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浪
(南京體育學院外語教研室,江蘇南京210014)
體育院校學生背景因素與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關系研究
潘浪
(南京體育學院外語教研室,江蘇南京210014)
以458名南京體育學院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相關性研究,旨在探討體院學生的背景因素對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體院學生英語語言態(tài)度總體呈積極趨勢,其中情感類型排名最高,其次是地位類型,而排名最末的適用類型所含指標均值存在兩極分化現象。背景因素可分為有效和無效兩類。在有效因素中,性別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城鄉(xiāng)和年級,影響力最低的是專業(yè)和英語基礎。
體育院校;有效因素;無效因素;英語語言態(tài)度;相關性
語言態(tài)度決定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的發(fā)展,對人們的語言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學習者個體特征差異是影響二語習得效能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學習動機、語言學能、學習策略、認知及性格等。其中,學習動機是關鍵性變量之一[1]。Hussin,Maarof& D’Cruz曾指出影響語言學習動機的第一要素是態(tài)度[2]。因此,積極的語言態(tài)度能促進學習動機的改善,有利于二語習得效能的提高。而對影響學習者語言態(tài)度的因素研究也一直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重視。
態(tài)度是對觀念和行為之間起橋梁作用的某種載體產生的一種心理傾向,也是對這一載體的評價反應[3]。語言態(tài)度從屬于態(tài)度,指不同語言或語言變體使用者對其他語言或自身語言的態(tài)度[4]。Ryan& Giles也認為語言態(tài)度是對不同語言變體及其使用者廣泛而靈活的評價反應指標,包括情感、認知和行為三個方面[5]??梢?,語言態(tài)度是基于語言的使用價值,對其體現的社會價值的看法和評價,受到民族認同、個人情感、行為目的和傾向等因素的影響。
語言態(tài)度研究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一直受到社會語言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的重視。作為該研究領域的先驅者,Gardner和Lambert[6]運用變語配對技術對語言態(tài)度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自此,西方語言態(tài)度研究逐步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涉及四個層面:(1)二語習得中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水平的關系研究(Feenstra&Gardner,1968;Mueller,1971;Smythe,Stennett&Feenstra,1972;Burstall,1975;Oller,1978;Gardner,1988;Hyrkstedt&Kalaja,1998;Friedrich,2000;Audrey&Thomas,2007);(2)語言態(tài)度和動機關系研究(Gardner&Lambert,1972;Gardner,1985;Gardner&Mac Intyre,1992;M cA rthur,2001);(3)二語磨蝕中的態(tài)度研究(Snow,Padilla &Campbell,1984;Gardner,1985;Gardner&Lysynchuk,1990);(4)不同語言變體間的態(tài)度研究(Lambert,Gardner et al.,1963;Hartikainen,2000;El-Dash& Busnardo,2001;Ciscel,2002)。
國內語言態(tài)度研究滯后于西方國家,始于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學者們著重從語言態(tài)度的定義、影響因子、少數民族語言態(tài)度特征、普通話與方言的語言態(tài)度對比、英語語言態(tài)度分析以及語言態(tài)度的構成要素等角度進行探討(桂詩春等,1997;高一虹等,1998;王遠新,2002;倪傳斌等,2004;李永斌,2007;辛聲,2008;周榕等,2008;周薇,2011;姚春林,2012),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比如在語言態(tài)度構成要素層面,國內外學者通過因子分析法提出了不同觀點:Wenden[7]認為語言態(tài)度結構包括三個要素(認知、情感和意動);也有理論提出了社會地位因素和親和力因素的二分法[8];高一虹等[9]在香港、北京和廣州三地進行了語言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提取出社會地位與意識、經濟地位與意識和優(yōu)良人格特征三個要素(因地域有所不同)。而倪傳斌等[10]在對外國留學生漢語語言態(tài)度的實證研究中,萃取出三大要素:情感因子、地位因子以及適用因子,其中情感因子類似于親和力,印證了上述二分法理論。在對影響外國留學生漢語語言態(tài)度的背景因素進行分析后,得出有效因素(華裔背景、學歷背景、地理分布、來華前漢語學習時間、漢語水平和職業(yè)背景)和無效因素(年齡和性別)的結論。
在2014年南京青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大背景下,國際語言交流對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也為全國體育院校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動力,探究影響體院學生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因素無疑具有特殊意義。鑒于對體育院校學生的英語語言態(tài)度研究相對匱乏,有關背景因素與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關系研究也缺乏一定數量的高水平實證研究支持,因此,有必要進行更多的深度研究來揭示背景因素的影響效果。本研究以倪傳斌教授的情感、地位和適用三因子分類法入手,旨在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體育學院學生的英語語言態(tài)度總體情況如何?
