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根據(jù)學校體育課程、學生、教師、社會等因素,進一步探討我國現(xiàn)代學校體育教育目標,提出合理地研究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過程,充分利用體育的價值原則和體育因素加強體育課程的教育性等。分析體育課程如何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更好內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其各種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等。
關鍵詞 學校體育 發(fā)展 改革 思考
一、學校體育發(fā)展與改革的思想
體育教育思想、體育教育觀念正確與否直接制約著學校體育改革實踐的方向與成敗。要使中國學校體育改革向縱深發(fā)展,必須從轉變思想和觀念做起,從時代特征和我國國情出發(fā),從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而且還必須遵循學校體育教育的規(guī)律。
建立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在體育教育界已形成一個共識,它既有深刻的社會背景,也是學校體育改革向深層次探索體育教育內涵的重要標志和體現(xiàn)。終身體育思想是指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的思想。主張在學齡階段培養(yǎng)學生終身從事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觀念和習慣,并使學生掌握終身體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這種思想對學校體育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組織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終身體育體現(xiàn)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強調階段效應與長遠效應的有機結合,強調實現(xiàn)終身體育、保證終生健康必備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以終身體育思想為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主導思想,更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
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
體育教學內容的最大特性就是其內在的邏輯關系不強,因此,在以后的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按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來排列教材。競技體育項目充當著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又一味的按照競技體育的標準要求學生,出現(xiàn)了學習內容枯燥,難度較大,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因此,必須對競技運動項目改造,以適應體育教學的需要。
一直以來人們比較忽視理論基礎知識的精選與傳授,認為體育教學就是上實踐課。特別是隨著終生體育的提出,人們認識到,體育必須同衛(wèi)生、保健相結合,必須科學的鍛煉和保健才能健康。理論與實踐必須有機的結合,實踐性內容與理論性內容在銜接方面有待進一步探討與完善。
(二)學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
體育教學中“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長期以來,我們在體育教學的具體實施上習慣于“以教為中心”、“教師說、學生練”的教學程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如何將“教”真正轉化為主動的學、能動的學、積極的學的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學生雖然對所學的動作技能似乎學會了,但實際上并未真正“學懂”。運動技能的形成必須通過反復的練習,而對學生身體發(fā)展的促進也有賴于反復的鍛煉。
三、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趨勢的探討
(一)深入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
提高教學質量,體育與健康課程依然是學校體育目標實現(xiàn)的主要渠道,抓好開課率,提高課堂質量,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做好了學校體育工作。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入,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也會向科學性、合理性邁進。此外,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科學安排運動負荷,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技能、增強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和良好品質將成為熱點問題
(二)積極落實學生每天1h體育鍛煉時間
中央文件要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1 h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全面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每天上午統(tǒng)一安排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如何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1h,從管理機制、場地設施、人員保障、活動內容等方面積極進行研究和探索,并真正把落實學生每天體育鍛煉1 h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是今后工作的方向之一。
(三)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
學校體育工作質量如何,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敬業(yè)愛崗的體育師資隊伍。當前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要把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要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體育與健康課時大幅度增加的實際,重新核定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編制數(shù)額,保證體育教師的合理配備。另外,要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對中小學兼職體育教師,實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制度。
(四)加大學校體育投入,加強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就要有相應的經費投入,加大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力度。根據(jù)中央文件的精神,該標準從體育教師、體育場地器材、教學衛(wèi)生、生活設施、衛(wèi)生防疫、衛(wèi)生保健室配備等方面明確了開展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國家對開展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各級各類中小學校辦學的基本標準,是教育檢查、督導和評估的重要內容。
四、結論
要確定新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和改革思路,就必須對學校體育的課程體系、現(xiàn)代化體育教學技術、新世紀的新型體育教師隊伍、強化體育教學管理等發(fā)展趨勢有比較準確的判斷和認識。并根據(jù)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了體育運動不單是生長發(fā)育期作為人的發(fā)展手段而應貫穿終身。從而為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向縱深發(fā)展,思想和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提出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劉寧,劉靜民,張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guī)演變脈絡之研究[J].體育科學.2009(12):88-92.
[2] 董艱香,王亞立,姬彥忠.案例與啟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l0(5):73-75.
[3] 周登嵩,賴天德,毛振明.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