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賈思興造彌勒像龕與滎陽大海寺的創(chuàng)建

2015-09-28 03:35:26王景荃
文物天地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釋迦滎陽彌勒

王景荃

賈思興造彌勒像龕,又稱“賈思興百八十五人等造彌勒像龕”、“北魏彌勒造像龕”、“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滎陽大海寺遺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guī)r質(zhì),四面環(huán)刻。鄭州市博物館于1980年3期(《文物》上發(fā)表《河南滎陽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一文,對所出造像進行了簡要報導。在大海寺遺址出土的41件造像中,賈思興造彌勒像龕是唯一一件有紀年的北魏時期的造像碑,是研究大海寺創(chuàng)建年代的重要實物資料。鑒于此,本文就賈思興造彌勒像龕的雕刻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以及大海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進行研究,以期引起相關(guān)學者對滎陽大海寺研究的關(guān)注。

雕刻內(nèi)容

賈思興造彌勒像龕,碑之正面雕尖楣圓拱形大龕(圖一),龕楣淺浮雕坐佛七尊,均高肉髻,通肩袈裟總覆兩臂,手施禪定印,結(jié)跏趺坐于蓮花座上。龕內(nèi)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彌勒菩薩頭戴寶冠,寶繒垂肩,面相清癯秀美;頸戴桃形帶綴項飾;胸前結(jié)帶下垂,帔帛繞肩在兩肩處形成翹角,下垂的帛帶在兩腿間交叉,然后上揚穿肘沿體側(cè)外飄;下著長裙,裙褶在座前向外展開成燕尾狀;手施無畏與愿印,交腳坐于長方形座上,足踏蓮臺,反映的是彌勒在上生兜率天宮做菩薩時的形象。身后減地淺浮雕蓮瓣形背光、身光及圓形頭光。圓形頭光內(nèi)刻供養(yǎng)天人七身。背光外左右刻《維摩詰經(jīng)變圖》。二弟子刻于龕內(nèi)轉(zhuǎn)角處,右阿難左迦葉,兩手合十跣足而立。二菩薩位于龕內(nèi)兩側(cè),面向主尊,頭戴寶冠,寶繒外展,頸戴桃形項飾,帔帛繞肩在腹前交叉后上揚繞肘下垂,下著長裙,跣足而立。左菩薩右手握蓮蕾屈肘于胸側(cè),左手下垂握凈瓶(圖二);右菩薩左手握蓮蕾屈肘上舉,右手下垂握善鎖(圖三)。其座下各刻一比丘,左題“邑師道晗”,右題“比丘道勝”,雙手合十面內(nèi)而立。龕柱外各刻一護法力士,頭戴小冠,寶繒上揚,凸鼻暴目,髯須飄蕩;上身赤袒,頸戴圓形項飾,帔帛繞肩,下著長裙,弓腿面內(nèi)立于覆蓮座上,神態(tài)兇悍勇猛。其下方各刻二比丘面內(nèi)拱手而立,均有榜題。龕楣上方刻聽法弟子、菩薩各八人,與龕內(nèi)造像形成佛事活動場面。

背面頂部雕二龍交纏,形成中國傳統(tǒng)式的螭龍碑首,其下并列雕五個小龕(圖四)。中間一龕較大,為盈頂帳形龕,龕內(nèi)雕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圖五)。龕之左右雕二方形小龕,左龕內(nèi)雕一立佛,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跣足立于方形臺座上,座前雕一護法獅子(圖六)。右龕內(nèi)雕思惟菩薩,側(cè)首作思惟狀,座前雕一護法獅子與左龕對稱(圖七)。外邊兩龕均為帳形龕,左龕內(nèi)雕佛傳故事“九龍浴太子”,右龕內(nèi)雕“阿育王施土”。龕下刻造像記及供養(yǎng)人像五排,均有題名。造像記正書51行,行5-14字不等。由于剝蝕較甚,不能全讀。其大意是:邑儀賈思興百八十五人等仰概父母,奉行六愿,節(jié)簡家珍,造石像一軀。前有彌勒大像,西有無量壽,北有緣覺釋迦,東有阿閦如來,菩薩金剛一切具有。以此妙像使見者起三千之念,睹者發(fā)悲德之心,因斯功德,愿諸邑儀,己身眷屬,俱赴彌勒三會,位登正覺。又愿國祚興隆,威靈遐布,致賢以禮,惠下以仁。法界眾生,盡發(fā)菩提心,一時成佛。落款為“大魏孝昌元年歲在乙巳七月十日造訖聲愿永記”。