2.體育學院學生的背景因素對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如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南京體育學院2012級、2013級和2014級統招類本科生作為受試對象,共計458人,專業(yè)包括體育類(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和非體育類(運動康復、體育經濟管理、體育新聞、數字媒體等)。根據學生不同的背景因素,對人數比例進行了統計(詳見表1)。
表1 受試者背景因素分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語義微分法(MGT),以倪傳斌等(2004)編制的《外國留學生漢語需求分析調查問卷》中的語言態(tài)度量表為作為測量工具。語言態(tài)度量表的總信度a值為0.8080〉0.7,表明該量表具備較好的測量信度[10]。
問卷由兩部分組成:背景因素和語言態(tài)度量表。態(tài)度量表分3個層面(情感、地位和適用)共計10個指標:好聽、親切、友善、有權威、文雅、有身份、精確、用處多、方便和容易。每個指標根據李克特氏量表結構從1很不同意到5很同意依次遞增,形成5級制的語義微分量表,受試者選擇的數值越大就越認可該指標。在后續(xù)統計中,將“好聽、親切和友善”歸納為情感因素,“有權威、文雅、有身份和精確”為地位因素,而“用處多、方便和容易”為適用因素。各因素對應的幾個指標取均值,分別代表學生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三個層面。
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在課堂向學生發(fā)放482份問卷,當場回收482份,回收率為100%。經過核查與剔除無效問卷,最終有效問卷為458份,有效率達95%。對問卷進行整理和錄入后,采用統計工具SAS JMP 9.0對相關數據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一)語言態(tài)度總體情況分析
綜合問卷中語言態(tài)度的10個指標以及3個層面的均值結果,可以總結體育學院學生語言態(tài)度的總體分布情況。按照語義微分量表的李克特氏等級,五個級別分別給定1,2,3,4,5分,平均分為3,可以看做是每個指標的中界限。M〉3表示語言態(tài)度是積極的,M〈3表示消極語言態(tài)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總體被試語言態(tài)度分布
所有受試者語言態(tài)度10項指標的均值(M)為3.34〉3,表明體院學生對英語的態(tài)度總體呈現積極趨勢,有良好的英語學習愿望,對英語的社會價值有著較高評價和認識。同時,“情感因素”(M=3.41)均值大于“地位因素”(M=3.34)和“適用因素”(M=3.27),說明學生對英語有較強的親和力和認同感,發(fā)自內心的喜愛英語,使大學英語的教和學具備了夯實的情感基礎。
對比各項指標均值,除“容易”一項的均值為2.48〈3外,其他9項指標均超過3;其中,指標“用處多”的均值高達3.92,位列第一。這是因為隨著中國承辦國際頂級賽事次數的增多,與西方國家體育文化交流的加深,英語越來越凸顯其世界語言的地位和優(yōu)勢。未來從事體育相關事業(yè)的學生自然而然意識到英語的“用處多”。
然而,筆者發(fā)現體育學院學生對英語的語言態(tài)度呈現出情感和行為的矛盾性,積極正向的態(tài)度和評價并未帶來現實中高昂的學習熱情和投入。根源在于大部分體院學生因高中階段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學習方法不當,缺乏成功體驗,感覺詞匯枯燥,語法難記,對學好英語失去信心。指標“容易”的均值為2.48,遠低于中間值3,也印證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因此,體育學院的教師應重在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策略,強化成功體驗,克服畏難心理;教學管理部門應遵循學生對英語認同和喜愛的情感,避免大學英語學時不斷縮減的尷尬。
(二)背景因素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
借鑒倪傳斌等[10]的結論,本研究以8項背景因素分別擬合語言態(tài)度的3個層面(情感、地位和適用),通過對相關系數的分析判別影響語言態(tài)度的無效因素和有效因素。8項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年級、專業(yè)、家庭地域、家庭子女數、城鄉(xiāng)以及英語基礎。
1.無效因素
表3 年齡、家庭地域和家庭子女數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齡、家庭地域(南京體育學院僅在江蘇省內招生)和家庭子女數的受試者,其對英語的語言態(tài)度均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屬于無效因素。該結論與倪傳斌等(2004)認為的年齡和性別屬于無效因素這一結果部分一致。隨著當今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和信息化等社會特征日益明顯,地域經濟差異趨于平衡,教育重視程度得到顯著提高。英語作為信息化社會的重要交流工具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和格外關注。無論家住蘇南還是蘇北,是否家里的獨苗,抑或是成熟與否,家長和學生們都對英語有著積極的態(tài)度和較高的評價,都將良好的英語水平當作提高社會競爭力的必備手段。因此,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必考慮這些無效因素對學生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
2.有效因素
除上述年齡、家庭地域和家庭子女數三個背景因素外,其他五種背景因素對英語語言態(tài)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屬于有效因素。
就年級而言,除了地位因素組間P值〉0.05,情感因素(P=0.004〈0.01)和適用因素(P=0.008〈0.01)方面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多重比較顯示:一年級學生對情感因素的評價最高,二年級其次,三年級最低;其中,一年級與三年級之間的差異顯著,其他組別之間無差異。在適用因素評價上,二年級學生的均值好于一年級和三年級,三年級略好于一年級,僅二年級與一年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詳見表4)
