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毅
一個人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作文亦是如此。大凡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其名篇佳作不乏借鑒的結果。然而不少教師談“仿寫”色變,其原因是擔心學生邯鄲學步、亦步亦趨,造成如出一轍的后果。其實仿寫的本質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以仿為中介,取其精要,通過理解、消化到運用,建立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故教學中可采用讀多篇習作、找共同點、總結歸納、進行遷移的方法,使仿寫從千篇一律走向百花齊放。
一、模仿內容,積累素材
小學語文教材選用的多是名家名篇或文質兼美的文章,用詞準確規(guī)范,凝聚著作者與編者的智慧與心血,堪稱仿寫的典范?!侗本┑拇汗?jié)》被安排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其單元主題是了解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這樣的文章容易被上成思品課、科學課,殊不知卻是仿寫的好范本。該文作者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語言風格簡潔凝練、樸素自然,雅俗共賞。當教完這課內容時,筆者將學生的目光引向課后的兩篇閱讀鏈接——梁實秋寫的《過年》和斯妤寫的《除夕》,進行比較分析:同是寫春節(jié),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明白了共同點都是寫春節(jié),都寫出了春節(jié)的喜慶、熱鬧、忙碌。學生也找到了不同點:人稱不同,《過年》《除夕》是用第一人稱回憶了自己小時候過的春節(jié),而《北京的春節(jié)》則是用第三人稱來寫北京的春節(jié);時間不同,梁實秋的《過年》寫的是除夕的晚上,斯妤的《除夕》寫的是除夕的一整天,《北京的春節(jié)》寫的是從臘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整個春節(jié);地域不同,《北京的春節(jié)》寫的是北京人的春節(jié),《除夕》寫的是閩南的春節(jié),《過年》寫的也是北京的春節(jié);梁實秋先生寫的是他個人的感受,是他一個人的春節(jié),斯妤寫的是他一家人的春節(jié),而老舍先生寫的是全北京人的春節(jié)——家家的春節(jié)。內容都是寫春節(jié),但每個人的角度不同,寫出的文章也就不一樣了。通過三篇文章內容、寫法的比較,學生的思維打開了,語言表達豐富了,寫出的文章就不容易千篇一律了。在課后仿寫作業(yè)《春節(jié)》中,阮丹靈同學這樣寫道:“終于開餐了,鞭炮聲越放越紅火,越放越熱鬧。外邊‘噼里啪啦響個不停,大堂里歡聲笑語也不絕于耳。媽媽鋪上大紅的桌布,給除夕又添了幾分喜慶。孩子們趴在飯桌上,眼睛滴溜溜地看著各色菜肴,想盡快開吃,卻又不敢錯了規(guī)矩,只好望梅止渴。大人們開始敬酒了,小孩兒也照著樣兒敬起了酒。只是不分是非,向長輩胡亂說了幾句不得當?shù)淖T~,只為快點兒開吃,卻闖了禍,惹得眾人哄堂大笑。敬完了酒,小孩兒開始蝗蟲般地吞食,你抓一條五香腸,我來幾塊大年糕。油炸豆腐幾下就見了底,個個嘴唇上溜著油。甜湯炸食下了肚,綠油油的青菜卻‘無孩問津”……習作似乎那么熟悉,仿佛這些字眼都能在之前所學的三篇文章中找到影子,卻又找不到一句相同的。筆者以為,這就是多篇仿寫的效果,學生在模仿中有了創(chuàng)造,有了發(fā)展。
二、模仿方法,豐富表達
文章的寫作方法有很多,點面結合、先抑后揚、虛實結合、前后照應、托物言志、篇末點題等,它們使文章更加生動、曲折有致、中心突出、結構嚴謹,更能吸引讀者往下讀。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這樣的好資源,值得我們借鑒。
例如,《彩色的翅膀》《金色的腳印》《金色的魚鉤》三篇文章都采用篇末點題的方法,結尾又都具有象征意義。像《彩色的翅膀》的結尾,那只迎著朝陽、扇動彩色翅膀的蝴蝶就不再是一只普通的蝴蝶,而是象征著一個個愛島如家、安居樂業(yè)的海島戰(zhàn)士。《金色的腳印》的結尾,狐貍腳印上折射出的金色的光芒,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光芒!是動物與動物間真切感人的濃濃親情的光芒!《金色的魚鉤》的結尾,金色的魚鉤上閃爍的光芒是老班長崇高的品質,是他金子般的思想光輝……倘若作者不是這樣寫,而是在篇末直白地點出文章的中心,那就會像貼標簽一樣生硬直白。學生在寫作文時就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因此,筆者出示這三篇文章結尾的寫法,讓同學們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共同點,進行遷移運用,這種含蓄的篇末點題法就悄悄地在學生的習作中埋下了種子,再經過反復歷練,肯定有助于提高習作的整體水平。
再如,《月光曲》是一篇經典之作,其中第九自然段主要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似地看到了一幅月光下的大海美景圖。無獨有偶,《蒙娜麗莎之約》也采用了這種描寫方法。作者不僅寫蒙娜麗莎微抿的雙唇,還寫了好像有話要跟你說;不僅寫了她的微笑,還聯(lián)想到這微笑帶給我們的感覺。而這種寫法在蘇教版《秦兵馬俑》中體現(xiàn)得最為突出。作者不僅十分細致地刻畫了每一個兵馬俑的神態(tài),而且充分展開想象,傳神地寫出每一個兵馬俑內心的獨白,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不禁讓我們感慨這歷史文物的珍貴,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種虛實結合的方法特別妙,仿寫它,能幫助學生解決作文寫不長、寫不生動的大問題。
這樣的例子在教材中舉不勝舉,若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加以仿寫,則會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表達。久而久之,將實現(xiàn)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三、模仿結構,明晰條理
如果說內容是文章的“肉”,那么結構則是文章的“骨”。它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間的聯(lián)系。明晰文章的結構有利于學生閱讀的理解,更有利于其寫作時布局謀篇上的安排。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文章結構還比較簡單,如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并列結構等。《索溪峪的“野”》一文,文章的結構就特別清楚。課文先總寫索溪峪帶給作者的感受“野”,再具體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四個方面來介紹。且其中每一段又都是按總分的結構來寫。如課文第一段,先總寫山是野的,再具體描寫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同樣,《彩色的非洲》中,課文也采用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首尾呼應,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簡潔明了。兩篇文章同時出示,讓學生閱讀比較,學生對總分結構、總分總結構的把握也就比較到位。掌握這樣的結構方式和特點,對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技巧都很有幫助。在閱讀時學生就可以通過找關鍵的一個詞、一句話來理解、概括一段話的主要內容。在習作時也可訓練學生將一個詞、一句話擴展為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
讀是吸收,寫是傾吐。讀是破譯,寫是編碼。仿寫則是讀與寫的完美結合。出示多篇范文的仿寫容易突破“千人一面”的窠臼,做到仿中出新,仿中有創(chuàng)。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堅持仿寫,持之以恒,將厚積而薄發(fā)!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上街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