左側(cè)面頂部飾帷幔,其下右雕屋形龕,屋頂旁刻供養(yǎng)菩薩和弟子各兩身(圖八)。龕內(nèi)雕一坐佛,結(jié)跏趺坐,手施禪定印。龕左剔地淺浮雕菩提樹,樹干粗壯,枝葉繁茂,樹左刻一比丘在床榻上打坐修行,榻前放置凈水瓶和鞋,榜題“比丘惠劍誦經(jīng)時”;右刻一圓拱小龕,內(nèi)雕一比丘禪定坐于榻上,榻前置凈水瓶和鞋,其旁榜題“大比丘法延坐禪時”。其下并列刻供養(yǎng)菩薩七身,均頭戴花冠,上身赤袒,帔帛繞肩在身前交叉然后上揚穿肘外飄,下著長裙,手執(zhí)長莖蓮花或蓮蕾,間以蓮蕾補白。再下刻供養(yǎng)人像5排,每排9人,均有題名。

右側(cè)面,頂部帷幔下亦分兩組雕刻,左刻一覆缽頂塔,其旁刻供養(yǎng)菩薩和弟子各三身(圖九)。塔身刻尖楣圓拱龕,龕內(nèi)雕一佛倚坐于方形臺座上,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左手扶膝,右手屈肘上舉施說法印。右刻佛傳故事“釋迦誕生”,在高大的波羅樹下,摩耶夫人左手攀扶樹枝,衣袖內(nèi)露出一頭,有桃形背光。其妹大愛道侍立其旁,樹旁一童子高肉髻,赤裸上身著短裙立于蓮座上。下部雕刻內(nèi)容和左側(cè)面相同。

雕刻題材及藝術(shù)風格

這件雕刻于北魏晚期的造像龕的題材均是北魏石窟造像和民間石刻造像中常見的。正面大龕內(nèi)雕刻的以交腳彌勒為主尊的造像組合,在中國石窟造像中較為多見,反映了彌勒信仰在中國民間的流行。據(jù)《彌勒上生經(jīng)》和《彌勒下生經(jīng)》載,他原出生于婆羅門家庭,后來成為釋迦佛的弟子,先于釋迦入滅,上生于兜率天宮,釋迦滅度后,經(jīng)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從兜率天宮下到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教化解脫眾生,成為佛教中的未來佛。最早提倡彌勒信仰的是東晉名僧道安(312-383年),他曾與弟子法遇等八人于彌勒前立誓愿往生兜率天,并著有《往生論》、《凈土論》等。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比丘尼道瓊大造彌勒像,其中在瓦官寺造彌勒行像二軀?,F(xiàn)存最早的彌勒像,是甘肅炳靈寺石窟第169窟西秦時繪制的,像旁墨書“彌勒菩薩”。新疆克孜爾石窟及莫高窟北涼時期的洞窟多以彌勒為主像;云岡石窟孝文帝遷都以前的洞窟,以及龍門石窟的早期洞窟,都有很多彌勒造像,并且占據(jù)重要位置。這些彌勒形象都是身穿菩薩裝,交腳而坐,在屋形龕內(nèi)說法,表現(xiàn)的是兜率天宮的場景。北朝晚期直至唐代,彌勒佛像大多采取雙腿下垂的倚坐式,反映的是彌勒下生成佛的過程。五代以后,以僧人契此的形象作為彌勒再世,從此,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在中國廣為流傳(丁明夷、邢軍著《佛教藝術(shù)百問》,中國建設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賈思興造彌勒像龕的主尊為交腳彌勒,反映了當時彌勒上生信仰仍在民間普遍流行。

經(jīng)變故事和佛傳故事也是該碑重要的雕刻題材。維摩詰經(jīng)變中的“文殊師利問疾品”是北魏以來佛教造像中的主要題材。據(jù)《維摩詰所說經(jīng)》載,維摩詰是釋迦佛在世時居住在毗耶離城的著名居士,從妙喜國化生于此,委身俗世,輔助釋迦教化眾生。他擁有人間一切財富,擁有妻妾兒女而遠離五欲,經(jīng)常演講大乘佛法,又經(jīng)常裝病吸引眾人前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佛派文殊師利與眾弟子前往問疾,諸菩薩弟子、釋梵天等均愿一同前往,以便觀聽以智慧最勝聞名的文殊與能言善辯的維摩詰討論佛法。此外還有數(shù)則佛傳故事,有“釋迦誕生”“九龍浴太子”“釋迦游化”“太子思惟”“阿育王施土”等,反映了釋迦一生中的幾個重要故事情節(jié)。