表4 年級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
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在于,剛入學的體院新生由于還未接觸大學英語的學習,依舊保持著高中階段刻苦學習的慣性思維,沒有經歷過多的不及格體驗,對英語的親和力遠高于師兄師姐們。而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難度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忙于他事,疏于學習,不及格現象增多,對英語的親和力逐年下降。同時,受試學生大學期間的英語教學周長為三學期,二年級的學生在問卷調查時正處于最后學期,而三年級受訪學生已無英語課程。所以,當學生英語學習到最后階段時,對于英語的適用性認識處于最高點也就不難理解。
可見,教師應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對一年級學生要強調英語的適用性,強化學好英語的信心;對二年級學生要重視英語親和力的保持,使學生帶著歡愉的情緒學習英語,方能事半功倍。
表5顯示了其余四個背景因素與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相關性。表明:性別因素中,女生在語言態(tài)度上的均值全面高于男生(MD=0.16,0.17,0.27),并具備顯著性差異;非體育類專業(yè)學生對語言態(tài)度的均值都高于體育類專業(yè),僅適用類型均值(M=3.44〉3.08,P〈0.0001)存在明顯差異;城市生源的各項均值高于農村生源,尤其在地位類型(M=3.46〉3.25,P=0.006)和適用類型上(M=3.41〉3.16,P=0.001)存在顯著差異;另外,英語學習基礎較高的學生也是全面領先于學習基礎較低的學生,在適用類型(M=3.57〉3.11,P〈0.0001)上的差異明顯。
表5 性別、專業(yè)、城鄉(xiāng)和英語基礎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
和男生相比,體育院校的女生在英語學習的努力程度和英語成績方面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除了生理方面的影響外,還在于女生對英語的評價和態(tài)度遠勝于男生。男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關注對象,而對語言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改善又是重中之重。
體育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高考需參加體育加試,文化成績要求不高,英語入學基礎明顯低于非體育類專業(yè)學生。然而,他們對英語的親和力和重要性認識并不差,唯獨認為英語與體育專業(yè)聯系不緊密,對將來行業(yè)發(fā)展無太多幫助,在“適用”方面的均值(M=3.08)大大低于非體育類專業(yè)的學生(M=3.44)。這不僅是英語在國內體育領域中的角色和作用還不鮮明之故,也反映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忽略了體育知識、文化同英語的結合,弱化了英語在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中的實用性。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學生對作為一門外語而進行學習的英語均抱有親近和新奇之意,在情感上的認同處于同一起跑線。然而,因相對閉塞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見識不足、接觸面狹窄、教育資源有限以及未來規(guī)劃缺失等因素,農村學生對英語的社會地位和適用性認識不夠,評價不高,導致思想雖有好感,卻不知學習英語有何意義的矛盾心態(tài)。展現英語在信息交流、職場競爭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魅力有利于農村背景的學生樹立積極明確的學習目標,增強英語學習的動力。
在語言態(tài)度的三個類型中,情感和地位類型屬于學習者思想范疇的評價,與Wenden(1991)認為的語言態(tài)度三個要素中的“認知和情感”在內涵上一致。這兩個類型為學習者學習語言提供了良好、輕松的心理氛圍,而適用類型(“用處多”、“方便”、“容易”)是語言學習的直接動力和目標。英語基礎良好的學生正是由于對英語的適用性評價遠高于基礎較差的學生(MD=0.45),在語言認同感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具有更強烈的學習動力和需求。可見,對英語的有用性和便利性認識越高,學好英語的信心越強,就越容易學好英語。
在對受試學生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總體情況進行分析中,我們發(fā)現體育學院學生英語語言態(tài)度總體呈現積極趨勢,其中,情感類型排名最高,其次是地位類型,而適用類型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包括10項指標中的最高均值(“有用處”)和最低均值(“容易”),正是由于畏難心理導致適用性排名最末。經相關性分析后,根據對英語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8項背景因素大致可分為有效因素和無效因素兩類。有效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專業(yè)、城鄉(xiāng)和英語基礎;無效因素包括:年齡、家庭地域和家庭子女數。有效因素中,性別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力最大,與情感、地位和適用3個類型均存在顯著相關;其次是城鄉(xiāng)和年級,分別影響2個語言態(tài)度類型;影響力最低的是專業(yè)和英語基礎,僅共同影響了適用類型。
本研究結果表明,體育學院學生對待英語的態(tài)度并不如預期所認為的消極和厭學情緒滋生,相反,積極、親近和重視的心理傾向明顯。英語語言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努力程度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師應該著重從有效背景因素出發(fā)給學生提供差別化的教學指導方法,幫助男生和農村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語言態(tài)度,針對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調整教學目標和內容,避免給學生貼上成績標簽而采取小眾化的課堂精英教學。體院學生對語言態(tài)度的適用類型尤為敏感,畏難心理非常普遍,英語實用價值和成功體驗的傳播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急需努力的方向。
