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心學家陳獻章退隱原因探析

2015-10-22 13:14:39王蕊
科技視界 2015年30期
關(guān)鍵詞:陳獻章

王蕊

【摘 要】明代心學家陳獻章創(chuàng)立的“白沙心學”是其內(nèi)心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產(chǎn)物,這種超越又與其長期甘于退隱的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明朝的科舉制度是造成陳獻章退隱的制度性原因,也是陳獻章選擇退隱的原發(fā)性原因。同時,南宋丞相崔與之作為陳獻章退隱行為的意象表征,也反映出陳獻章因希望保全自身的名節(jié)而選擇退隱這一心理原因。

【關(guān)鍵詞】陳獻章;退隱;原因

陳獻章(1428—1500),明代理學家,字公甫,號石齋,世稱其為白沙先生。作為明代心學的發(fā)端者之一,獨立的自主意識是陳獻章為學為人的顯著特征,吸引了不少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但這些研究對陳獻章創(chuàng)立的“白沙心學”關(guān)注頗多,對陳獻章“為人”方面研究則較欠缺。事實上,“白沙心學”是陳獻章內(nèi)心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產(chǎn)物,這種超越又與他長期甘于退隱的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為了更好地“知人論學”,本文將走進陳獻章的個人世界,對陳獻章選擇退隱的原因展開探討。

1 科舉取士對陳獻章入仕的制度性鉗制

退隱常被封建時代的主流社會視為越軌行為。莫頓的越軌論認為:越軌行為的發(fā)生源于社會與個人的矛盾沖突:從社會的角度出發(fā),社會文化會規(guī)定一個主流價值目標,并通過社會結(jié)構(gòu)為個人提供達到目標的手段或途徑;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社會提供的目標與手段是外在的,達到目標的合法機會不能同等的分配給每一個人。這會形成文化誘發(fā)的愿望同阻止愿望實現(xiàn)的社會結(jié)構(gòu)型障礙之間的斷裂。如果一個人接受了社會倡導的價值目標,卻缺乏合法的手段達到目標,個人可能會采取遵從、創(chuàng)新、儀式主義、退隱主義、反叛等方式適應(yīng)這種斷裂。所以社會結(jié)構(gòu)會對社會中的某些人形成壓力,使其成為不遵從主流者,導致越軌行為的發(fā)生。陳獻章的退隱就是社會主流文化誘發(fā)的愿望同阻止這些愿望實現(xiàn)的社會制度障礙之間發(fā)生斷裂的必然產(chǎn)物。

眾所周知,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和濟世理想在宋朝時被程朱理學內(nèi)化為士人立身立命的基本原則和要求。隨著明朝將程朱理學設(shè)為官學,這種士人立身處世的原則隨之被權(quán)威化和泛化,成為社會文化規(guī)定的主流價值目標,由此必然帶來士人參政的訴求。為了國家管理的需要,同時滿足士人參政的要求,明朝政府確立起一套包括科舉、歲貢、薦舉三制在內(nèi)的官員選用機制,這就在社會結(jié)構(gòu)的制度層面上為士人提供了實現(xiàn)參政目標的途徑。

作為社會個體,陳獻章自幼就接受了社會主流儒家文化確立的入世和濟世的價值目標。陳獻章生于儒士之家,其父陳琮“尤究心理學,身體力行,毅然以明道淑人為己任。先人多以遠大期之”[1]。家學背景使陳獻章從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和影響?!栋咨诚壬袪睢酚涊d陳獻章“少讀宋亡厓山諸臣死節(jié)事,輒掩卷流涕。一日讀《孟子》‘有天民者,達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慨然嘆曰:‘嗟夫,大丈夫行己當如是也”[2]。從《行狀》可知,陳獻章少時已經(jīng)萌發(fā)達可兼濟天下的濟世理想,樹立起儒家“大丈夫”的人格特征,這種人格和理想并未隨時間流逝而褪色。暮年的陳獻章仍在其《書漫筆后》中寫道:“文章、功業(yè)、氣節(jié)果皆自吾涵養(yǎng)中來,三者皆實學也”[3],表達出他對大丈夫以功業(yè)和氣節(jié)立世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塑造出的進取人格。并且陳獻章一生多次赴厓山憑吊為宋亡死節(jié)的大臣,還積極促成當?shù)澜ㄆ鸫笾异?,以彰顯宋亡諸臣死節(jié)事??梢娂词故峭穗[白沙,陳獻章的一貫言行仍顯示出他對儒家“大丈夫”人格的肯定與向往。既然如此,在大丈夫人格與濟世理想的激勵下,參與政治是陳獻章早年的必然訴求,他理所當然地需要踏上入仕之路。

