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勇
(寶清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黑龍江 寶清 155600)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肺動脈栓塞診斷及快速評價嚴重程度的價值
崔大勇
(寶清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黑龍江 寶清 155600)
目的 研究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應用于肺動脈栓塞診斷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探討其在患者肺動脈栓塞嚴重程度及時評價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48例肺動脈栓塞患者,針對患者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病情將其劃分為高危組和非高危組,高危組20例,非高危組28例,兩組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法進行檢查和診斷。結果高危組患者CT檢查結果顯示,其中央肺動脈受累比例大大高于非高危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20例患者橫軸位右心室RVD為(5.51±1.32)cm,明顯大于非高危組的(4.41±0.66)cm,兩組患者橫軸位右心室短徑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肺動脈栓塞患者,采用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能夠實現對患者肺動脈栓塞狀況的直觀檢查和判斷,明確具體的病變范圍,評價栓塞程度,能夠為該疾病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6排螺旋CT;肺動脈栓塞;臨床診斷;嚴重程度;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48例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針對患者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病情將其劃分為高危組和非高危組,高危組20例,非高危組28例,高危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高危組患者年齡最小41歲,年齡最大77歲;非高危組28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本組患者年齡42~76歲。本次研究48例患者中存在下肢深部血栓性靜脈炎史的有20例,存在呼吸不暢等癥狀的患者有7例,8例患者出現胸痛現象咯血癥狀,6例患者近段時間內接受過手術治療,4例患者存在肺動脈高壓問題,2例患者的具體病因還不明確。20例下肢深部血栓性靜脈炎患者通過臨床檢查及超聲檢查手段進行臨床診斷。
1.2方法:選擇GE公司制造的Bright Speed 16層螺旋CT機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設備。正式開展掃描工作前,引導患者投入屏氣訓練,取仰臥位,選擇患者部位作為初始掃描位置,一直掃描到肋膈角位置,掃描過程中將管電壓控制在110 kV,將管電流設置為80 mAs,增強掃描的過程中可選擇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將使用劑量控制在80~100 mL,借助高壓注射器,通過患者肘前區(qū)域,實現靜脈輸注,將輸注速度控制在每秒4.0 mL。選擇Smart-Prep軟件對比劑智能觸發(fā)技術,順利獲取最優(yōu)延遲掃描時間。結束掃描工作工作后,對掃描圖像進行有效拆分,拆分后的圖像層厚為0.625 mm,保持0.625 mm的層間距,將薄層圖像輸送到ADW4.4工作站中,所有掃描圖像均要科學控制窗寬以及具體窗位,開展持續(xù)觀測工作過,同時借助MIP技術以及MPR技術等開展后處理工作[1-2]。
1.3臨床觀察指標:針對患者中央肺動脈受累比例進行研究分析,觀察患者右心室短徑大小,將高危組及非高危組的中央肺動脈受累比例及右心室短徑進行比較[3]。
1.4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選擇SPSS21.0數據軟件包針對高危組及非高危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t和χ2檢驗相關數據對比,若P<0.05,則意味著高危組和非高危組在相關數據比較上存在明顯區(qū)別,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反之,則表示高危組和非高危組在相關數據比較上不存在明顯區(qū)別,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中央肺動脈受累比例比較:高危組患者CT檢查結果顯示,高危組中央肺動脈受累的有其中央肺動脈受累比例大大高于非高危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右心功能參數比較
2.2兩組患者右心功能參數比較:見表1。高危組20例患者橫軸位右心室RVD為(5.51±1.32)cm,明顯大于非高危組的(4.41±0.66)cm,兩組患者橫軸位右心室短徑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發(fā)現,48例肺動脈栓塞患者通過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進行檢查,高危組患者CT檢查結果顯示,其中央肺動脈受累比例大大高于非高危組,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20例患者橫軸位右心室RVD為(5.51±1.32)cm,明顯大于非高危組的(4.41±0.66)cm,兩組患者橫軸位右心室短徑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針對肺動脈栓塞患者,采用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能夠實現對患者肺動脈栓塞狀況的直觀檢查和判斷,明確具體的病變范圍,評價栓塞程度,能夠為該疾病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4-6]。
[1]張云,李家琳,趙澤華,等.64層CT多平面重建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0,14(1):145-146.
[2]賈紅明,崔冰,李苒光.多層螺旋CTPA對肺動脈栓塞診斷的價值[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0,20(1):56-57.
[3]梁鵬,趙冬青,王雄.肺動脈栓塞的CT診斷[J].醫(yī)療裝備,2010,13(4):113-114.
[4]胡學梅,馬麗婭,張進華,等.低劑量、等滲低濃度對比劑CT肺動脈血管成像技術在診斷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48(10):811-815.
[5]張雪峰.CT肺動脈造影與MR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4):100.
[6]熊建國.16排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5):98-99.
R445.3
B
1671-8194(2015)19-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