在對年級因素的多重比較中,我們發(fā)現該因素在情感和適用類型中的組別差異不全面,三組對比中僅一組存在明顯差異性。將其歸入中位影響度還有待商榷。導致差異不全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三個年級的樣本數量差距過大,尤其是一年級受試人數僅為69人;二是三個年級的問卷發(fā)放時間不同步,分別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造成學期對比不太均衡。因此,年級因素對語言態(tài)度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
[1]EllisRo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0:75.
[2]Hussin.S.,Maarof.N.,&D’Cruz.J.,Sustaining an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increasing the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an enrichmentprogram[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2001,7(5):127-141.
[3]Gardner,R.C.,Social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 EdwardArnol d,1985:122-142.
[4]Richards,J.,Platt,J.&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UK:Longman,1992:233-235.
[5]Ryan.E.B.,&Giles.H.,Attitudes towards language variation:Socialand applied contexts[M].London:Arnold,1982:77-78.
[6]Garder,R.C.&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f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 ley,Mass: Newbury House,1972:135.
[7]Wenden.A.L.,LearnerStrategies for LearnerAutonomy[M].London:Prentice Hall,1991:52.
[8]Ryan&Ellen,Socialpsychologicalmechanismsunderlying native speaker evaluations of non-native speech[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3(5):148-159.
[9]高一虹,蘇新春,周雷.回歸前香港、北京、廣州的語言態(tài)度[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2):21-27.
[10]倪傳斌,王志剛,王際平,姜孟.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語言態(tài)度調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4):56-65.
(責任編輯:張銳)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ackground Factorsand English Language Attitudes for Studentsof Sport Institutes
PAN L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Nanj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Jiangsu 210014)
Collecting data from 458 collegestudents i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thispaper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ofstudents’background factorson English language attitudes.A fter the one-way analysisof variance to the collected data,it finds that:1)English language attitudesof students in sport institute are positive generally:affection ranks first,followed by socialstatus,and the last rank ofapplicability includes two polarized indexes.2)Background factorsconsistofvalid factorsand invalid factors,and among valid factors,index ofgenderhasgreatestinfluenceon languageattitudes.Thenextis indexesoforiginal residenceand grade.Indexesofmajority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rank lowest.
sport institute;valid factor;invalid factor;English language attitude;correlation
G 8 0-0 5
A
1 0 0 8-7 4 2 7(2 0 1 5)0 5-0 0 5 5-0 5
2 015-08-15
2014年度南京體育學院課題“基于需求理論的高等體育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特征研究”(YJ1420)的階段性成果。
潘浪(1 9 7 7-),江蘇鹽城人,碩士,南京體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