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霞,許舒曼,林 媚,馮先桔,平新亮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臺州 318020;2.甌海區(qū)林業(yè)特產(chǎn)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溫州 325000)
果形大小對甌柑貯藏性的影響
溫明霞1,許舒曼2,林媚1,馮先桔1,平新亮1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臺州 318020;2.甌海區(qū)林業(yè)特產(chǎn)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溫州 325000)
了解甌柑貯藏性及枯水的變化規(guī)律,探討不同果形大小對其變化規(guī)律的影響,為減輕貯藏期甌柑損失提供理論依據(jù)。以不同果形甌柑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果形大小對甌柑貯藏期失重率、可食率、果汁率以及枯水指數(shù)等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整個貯藏期內,大果形甌柑的失重率、枯水指數(shù)均高于中小形果,而中小形甌柑的可食率、果汁率均高于大形果。因此,在對甌柑進行貯藏時,最好選擇中小果形,分類貯藏。
甌柑;果形大??;貯藏性;枯水指數(shù)
文獻著錄格式:溫明霞,許舒曼,林媚,等.果形大小對甌柑貯藏性的影響 [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5,56(12):2034-2035,2038.
甌柑是浙江南部的傳統(tǒng)名果,是柑橘類果實中的優(yōu)良品種之一。甌柑的耐貯性較好,貯藏期較長,一般在11月中下旬采收,常溫下能貯藏至次年6月。但在貯藏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枯水、貯藏風味變差、爛果等一系列問題,往往給果農(nóng)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損失[1]。因此,研究甌柑貯藏過程中貯藏性能的變化規(guī)律,明確甌柑貯藏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對于控制甌柑貯藏期枯水、風味劣變、爛果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關于甌柑貯藏性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較多,多是在常溫貯藏條件下研究其貯藏性的變化規(guī)律,但影響甌柑貯藏性的因素較多,如采收時間、貯藏溫度、濕度、貯藏方式、包裝條件等[2]。研究結果表明,采收期早晚影響果實的貯藏品質,對于甌柑,如過早采收,果實的腐爛率較低,但果實風味較差,貯藏后異味物質產(chǎn)生較多;如采收過遲,果實易染病腐爛,不耐貯藏,但風味較佳[3],所以選擇適宜的采摘期尤其重要。另外,貯藏時的溫度、濕度、通風條件等貯藏條件不同也會對甌柑的貯藏品質產(chǎn)生明顯影響[4],因此,每一個貯藏條件的改變,都可能對甌柑的貯藏性能產(chǎn)生影響,需要在試驗中逐漸摸索及驗證。果實大小不同,果實表面的氣孔等與外界環(huán)境的接觸面積存在差異,對貯藏環(huán)境等的適應性也必然有所不同。在溫州蜜柑上的研究結果表明[5],中小形果的貯藏效果較好,在甌柑上是否也存在類似情況,有待于通過試驗進行驗證。故本文以不同果形大小甌柑為研究對象,研究其貯藏過程中果實可食率、失重率、果汁率以及枯水指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為甌柑貯藏時合理選擇果形提供科學依據(jù)。
在溫州市甌海區(qū)三垟甌柑園選擇長勢均勻,結果量正常的甌柑樹100株,采摘樹冠中上部四周所有果實,剔除有機械損傷或病蟲害的果實,用自動選果機將甌柑按橫徑大小分為3類:大果 (橫徑>70 mm),中果 (橫徑60~70 mm),小果 (橫徑<60 mm),然后用有孔紙箱分類包裝貯藏,貯藏期間室內溫度最低10℃,最高25℃,濕度40%~85%。每個樣品選定150個果用于失重率的測定,重復3次,50個果為1個重復,單果標記,分別在貯藏30,60,90,120和150 d后稱量果重,計算失重率。可食率、果汁率均采用稱重法進行。貯藏果品中每次取50個果,剝開果皮后觀察果瓣,按果瓣枯水程度將其分為四級:未枯水為0級,枯水0~10%的為I級,枯水10%~25%的為II級,枯水25%~50%的為III級,50%以上的定為IV級,計算枯水指數(shù)[6]。
枯水指數(shù) =∑(枯水級別 ×該級別果數(shù))/(最高級別×檢查果實數(shù))。
2.1失重率的變化
如圖1所示,不同果形大小甌柑在貯藏期間的失重率均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貯藏前30 d內,大、中、小3種果形果實的失重率均在10%以下,未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貯藏60 d后,大果的失重率明顯高于中果和小果;貯藏150 d后,大、中、小果的失重率分別達到32.3%,27.5%和28.1%,大果失重率顯著高于中、小形果,而中、小形果失重率間無顯著差異。原因可能在于大果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較大,氣孔開放較多,水分散發(fā)相對較快,從而造成失重較多。