然而明朝現(xiàn)實的官員選用制度卻給陳獻章帶來極大鉗制:

其一,科舉制不足以為士人提供完全的施展空間和上升空間??婆e是明代取士的重要途徑,但其“八股制義”已成定式,不利于士人自由思想的發(fā)揮,所以往往存在所錄非人的情況。陳獻章就是一例個案,科舉曾給他帶來巨大打擊,他三次進京趕考,卻也三次名落孫山。最后一次科考對時已42歲的陳獻章打擊最深。如果說21歲和24歲時的陳獻章可能由于年紀較輕,學力識養(yǎng)未達境界而會試下第,這似乎情有可原。但是42歲時的陳獻章已今非昔比。他二次落第后拜著名理學家吳與弼為師,受到老師于古圣賢垂訓之書蓋無所不講的熏陶,又經(jīng)歷十余年的苦讀靜思,已經(jīng)達到“體認物理、稽諸圣訓如水之有源委也”[4]的境界。并且早在39歲時,在京師游太學的陳獻章作了一首《和楊龜山此日不再得韻》,在朝野一舉成名。祭酒邢讓贊譽其“飏言于朝,以為真儒復出”[5]??梢?2歲時的陳獻章無論是自我認同還是社會認同都很高,但仍舊折戟科場,時人無不惋惜。史料記載“群公往慰先生,先生大笑。莊昶進曰:‘他人戚戚太低,先生大笑太高,二者過不及。先生頷之”[6]。莊昶對陳獻章的一番批評說明陳獻章在心境上有很大起伏,這既不符合宋明理學對修心的要求,也違背了陳獻章“以靜為主”的宗旨??梢哉f,陳獻章是在用大笑來掩飾他落第后強烈的失落感,自可見這次落第對他的打擊是比較沉重的。陳獻章自此徹底絕意科舉。

其二,舉貢和雜流之途因科舉制度日益畸重而漸被廢棄,無法有效發(fā)揮其社會功用。按照明代的制度,絕意仕進的陳獻章只剩薦舉一途可以入仕。然而王世貞有言:“國家初起右武。其于文事,亦不數(shù)數(shù)焉,大要各以其途進。然庚戌詔見天子意在矣。百余年來(科舉)日以益重,非從此出者多見擯異途,不輒當要津。此豈一朝一夕哉?”[7]。與王世貞生活年代大致重合的章潢也有類似言論:“自夫科舉之法重,而尤以偏用進士為重,而歲貢之法遂輕,薦舉之路已盡塞矣”[8]。王、章二人比陳獻章晚出近百年。按照王世貞科舉取士“百余年來日以益重,非從此出者輒見擯異途,不輒當要津”的說法,在陳獻章所處的時代,科舉取士已成為士人參政的必由途徑和官方選用人才的適用途徑,由科舉出身的士人壟斷官場與國家治理已經(jīng)成為當時政治的潛規(guī)則。這種潛規(guī)則的運行,無疑會埋葬許多士人的抱負,大大壓縮士人在政治上的施展與上升空間。陳獻章雖然在絕意仕進后不乏被薦舉的機會,但是當陳獻章以“高世之儒”被薦入京時,朝廷并沒有予以重視,而是最終授予他翰林院檢討(不預(yù)實事)的虛職南歸。薦舉入仕一途也終告破滅,陳獻章再次成為制度的犧牲品。

