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劉愛梅
(1.山東省濱州市濱州高新區(qū)中學,256623;2.山東省濱州市濱州高新區(qū)實驗學校,256623)
對實心球出手角度的思考—讀“雙手前拋實心球的教學體會”一文有感
王志強1劉愛梅2
(1.山東省濱州市濱州高新區(qū)中學,256623;2.山東省濱州市濱州高新區(qū)實驗學校,256623)
各抒己見:點擊本刊文章 議論課改熱點
雙手前拋實心球是許多地區(qū)體育中考的必測項目之一,也是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項目。多年來,對其技術動作要領、訓練方法等問題大家眾說紛紜,作為決定實心球投擲成績的核心問題出手角度則更是說法不一。近日筆者拜讀了《中國學校體育》雜志2014年第9期李廷波老師撰寫的《雙手前拋實心球的教學體會》一文,對其出手角度和訓練方法進行了思考,試做分析,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李老師在文中提到了實心球“大家所公認的理論上的最佳出手角度是在45°~55°之間”,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實心球教學因為沒有權威的官方教材,很多教師就根據(jù)平時的教學實踐確定練習的出手角度。眾所周知,作為投擲類項目,并不是出手角度越高越好,理論上投擲出手的最佳角度是45°,但是由于空氣阻力因素和實心球“高拋低落”造成的出手點與落地點存在地斜角的緣故,筆者認為出手角度應該小于45°。
根據(jù)任志平、宋志輝等關于投擲遠度計算的研究,實心球出手角度應該在37°~40°之間,考慮到在校生和高水平運動員的差異,出手角度建議在35°~40°之間,男生和爆發(fā)力強、出手速度較快的學生出手角度可適當高一些,女生和爆發(fā)力較弱、出手速度較慢的學生出手角度可以適當?shù)鸵恍?/p>
在文中李老師設置了以籃球作為輔助教學器材的誘導練習法,學生坐在距籃筐中心垂直距離4米遠的地方,做雙手頭后投籃練習。該練習旨在更好地掌握出手角度和前拋技術動作要領,作為掌握前拋技術動作要領該練習無可厚非,作為更好地掌握出手角度的練習,對于據(jù)籃筐垂直距離4米遠練習投擲則值得商榷。
標準籃筐距地3.05米,練習者距離籃筐垂直距離4米,設定一名學生身高1.65米,根據(jù)坐高和身高比是0.54:1,加上練習者雙臂,則籃球的出手位置應在離地面1.0米高的位置。如果以籃筐為瞄準點,根據(jù)正切函數(shù)公式,高為2.05米,距離為4米,則出手角度為tana=2.05/4=0.51,則出手角度a為27°左右,該角度遠遠小于適宜的出手角度35°~40°,作為學生出手角度的訓練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筆者建議學生在練習時將距離保持在2.5米至3米左右,適當減小與籃筐之間的距離以提高出手角度,這樣對于學生出手角度的練習和掌握會更有效果。
綜上所述,實心球出手適宜角度在35°~40°,在利用籃球做頭后前拋練習時應適當增加與籃筐之間的距離。雙手前拋實心球引入體育中考以后,實心球的訓練和學習引起各方高度重視,筆者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與更多同仁共同探討,為提高實心球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實心球測試成績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
[1]任運平,宋志輝,王法祥.出手速度之間推鉛球出手角度與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9.
[2]劉新光,張效良.鉛球運動的出手角度對運動成績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8.
[3]孫昊堯.投擲實心球的出手角度問題[J].數(shù)理天地,2004,3.
山東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