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軍
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已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還是學生樹立精神和培養(yǎng)人格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身的主導性,在師生間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才能得到激發(fā)。教師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探究能力,采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下面筆者就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途徑進行探究。
一、師生互動的含義及作用
1.師生互動的含義。
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式,與學生展開交流活動?,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互動,獲得共同進步的過程。具體來說,師生互動就是教師在師生雙方平等的基礎上,采用互動的觀念組織課堂教學,并借助一定的媒介,以某種形式展開知識、情感、理念的交流。
2.師生互動的作用。
在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方法比較陳舊,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互動的作用就越來越重要。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提高教學趣味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思想政治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學科,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十分貼近。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與學生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完善自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二、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途徑
1.轉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在傳統(tǒng)教學中,雖然也有一定的師生互動,但教師往往會忽視互動本身,而更關注互動結果。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不斷完善自我。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不斷學習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知識,改變自身的行為方式。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知識儲備等是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見解、感受,并及時予以鼓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努力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對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學習理論知識,體驗學習的歡樂。
2.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有效推進師生互動。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情感覺悟,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啟發(fā)學生思維。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在評價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細致的觀察,充分了解課堂狀況,利用最佳契機,鼓勵學生。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互動熱情。
實踐表明,問題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量變與質(zhì)變”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具體事例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國慶閱兵時,國旗衛(wèi)隊在踩踏地毯時依然能發(fā)出整齊的腳步聲,這是因為技術人員將地毯絨毛的長度從7毫米降到了4.5毫米,而這個長度的絨毛是最有利于發(fā)聲的。通過對這個事例的簡單分析,學生就能更為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
總之,在當今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師生互動,使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對話、討論、交流的場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