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推進的深入使得語文閱讀教學正從“訓誨——馴化型”、“傳授——訓練型”向“對話型”轉(zhuǎn)變。那么,如何促使學生有效地開展對話,繼而促使語文閱讀課堂的精彩綻放呢?筆者在此略談一二。
一、生本對話,君心似我心
語文閱讀就是與語言文字邂逅和對話。孩子們學習語言的媒介則是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那么,在閱讀課上如何實現(xiàn)與文本乃至與作者對話呢?真正的對話應該是學生與文本交互交往、和諧共生的過程。如一位教師的閱讀課: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堤岸,戰(zhàn)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他們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對戰(zhàn)士們說的?
生:解放軍叔叔拯救了千萬人民群眾,我們感謝您們!
生:解放軍叔叔們,我覺得你們真傻?。ㄈ珗鲢等唬?/p>
師:你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我覺得解放軍叔叔們應該為他的父母妻兒想一想?。∪f一不小心,“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那父母妻兒豈不是很傷心???
師:是的,戰(zhàn)士們是沒有考慮到遠方的親人,此時,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生(齊):“大堤,保住大堤!”
師:他們心中只想著保住大堤之后的——
生:人民和國家財產(chǎn)。
師:這種“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欽佩!讓我們懷著對戰(zhàn)士們無限崇敬的心情讀讀這段文字。
新課程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碑攲W生對文意出現(xiàn)偏差的理解時,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讓文本之“心”與學生之“心”心心相印,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生生對話,相蕩成漣漪
而今閱讀課上普遍的“小組式”強化了學生的發(fā)言行為,但在仔細觀察下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不同的觀點上,經(jīng)常會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這種現(xiàn)象,這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話。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小草和大樹》時就對夏洛蒂·勃朗特姐妹成功秘訣產(chǎn)生了爭論。
師:同學們,請回顧全文,找一找勃朗特三姐妹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生:“逆境造英雄”,我認為她們成功的秘訣是不屈的意志。
生2:我覺得她們?nèi)忝妹鎸Υ驌?,堅持到底,是她們成功的關(guān)鍵。
生3: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因為她們是從寫詩改為寫小說才成功的。我認為改變策略才是獲得成功的秘訣。
……
師:同學們暫時停一下,我想請你們靜下心來思考,對方講得有沒有道理?
生2:我覺得生3說得有道理,有時候一根筋不好。比如我在做數(shù)學題時換了一種方法就解答了原有方法解決不出來的問題。
生3:我覺得生2也有道理,我們學過《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司馬遷就是含冤入獄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恐鴪猿?,完成了52萬字的輝煌巨著。所以我綜合我們兩人的觀點: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一要找準方向,二要付出努力。
師:是啊,要想成功,埋頭拉車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抬頭看看路喲!
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新的理解和共識”的“萌生”,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相互傾聽的習慣,繼而加深理解和認識,如此,課堂才能相蕩成漣漪,水之華才能悄然綻放。
三、師生對話,向深處漫溯
學生主體性的提高弱化了教師的課堂定位。在很多課堂上,很多學生都在滔滔不絕地言說,但學生的見解往往過于片面。這就需要教師及時介入,與學生開展深入有效的對話,使閱讀課堂向更深處漫溯。
如蘇教版語文四年級《生命的壯歌》一堂課。
師:同學們,老羚羊用生命為小羚羊搭起了通往懸崖對面的橋梁,你們讀到這里,有什么感想呢?
生1:老羚羊們?yōu)榱讼乱淮?,舍己為人,我很感動?/p>
生2:老羚羊這座以生命搭成的橋梁,在我心中非常高大。
生3:老師,《生命橋》這篇文章是假的,我在報刊上看過。作者沈石溪也說,獵人們打死了好多羚羊,還活抓了好多羚羊,羚羊們一只都沒有逃得掉。
(課堂一片嘩然)
師:(沉默片刻,走近孩子,摸著孩子的頭)首先,老師要表揚你,懂得真多。不過,你還知道沈石溪有一個美稱叫什么?
生3:我知道,他有“動物小說大王”的美稱。
師:對啦!沈石溪就是根據(jù)打獵這個現(xiàn)實素材,虛構(gòu)成《生命橋》這篇小說,但是卻寄托著他對真善美的向往,對假丑惡的鞭撻。現(xiàn)在,你讀懂了作者的內(nèi)心了嗎?
生3:我知道了,沈石溪是想贊美老羚羊為了種族的延續(xù)而舍身取義,我非常佩服小說里的老羚羊。
教師與學生相比,閱讀視野更加開闊,閱讀能力更為深厚。因此,閱讀課堂更加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學生與一位閱讀成熟者對話,其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必然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對話教學,發(fā)軔于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和蘇格拉底。而今,對話教學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在閱讀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文本,相互傾聽,在課堂的“節(jié)點”有效介入,促使課堂多維對話,定能成就閱讀課堂的別樣的精彩。
胡建同,教師,現(xiàn)居江蘇南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