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對比語言學研究法,從英語重形合與漢語重意合的角度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比較,并深入分析了其語言差異和文化根源。從語法上和思維方式上,分析形合意合對英漢雙語翻譯的影響。
【關鍵詞】英漢;形合;意合;翻譯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ntractive linguistic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and deeply analyses their lingu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roots. According to their grammars and thinking mod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hypotaxis; parataxis; translation
引言
對比語言學這門學科形成已久,目前在世界各國有眾多學者專注于對比語言學研究,對比語言學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有其獨特的重要意義。正如恩格斯所說,只有將本國語同其他語言進行比較,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語言。比較是研究語言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們學習外語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說,只有拿外語和母語相比較,才能夠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外語。[1] 英漢兩種語言分屬不同的語系,有很多方面的差異,形合和意合是其典型的差異之一。在英漢互譯中,要注意英語句子注重形合與漢語句子注重意合的不同,進行更好、更地道地翻譯。
一、形合意合概念解析
美國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認為,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的一個最重要的區(qū)別就是形合和意合。形合指的是詞語或分句之間用語言形式手段連接起來,表達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英語句子大多都是形合句,注重顯性的連接形式。英語句子多用各種語言形式手段使整個句子看起來結構完整、主次清晰。
意合指的是詞語和分句之間不用語言形式手段連接,其中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通過詞語或分句的含義表達。漢語句子多是意合句,沒有顯性的連接手段,是隱性連貫。漢語句子中的邏輯關系通常通過句子內在的意義、句子結構語詞順序和各種修辭方法等體現出來。
由此可見,英漢兩種語言組句的不同特點,英語偏向于形合法,而漢語更常用意合法。英語屬印歐語系,而漢語屬漢藏語系,二者產生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所以其形合意合也有其形成的語法原因和思維方式差異。
二、英語重形合與漢語重意合的原因分析
1.語法結構原因
從語言層面上來看,跟大多數印歐語言一樣,英語句子多是形合法構成的。英語的形合句主謂清楚、主次分明,有人將其形象地比喻為一串葡萄,有主干和分支,句子的語言結構清晰。主要的連接手段有關系詞、連接詞、介詞還有形態(tài)變化等其他連接手段。
例如: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2]
該句子不長,但卻包含了5個連接詞,分別是who, as if, when, that 和 because,英語句子離不開這些連接詞和關系詞,這些詞語能夠清晰的表現出句子的邏輯關系和語義關聯(lián)。除此之外,英語句子的形合法還可以通過英語詞的詞綴或形態(tài)變化等也起到顯性連接的作用。
相比之下,漢語句子較少使用這些關系詞和連接詞,甚至有時根本不用。漢語句子的邏輯關系是隱含其中的,漢語重視意合,不注重形式的顯性連接,其中的邏輯關系常常從句子的語序、修辭、緊縮還有四字句等中體現出來。
比如,漢語中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句話沒有明顯的邏輯連詞,但是我們仍然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假設意味,這就是通過漢語句子本身的內在意思來表達出來的。如果將這句話運用形合法造句,可能就要加上“如果……那么……”或“如果……就……”這樣的明顯表示轉折關聯(lián)的連接詞了。
2.思維方式差異
英漢形合意合的差異可以歸因到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有人將其看成是英語重形合與漢語重意合的哲學背景。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思維方式體現在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交際文化等各個方面,思維方式的差異是導致文化差異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思維方式是語言生成和發(fā)展機制,思維要以語言形式表現出來。不同的語言文化彰顯了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
