學生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網絡政治參與,如BBS、論壇、QQ、博客、微博、微信、微公益、微電影等。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個性化的信息傳播途徑激發(fā)了同學們廣泛參與政治活動的積極性,學院34個班級,每班都有自己的QQ、微博、微信賬號,整個學校建立的是一整套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系統(tǒng),校團委——院團總支——學生會——各班級,除了平時的工作和生活,尤其在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重大事件各班級學生及時關注團中央、團省委的新聞并及時評論,同時與各兄弟學院展開積極互動。除此,大學生還通過一些知名論壇進行信息傳播,有效的與政府、高校等贏得對話佳機,比如,兩會期間,政府首頁便設立了“我有問題問總理”專欄。網絡因為傳播手段多元化,讓大學生可以更方便的獲得政治信息。
(二)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
1.政治認知模糊化。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媒體,在傳播方式上實現了信息的瞬間生成,網絡時代導致信息無所不包,包括一些垃圾信息,如何進行信息控制是個難題。在網絡政治參與時,大學生很難對網絡提供的海量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和鑒別,因為網絡上存在大量的虛假政治信息,政府很難控制這些網絡虛假信息,而大學生缺乏判斷力,無法辨別,容易盲目跟從,這就使得部分大學生上當受騙,遭人利用,在思想上滋生一些歪曲的政治思想,持有非理性的理論態(tài)度,不能正確的認識國家政治,立場模糊,進而在網絡中形成一種惡性的互動機制,影響其他社會階層參與政治,這樣就會讓網絡政治參與的次序被打亂,不利于構建穩(wěn)定的網絡政治參與環(huán)境。
2.參與目的功利化??傮w而言,大學生更注重的是實效性,功利心較強,理解精神與社會關懷缺失,無強烈的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是獨生子女學生,這些缺點更顯著。網絡的發(fā)展,無法從本質上強化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參與意識,無法讓邊緣化政治理念和社會組織變成主流文化。歐洲地區(qū)的教育機構發(fā)現,美國大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參與國家政治后,就會更加關注關心國際交流,社區(qū)活動和志愿活動等他們本來就興趣十足的課題,然而對于政府和政黨競選等相關網站卻沒有多大的興趣。網絡信息鋪天蓋地,這讓大學生很難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政治議題,進而無法產生個人觀點與意識。
3.參與行為無序化。當代大學生借助網絡參與國家政治事物比較紊亂,這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網絡相對開放自由,而我國網絡管理體制還不完善,再加上在網絡中大家都是匿名的,這也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可以大肆宣泄與放縱的空間,使得一些大學生言論太過自由、偏激,沒有法律約束意識,在大量的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風暴中,無法辨別區(qū)分,易被誤導,進而產生錯誤觀點與言論。大學生在參與網絡政治議題過程中,評判國家決策是否合理,更傾向于決策對于大學生自身是否有益,比起關心政治決策的社會價值,大學生更關注自身利益,這讓大學生群體比起其他群體更易情緒化,功利化,極易導致非理性政治參與,形成“網絡虛擬暴力”。一旦網絡政治的非理性參與發(fā)展成一定規(guī)模組織,便會引發(fā)非法網絡參與事件,甚至演變成社會群體性事件,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
二、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huán)境影響
1.國內經濟環(huán)境影響。因受市場經濟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與價值目標均有了改變,在追求與實現自我價值過程中,最顯著的便是價值沖突。我國社會倡導要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隨著我國多元化經濟的發(fā)展,這種價值觀逐漸被沖擊,一些大學生將個人價值觀定位為自我本位,而政治價值取向與評判依據也變得功利化與現實化,重索取輕奉獻、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既影響著國家經濟體系的發(fā)展,也影響著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其中便包含網絡文化的發(fā)展。網絡文化有著豐富多樣的內容,如此也難免出現各種不良信息,如網絡游戲、暴力信息、色情網站等,一些大學生便消沉其中,不能自已。網絡虛擬文化極大地擾亂了部分大學生的品位,導致價值觀的錯位,降低了對社會的人文關懷。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愈發(fā)流行,致使他們在網絡政治參與時功利性十分顯著。
