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xué)家 賴麗妍:
500萬,哇!讓我想想,如果中獎的是我該怎么花?海景大房、迪拜高塔、藍(lán)天白云椰林樹影,狂熱的沙灘比基尼和晶瑩剔透的深海珍珠。或者在村里的小學(xué)設(shè)立一個獎學(xué)金,一定要以我的名字命名呦……哈哈,光是這樣想想,我都要樂得合不攏嘴啦。
請原諒我如此現(xiàn)實,畢竟要想抵制住隨心所欲花費500萬元的誘惑,得需要強大的定力。但是很慶幸,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我的支配方式提出異議——因為從頭到尾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沒有與他人互動交流比較,所以這500萬我花得瀟灑花得自由。
人與人之間存在各樣的差異,就如天底下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一般,這些差異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也會導(dǎo)致各種紛爭。中了500萬,大家各自表達(dá)個人喜好和追求,無論購買別墅、環(huán)游世界還是選擇炒掉萬惡的老板,過上我的日子我做主的生活,這些選擇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每一種意見都被充分允許。但當(dāng)有人提出“做點善事”這個帶有正確立場和傾向性的選擇時,對話就從各抒己見上升到了對錯之爭,似乎不想做慈善的人就錯了一樣。
為捍衛(wèi)自身的選擇,為不讓自己落入錯的行列,友好討論的氛圍演變成攻擊與防守。我想如果沒有最后一位同事的加入,估計大家爭論一番也相安無事,但道德因素的加入又產(chǎn)生了催化作用。有些人習(xí)慣站在道德的高點對他人進行批判,而享樂主義、崇洋媚外等詞語就成了批判的急先鋒,把本屬于個人層面的談話交流升級到人格尊嚴(yán),甚至是人生原則的高度。
好為人師是很多人的一個通病。好為人師者十分享受教育別人帶來的快樂,而教導(dǎo)別人如何去生存,如何掌握生存的真諦,無疑是顯示與炫耀個人存在感和優(yōu)越感的最佳途徑。如果別人不認(rèn)同、不追隨自己的觀點,爭辯乃至爭吵就成了化異為同的一個途徑。
其實,通過爭吵輸出自己的觀點是一個企圖滿足自戀的心理過程。觀點發(fā)生沖突,一般有三種解決途徑,說服對方、被對方說服、和對方從此井水不犯河水。很顯然,只有集中力量說服對方才能滿足對自我的愛戀,才能更好地保持自我的認(rèn)知協(xié)調(diào)。我的自戀美感豈容你來破壞?從這種程度上說,爭吵發(fā)生的概率取決于宣揚、輸出觀點一方對自戀的依賴程度。如果依賴程度高,容不得他人對自己的觀點存在半點異議,那么爭吵和說服的過程會是一觸即發(fā)的;如果依賴程度低,不十分強求爭取追隨者、崇拜者,那么爭吵的概率就比較低,說服的方式也會相對溫和。
說到底,在我看來,西西,你同事的爭吵,不過是批判者輸出觀點、彰顯自戀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不必過多理會,隨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