從思維方式的角度看,英語注重形式,這跟西方思維注重邏輯思維有很大的關系。英語句子的形合與西方理性主義的核心思想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西方思維強調邏輯性,其本質上是理性的。韋伯[3]認為,理性是整個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這種本質性的理性必然體現在其思維方式和語言上。英語重視句子邏輯結構,以形表意,拘謹于句子的形式和結構,嚴謹地遣詞造句、表情達意。
漢語重意義而不重形式,這跟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有關。中國人崇尚天人合一,強調整體性,注重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中國人更傾向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钡奈蛐裕瑥娬{內在領悟,不是外在形式。
語言與思維方式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在語言上有所體現,所以英語多是形合句,而漢語多是意合句。英漢語言的不同特點必將影響雙語的互譯。
三、英漢形合意合與句子翻譯
由于英漢雙語各自的語言特點,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漢語形散而神不散,不用明顯的外在形式來顯示句子的邏輯關系,而是通過句子的本身意思、語序、上下文關系等隱性連貫表達意義。因而,在英譯漢時,首先要把英語句子拆分重組,才能譯出符合漢語結構的句子。
例如:(1)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門口放著一堆雨傘,少說也有十二把,五顏六色,大小不一。[4]
(2)It was what sentimentalists, who deal in very big words, call a yearning after the ideal, and simply means that women are not satisfied until they have husbands and children on whom they may centre affections, which are spent elsewhere, as it were, in small change. (Thackeray: Vanity Fair)
一般情感主義者喜歡用大字眼,稱之為對于理想愛情的渴望。換言之,他們認為女人的情感平時只能零星發(fā)泄,必須有了丈夫和孩子,情感收聚起來有了歸宿,自己才能得到滿足。[4]
句子(1)的英譯漢明顯是將英語的原句子重組譯成的漢語譯文,這樣更符合漢語的習慣。例句(2)英語原句中有很多連接詞:what, who, and, that, until, whom, which 和as,這些顯性的語言連接在翻譯成漢語后都隱含在句子當中了,沒有明顯的顯現在形式上。
英語重形合、注重顯性連接,所以在漢譯英過程中,要注意添加顯性的語言連接形式,完整其語言結構、補充句子成分,因為漢語中有很多無主句,不像英語句子那樣結構固定。所以在漢譯英時,要注意添加一些成分或連接詞使其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成為地道的譯文。
例如:(1)(我已經四天沒吃飯了。)起初是一天吃四個燒餅,或者兩個小面包;后來由四個減為兩個,再由兩個減為一個,最后兼職窮得連買開水的一個鋼板也沒有了。
(Ive been starving for four days on end.)At first, I ate nothing but four baked cakes or two small buns per day, then I cut them down by half and then by another half, until I didnt even own a copper for buying boiled water. [5]
(2)朋友是暫時的,家庭是永久的。(巴金)
Friends are transient whereas families are lasting. [6]
在例句(1)中,漢語本身句子沒有主語,根據對句子的理解,英文譯文中添加了主語 “I”,使得符合英語語言特征。譯文中還加上 “nothing but” 將漢語句子中沒有明說、但是隱含的意思補充了出來,英語譯文句子邏輯清晰,表意更加清楚。在句(2)譯文中,漢語句子本身沒有轉折關系詞,但是整句話所表達的卻是轉折的含義,因此,在漢譯英時,要在英語句子中體現出關系詞,使英語句子完整嚴密。
四、結語
通過對英漢雙語形合意合特點的對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英漢句子結構的差異,進而提升英漢互譯水平。在翻譯過程中,考慮英漢語言結構的不同,避免只顧形式對應、生硬翻譯的現象,盡量譯出地道的目標語。需要注意的是,英語主要是形合句,漢語多是意合句,但是英語中也有意合句,漢語中也有形合句,只是相對較少。形合意合只是英漢語言典型差異之一,除此之外,英漢語言還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在翻譯過程中都是需要注意的。
參考文獻:
[1]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鄭巧云,蔡瑞珍:形合意合的普遍性與相對性及翻譯策略.[J],海外英語,2012
[3]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4]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黃樂平:形合意合視角下的漢英翻譯連詞增補現象研究.[J],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4
[6]孫燕,郭偉鋒:形合意合與翻譯.[J],社科縱橫,2009(10)
作者簡介:
郭慧敏(1991~),女,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