2.西方不良思想文化侵蝕。目前,有部分西方國家一直推崇“中國威脅論”,假借臺灣、人權、西藏、宗教、民主等名目,擾亂和破壞我國社會安寧,企圖讓我國出現政治變動與內亂。還有一些西方國家一直在思想上分裂、分化我國的青年,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西方元素的滲入沖擊著我國青年的頭腦,使得大多數人對外來事物充滿好奇,而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日益淡薄。這樣的經濟環(huán)境、國際政治等,讓一些大學生的眼睛被蒙蔽,分不清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開始懷疑社會主義與民主政治,因此,其政治參與態(tài)度也會改變,變得更加多變復雜,疑問與新問題不斷。
(二)制度規(guī)范的缺失
自改革開放后,中國法律建設不斷前進,成果越來越多,然而只重視經濟與實體,卻忽略了政治與次序,這種現象根深蒂固,政府并未出臺更多的政治生活相關法律條文。信息社會發(fā)展迅速,法制建設又被提出了時代要求,越來越多的人呼吁要完善法律體制。國內信息立法依然不完善,我國還未出臺網絡政治民主相關的完整法律,當今,網絡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國家立法卻趕不上時代發(fā)展之步伐,漏洞百出,所以,缺乏制度規(guī)范也是大學生參與網絡政治沒有秩序的重要原因。
(三)學生個體素質的影響
大學時期是人生的重要成長時期,大學生的行為與心理還不成熟穩(wěn)定,容易沖動,政治立場不夠堅定,青年大學生群體本身又具有反叛的個性,渴望自己能夠自由選擇,但在魚龍混雜的網絡大環(huán)境下,一些青年學生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很好地把握政治原則與政治方向,缺乏正確健康的政治判別方法,也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這些都使得網絡政治環(huán)境變得雜亂無章。
三、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科學化策略
(一)思想引導
1.增強大學生鑒別網絡政治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政治觀。第一,必須正確引導大學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正確了解我國的社會性質,提升政治素養(yǎng),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辨別網絡政治內容真假的能力;第二,高??山柚@網站等新媒體,使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辦法,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焦點新聞、熱門事件等,讓學生形成客觀積極、健康向上的政治觀。網絡道德教育當下已經成為了高校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社會也越來越重視提升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與道德水平。對網絡政治信息而言,大學生必須有真知灼見,才能形成有序合法的網絡行為。
2.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網絡政治參與主體意識,塑造大學生的完美政治人格。第一,必須大力宣揚道德教育,以先進道德理念教育大學生,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強化網絡教育,提升大學生道德素養(yǎng)。第二,高等學校應當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與法律意識,讓他們形成高尚的情操與健全的人格。在提升大學生正確辨別網絡信息過程中,高校也必須教導他們拒絕當黑客或者網蟲,不得憑借自身網絡技術等攻擊他人網絡,做出一切非法活動,拒絕訪問不健康網站,不任意傳播網絡謠言,全力培養(yǎng)大學生自律自主的道德意識,自覺參與網絡議題。
(二)制度規(guī)范
1.強化網絡法制建設,規(guī)范網絡秩序。借助網絡立法,健全網絡法制建設,通過規(guī)范的制度和嚴謹的法律來管理網絡,嚴厲打擊和懲戒不法行為,努力維護網絡秩序,讓大學生更健康更自覺地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網絡立法不但能夠確保大學生的合法權益,還可以嚴厲打擊信息霸權等行為,做到合法參與,正當參與,健康參與,摒除一切技術障礙和不法干擾。