在造像風格上,佛像面孔雖然偏于清瘦,但已漸脫前期那種“秀骨清像”,而向飽滿圓潤、富于力度的風格發(fā)展。刀法上雖然還大量運用平直刀法,但已出現(xiàn)了具有彈性的曲線和近于漫圓刀法雕刻的光潔面。衣紋雖不像前期階梯式的疊褶,但仍延用早期衣紋的表現(xiàn)手法。在雕刻技法上,圓雕、高浮雕、平面淺浮雕、陰線刻等多種技法并用,主題突出,物象分明,集雕刻與繪畫于一體,是中國傳統(tǒng)雕刻技法的繼承和發(fā)揚。另外,在碑體造型上,其碑首部分為兩條交纏的螭龍,與中國傳統(tǒng)螭首碑相似。這種將中國傳統(tǒng)碑刻形式與佛龕造像結(jié)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的佛教造像碑,是東魏北齊乃至隋唐螭首造像碑的肇始。由此可見,北魏晚期的佛教造像無論從人物造型還是表現(xiàn)手法上,均已完全趨向漢化,可說是佛教造像全面漢化的重要過程。

大海寺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關(guān)于大海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據(jù)明嘉靖《滎陽縣志》載:“大海寺在縣東郭門外,唐高祖為滎陽太守,因子世民目疾建碑”;清乾隆《滎陽縣志》載:“大海寺在東郭外,唐高祖為郡守,因太宗患目疾重建。”說明大海寺是唐代由郡守李淵因子李世民患目疾痊愈還愿而重建,但其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1976年3月在遺址上出土石刻造像40余件,以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賈思興造彌勒像龕為最早,余皆為唐代造像。后又在廣場周圍進行的文物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隋唐以來的水井、灰坑和陶瓷片、磚瓦等,說明這是一處隋唐以前的佛教寺院遺址。而根據(jù)賈思興造彌勒像龕判斷,大海寺應建于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之前。因為這種大型造像碑多為當時有影響的寺院供奉之物,不難看出,大海寺應是當時洛陽周邊較有影響的寺院。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大海寺原名代海寺,傳說觀音菩薩北行渡人,移居滎陽,多次顯圣救人,并以滎陽護城河河水隨南海上潮示人,故名代海寺。至隋大業(yè)年間(605-618年),滎陽郡守李淵因其子李世民感染目疾,便祈于大海寺佛像,痊愈后,李淵遂造石彌勒像一尊。李世民登基后,命尉遲敬德擴建該寺,規(guī)模宏大,故名大海寺,成為當時的一座大寺院。北宋后,雖已難達唐朝時極盛情況,但正常的佛事活動仍在進行,北宋元韋占二年(1087年)大文學家蘇軾來到大海寺,曾作《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序)》詩以授僧人(滎陽文物志編輯委員會:《滎陽文物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后幾經(jīng)興衰,至明清時期毀滅。由此可見,大海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昌元年之前是無疑的,至唐代由于皇家的扶持得到了大規(guī)模發(fā)展,這不僅在碑刻文獻記載中有所反映,從1976年出土的唐代石刻造像中也可以得到最直接的實物證明:這批唐代造像的時間跨度大約涵蓋武周、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李靜杰:《關(guān)于滎陽大海寺遺址出土唐代石刻菩薩像的再認識》,《中原文物》,2010年第4期,第70-76頁),說明有唐一代是大海寺發(fā)展的輝煌時期。