對比陳獻章的個人經(jīng)歷,他接受了社會倡導的儒家士人入世的價值目標,但卻沒有獲得入仕的合法手段。作為個人,陳獻章最終選擇以“退隱主義”來適應(yīng)這種自我愿望與社會制度之間的斷裂??梢姡鞒目婆e制度是造成陳獻章退隱的制度性原因,也是陳獻章選擇退隱的原發(fā)性原因。

2 以崔與之為意象表征的退隱

根據(jù)對《陳獻章集》的作品統(tǒng)計,與南宋名臣崔與之(字正子,號菊坡,謚清獻)有關(guān)的文章占據(jù)了相當比例;而《白沙先生行狀》記載,陳獻章曾“迎先哲宋丞相菊坡像,為文祭于家。隅坐瞻仰,若子弟之于師者久之”[9];陳獻章甚至還有與崔與之在夢里感通神交的經(jīng)歷。這些跡象顯示出陳獻章對崔與之極為推崇。為何崔與之在陳獻章心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崔與之之于陳獻章是一個雙重的意象表征:他既是陳獻章儒者情懷的表征,又是陳獻章退隱情結(jié)的表征。

陳獻章曾宣稱“平生愿執(zhí)菊坡鞭”[10],在他心里,崔與之首先是自己向往的儒家“大丈夫”人格的代表。崔與之當南宋國運衰微之時選擇了一條為國為民的人生道路。他以進士出身為官四十七載,歷任縣、州、府、路、中樞各級職官,任內(nèi)以“無以政事殺民”自警,政聲極佳。尤其當國家動亂之時,他守淮五載固邊防、衛(wèi)護四蜀安西陲,立下彪炳戰(zhàn)功;晚年隱居羊城時遭遇兵變,又以一己之力挺身而出安居平叛,力挽狂瀾。陳獻章十年間曾兩度為曾崔與之留下的《劍閣詞》題詩作跋,正是受到了崔與之詞中流露出的“大丈夫”報國志堅人格的感染。所以,“平生愿執(zhí)菊坡鞭”不僅是陳獻章對崔與之仰慕之情的真實表達,更是其儒家“大丈夫”人格與濟世理想的意象表征。

然而,類似崔與之這樣具有儒家大丈夫人格的歷史人物不計其數(shù),為何陳獻章獨獨對崔與之推崇備至呢?這是因為崔與之之于陳獻章還有另一重意象表征。在陳獻章所作與崔與之有關(guān)的詩文中曾提及下面這些值得注意的內(nèi)容:“淮蜀委之而有余,凝丞尊之而不屑。故能效力于當年,而全身于晚節(jié)”[11]、“萬里歸心長短賦,九天辭表十三陳” [12]、“丞相九回征不起,碧虛長揖夢中人”[13]。結(jié)合崔與之的人生經(jīng)歷可知,陳獻章描述的應(yīng)是崔與之晚年多次拒受朝廷征召擔任要職的史實。尤其是南宋嘉定十七年,朝廷連下四道圣旨征召崔與之擔任位列宰輔的禮部尚書一職,但他堅辭不就。這固然與崔與之已68歲高齡不無關(guān)系,但深層原因則在于南宋當時政局的混亂。時值權(quán)相史彌遠把持朝廷,寧宗在位時他曾槌殺韓侂胄并以其首送金請和,后又扶持親己的理宗登基,從而得以長期把持朝政。崔與之因此不屑與史彌遠為伍。據(jù)記載,時人只有崔與之和劉宰二人敢于對抗史彌遠,不肯應(yīng)理宗朝廷的征召。崔與之正是用這種遠離政治中樞的退避行為來表達他對奸臣當?shù)赖牟粷M。