2.健全網絡倫理規(guī)范。第一,要制定合理高效的倫理規(guī)范體制。文化部、教育部、全國學聯、共青團等聯合發(fā)布了青少年文明上網公約等規(guī)范,倡導全國青少年健康上網,要自律有道德,善于借助網絡提升自我,拒絕瀏覽不健康內容,文明上網,誠實言語,自覺維護網絡秩序與網絡安全,不欺凌辱罵他人,不沉溺網絡,健全網絡道德監(jiān)督體制,因為網絡始終在快速發(fā)展,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快制定并完善網絡理念,貫徹守法、平等、誠實和公正的道德理念,實現倫理約束,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熱情向上地參與政治議題,共同維護網絡秩序與公共生活秩序。
(三)行為監(jiān)督
高校首先要在正確指引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時,積極倡導理性網絡政治參與,讓大學生可以充分澄清與辨別網絡信息。其次,高校必須構建網絡輿論監(jiān)督與分析系統(tǒng),在根本上規(guī)避大學生無序參與網絡政治的現象,有效監(jiān)督大學生的網絡政治行為,妥善處理違規(guī)違法行為,比如,情節(jié)輕微的,要及時教育批評,而情節(jié)嚴重的,必須對其作出紀律處分等。伴隨網絡發(fā)展,高校學生受網絡輿論影響更加明顯,因此,必須準確掌握網絡輿論方向,及時指引網絡輿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出網絡輿論好的方面,監(jiān)督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絡政治參與行為,讓他們有更健康的網絡政治參與秩序。
(四)約束和保障
1.網絡文化約束。高校校園網政治文化為文化、政治和網絡的有機結合產物,也是網絡政治與大學生精神心理相關的客觀反映,大學生進行網絡政治參與時,會形成自己的道德規(guī)范、政治感受、法律意識,所以,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環(huán)境,可以讓大學生更具有政治參與責任感與認同感,促進政治穩(wěn)定,提升政治文化凝聚力,讓大學生循序漸進地參與政治議題。網絡政治的認同最為關鍵,深入分析可知,大學生通過網絡參與國家政治,會將責任、民主、義務、法治等觀念融入在網絡政治認同中,而以政治認同方式出發(fā),大學生進行網絡政治參與,民主最為重要,并非多數恣意壓制少數,實際上是保護與尊重少數人,讓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用自由溝通灌輸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而非單向控制或者強制灌輸。
2.技術支持保障。網絡信息很難辨別真?zhèn)翁搶?,在提升大學生辨別網絡信息能力時,也要加強網絡技術監(jiān)管,如此可確保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更加有序健康。到目前,控制網絡內容的辦法與途徑通常為過濾技術,即防止不良信息等入侵國內網絡:其一,過濾IP地址,即在路由器中將有害信息的源IP地址更改成拒絕訪問的地址,而源于此地址的任何數據均被屏蔽。其二,字詞過濾,即借助特定軟件,在服務器中安置過濾網關,而網關中存在一個實時更新的大詞庫,存在于詞庫中的內容均是國家監(jiān)管機構認定為問題字詞或者禁止內容的,全部在網關經過的信息均會對比詞庫中的所有詞語,若與過濾特性相符,便會被屏蔽,無害信息則會順利過關。
21世紀的新社會,科技猛烈進步,網絡日益成熟,人們摒除了時間與空間限制,自由交流,輕松地了解世界最新信息。網絡發(fā)展讓人類得到了很多機會,也讓網絡政治有了更美好的春天。網絡政治參與讓現有政治體制更加完善了,加速了我們國家的政治進程與發(fā)展,可始終無法領先于政治發(fā)展自身規(guī)律。當今社會,工業(yè)、農業(yè)、信息并存,網絡政治參與不會發(fā)展太快,而是長久處在邊緣狀態(tài),并不能占領主導地位,這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正因如此,網絡政治參與議題才更具有研究價值與挑戰(zhàn)性,會愈發(fā)被人們重視。
參考文獻:
〔1〕明李祥.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影響及對策[J].發(fā)展論壇,2009,(l).
〔2〕劉文.論政治參與的特點與影響[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7,(1).
〔3〕唐湘寧.互聯網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影響[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l).
〔4〕程穎.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
〔5〕黃燕華.論因特網對當代中國青年政治社會化的影響[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
〔6〕安云初.執(zhí)政安全視域中的網絡政治參與[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