關(guān)于大海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雖無文獻記載,但從近年來大海寺出土的佛像來看,也應創(chuàng)建于北魏。除了在遺址中出土的賈思興造彌勒像龕外,在滎陽市博物館還保存有兩件在大海寺遺址附近出土的北朝石造像,因出土后未發(fā)表,外界不得而知。其中一件為北魏造像(圖十),自主尊頸部以上殘缺,從殘存現(xiàn)狀看,應為背屏式一佛二菩薩造像。主尊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內(nèi)著僧祗支,胸部束帶打結(jié);右側(cè)衣襟甩向左肘沿體側(cè)下垂,下著長裙,裙裾形成燕尾狀,手施無畏與愿印。菩薩頭戴花冠,頸部細長,戴項飾,帔帛繞肩在胸前打結(jié)穿肘下垂,下著長裙;一手握蓮蕾,一手握善鎖,跣足立于長莖蓮座上。該造像雖無紀年,但人物形象特征與河南北魏晚期造像接近。另一件為北齊造像(圖十一),從殘存現(xiàn)狀看,應為背屏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造像。主尊螺髻,面相豐滿,身披通肩袈裟,內(nèi)著僧祗支,大衣輕薄貼體,手施無畏與愿印,體形清秀瀟灑,顯示出北魏晚期秀骨清像風格向北齊新風尚的過渡。從這三件北朝時期的造像可看出,大海寺在北朝晚期佛事活動較為興盛,已是當時遠近聞名的寺院,否則不會在寺院中供奉如此多的石雕佛像,也不會引起后來滎陽郡守李淵的重視,并為其子世民祈禱治病,更不會有隋唐時代的發(fā)展和繁榮。

關(guān)于造像主賈思興,文獻無載。查滎陽賈氏,時值族人賈思伯及其弟士明兄弟任滎陽太守。按《魏書·賈思伯傳》載,賈思伯(468-525年),北魏益都(今山東壽光)人,21歲開始出仕朝廷,任太子步兵校尉、中書合人,轉(zhuǎn)中書侍郎,很受孝文帝的賞識,常隨從征伐,孝文帝臨終時執(zhí)筆代寫遺詔;又曾任滎陽太守,南青州刺史、兗州刺史,政績顯著。其弟士明,遷鎮(zhèn)遠將軍,中散大夫,試守滎陽太守??芍Z氏兄弟曾任滎陽兩任太守,當屬滎陽顯貴。賈思興,雖無官階,但也應與賈思伯是同族人,或是與賈思伯有血緣關(guān)系的本家兄弟。賈思伯于孝昌元年(525年)死于洛陽,而賈思興造彌勒像龕也于此年雕造,或許是賈氏族人為死去的賈思伯祈禱冥福,愿他往生兜率天宮,享受彌勒凈土世界而雕造。雕佛造像的功用,除了為皇帝、父母、現(xiàn)存眷屬祈福免災,還為死去的親人或友人祈愿,愿他們早日脫離三涂,往生極樂世界。因此,以賈思興為邑主的賈氏族人聯(lián)合其他邑社人員共同為死去的本族最高官員雕造佛像,也在情理之中。

賈思興造彌勒像龕,是河南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北魏晚期造像之一,雖屬民間造像形式,但其造像題材、雕刻內(nèi)容、雕刻技法都與龍門石窟同期作品相近,說明賈思興造彌勒像龕的雕刻應受到龍門石窟的直接影響,或許是雕造龍門石窟的匠人所造。因此,賈思興造彌勒像龕是大海寺創(chuàng)建及發(fā)展的見證,是研究大海寺歷史和北魏晚期佛教藝術(shù)的珍貴實物資料。

(責任編輯:李珍萍)

猜你喜歡
釋迦滎陽彌勒
獨一無二的彌勒
滎陽京城花園唐墓M35 出土器物
滎陽京城花園唐墓M5 和M8 出土器物
用釋迦果給生活加點甜
食品與健康(2020年1期)2020-04-02 07:11:54
戴進與梁楷人物畫之比較——以《達摩六祖圖》與《釋迦出山圖》為例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8
滎陽唐墓中出土的骨骰
托忒文《般若彌勒經(jīng)》木刻時間考釋
大足石刻彌勒信仰下的兩處“啟門圖”
敦煌學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08
釋迦
滎陽關(guān)帝廟遺址發(fā)掘記 檀山里3000年前的寂靜聚落
大眾考古(2015年3期)2015-06-26 08:20:24
余江县| 敦化市| 同德县| 长白| 永顺县| 青阳县| 斗六市| 嵊州市| 高台县| 利津县| 新疆| 栖霞市| 营口市| 亚东县| 锡林郭勒盟| 永川市| 大渡口区| 英吉沙县| 延庆县| 太保市| 镇巴县| 东平县| 龙岩市| 额尔古纳市| 高唐县| 尚志市| 八宿县| 东海县| 白朗县| 齐齐哈尔市| 林芝县| 故城县| 濮阳县| 泸水县| 萝北县| 华蓥市| 介休市| 台安县| 绥中县| 盘山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