所以,崔與之也是陳獻章退隱情結(jié)的意向表征。陳獻章對崔與之的極度推崇,恐怕也是黑暗社會現(xiàn)實在其內(nèi)心折射的反應(yīng)。陳獻章一生歷經(jīng)宣宗、英宗、景帝、憲宗、孝宗五朝,除“仁宣之治”和“弘治中興”時期政治較為清明外,其余幾朝都存在皇帝昏庸、宦官當?shù)?、小人橫行的政治景況。這與崔與之面臨的政治境遇很相似。將名節(jié)視為立身藩籬的陳獻章自然也不可能與宦官佞臣為伍。因而陳獻章堅守退隱不出,希望保全自身的名節(jié),這是陳獻章選擇退隱的心理原因。

3 余論

在陳獻章的理論體系中,人心生而藏道,人心之道與太極之道同運,因此,“至大者道而已,而君子得之”[14]。正是因為人心可以與道相合,所以“天下之物盡在我而不足增損我,故卒然遇之而不驚,無故失之而不介”[15],這便使陳獻章在本體論的道的層面上看破對外物的依賴與追求。他極力主張退隱,從而超脫名利富貴:“高人謝名利,良馬脫羈鞅”[16];“富貴何忻忻,貧賤何戚戚”[17],即應(yīng)該像良馬迫切而絕決地逃脫羈鞅那樣逃脫名利的羈絆,對名利富貴泰然處之,漠然視之,不忻不悲,這樣的心境使陳獻章的生命呈現(xiàn)出一種真的姿態(tài)。

【參考文獻】

[1][清]阮元修,等.廣東通志(道光)[Z].卷274.

[2][6][9][明]張詡.白沙先生行狀.陳獻章集》附錄二[M].中華書局,1987.

[3][明]陳獻章.書漫筆后.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4][明]陳獻章.復趙提學僉憲.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5][明]黃淳.白沙先生應(yīng)召錄.陳獻章集:附錄二[M].中華書局,1987.

[7][明]王世貞.科試考一.弇山堂別集:卷八十一[Z].另注: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庚戌下詔開科取士,并聲稱“使中行文武皆由科舉而選,非科舉毋得與官。敢有游食奔競之徒,坐以重罪。”

[8][明]章潢.三途并用議[M].圖書編:卷八十五.

[10][明]陳獻章.何宗濂書來推許太過,復以是詩.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11][明]陳獻章.祭菊坡像文.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12][明]陳獻章.夢崔清獻坐床上,李忠簡坐床下,野服搭颯,而予參其間.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13][明]陳獻章.對菊.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14][15][明]陳獻章.論前輩言銖視軒冕塵視金玉·上.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16][明]陳獻章.歸田園.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17][明]陳獻章.送李世卿還嘉魚.陳獻章集[M].中華書局,1987.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陳獻章
陳獻章教育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
傳道興治:江門弟子眼中陳獻章的為師之道
陳獻章“自得”說對大學教育的儀型作用
論陳獻章“端倪”哲學與其詩學“自得之學”的關(guān)系
陳獻章的“自得之學”析略
嶺南文史(2020年2期)2020-12-01 10:17:31
陳獻章教育思想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喜歡揮舞“茅龍筆”的陳白沙
陳獻章詩文集版本源流考
孔學堂(2019年4期)2019-05-30 01:04:58
陳獻章自得之學及其學術(shù)擔當
《陳獻章集》集外詩文輯佚一則
白河县| 襄垣县| 南康市| 郸城县| 方正县| 时尚| 弥勒县| 虞城县| 固原市| 南丹县| 深泽县| 汝南县| 湟源县| 锡林郭勒盟| 巴里| 霍山县| 富民县| 太原市| 莱西市| 崇州市| 赤水市| 田林县| 赤壁市| 蒙城县| 都昌县| 东海县| 吴旗县| 临桂县| 虹口区| 和林格尔县| 伊金霍洛旗| 清水河县| 淳化县| 稻城县| 资溪县| 古交市| 南川市| 葵青区| 顺义区| 阿拉尔市|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