圖1 貯藏期間甌柑失重率的變化
2.2可食率的變化
貯藏期間,甌柑的可食率變化較大。如圖2所示,不同果形大小甌柑的可食率呈現(xiàn)出一致的變化規(guī)律,均表現(xiàn)為:貯藏30 d時,可食率達到最高,之后呈波浪狀變化,總體呈下降趨勢;貯藏150 d后,大、中、小果的可食率分別為 60.8%,62.3%和64.4%;在整個貯藏期間,不同果形甌柑的可食率大小表現(xiàn)為小果>中果>大果,這可能與小果果皮較薄、可食率相對較高有關。
圖2 貯藏期間甌柑可食率的變化
2.3果汁率的變化
如圖3所示,不同果形甌柑的果汁率在貯藏前30 d內逐漸升高,之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降低。整個貯藏期間,小果果汁率最高,中果果汁率次之,大果果汁率最低。
圖3 貯藏期間甌柑果汁率的變化
2.4枯水指數(shù)的變化
如圖4所示,甌柑在貯藏期間,前60 d內枯水較輕;貯藏90 d時,大、中、小果的枯水指數(shù)分別為0.12,0.06和0.10,三者間差異不顯著;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甌柑的枯水指數(shù)均逐漸增加;至貯藏150 d時,三者的枯水指數(shù)分別為0.48,0.42和0.43,甌柑的枯水程度接近一半,可繼續(xù)進行貯藏,但貯藏風味已逐漸喪失,貯藏意義不大。
圖4 貯藏期間甌柑枯水指數(shù)的變化
甌柑在貯藏過程中,果實的失重率、枯水指數(shù)逐漸增加,果汁率、可食率逐漸降低,而大果的失重率、枯水指數(shù)均高于中、小形果,果汁率和可食率則低于中、小形果。這與溫州蜜柑貯藏的試驗結果相一致[5]。原因可能在于大形甌柑的果皮較厚,其糖酸等內含物含量相對較低[7],而甌柑在貯藏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呼吸作用等生理代謝過程,這些過程均需要通過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來完成[8],這可能是造成大形甌柑在貯藏過程中失重率增加較多、枯水指數(shù)較高的重要原因。在失重率增加、枯水指數(shù)上升的同時,果實衰老化進程加快,從而導致果汁率和可食率明顯下降。因此,大果形的甌柑
不利于長期貯藏,在進行貯藏時,最好選擇中、小果形甌柑進行長期貯藏,大果形甌柑可短期貯藏后及時銷售。
[1] 金微微,郜愛玲,陳功楷,等.貯藏期枯水病對甌柑果實品質和外觀的影響 [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5,27(2):229-233.
[2] 葉茂宗,陳秋夏,徐加哉,等.甌柑果實貯藏期間的某些生理變化及其耐貯性 (簡報)[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0,36(2):125-127.
[3] 吳寶玉.不同貯藏方式和采收期的甌柑品質變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4.
[4] 解淑慧,邵興鋒,王鴻飛,等.納米保鮮包裝對柑橘果實貯藏品質的影響 [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4(1):326-329.
[5] 溫明霞,石學根,王鵬,等.不同大小溫州蜜柑果實貯藏期枯水的生理特征研究 [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5 (1):59-63.
[6] 陳昆松,張上隆,李方,等.胡柚果實采后枯水的研究[J].園藝學報,1995,22(1):35-39.
[7] 吳黎明,蔣迎春,涂俊凡,等.椪柑不同大小果實的品質及貯藏性比較試驗 [J].中國南方果樹,2007,36(6):26-27.
[8] 孔維娜,劉順枝,李小梅,等.柑橘類果實枯水機理及防治研究進展 [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0,18(4):453-458.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66
A
0528-9017(2015)12-2034-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39
2015-07-23
溫州市甌海區(qū)科技計劃項目 (N20142009);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創(chuàng)新提升工程項目 (2014)
溫明霞 (1975-),女,河南洛陽人,助理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柑橘營養(yǎng)及生理栽培工作。E-mail:wenmx19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