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新·
?
《韓國所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目錄》的學(xué)術(shù)意義和文化意義
·陳文新·
摘要《韓國所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目錄》是《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的姊妹編?!绊n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與“韓國所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目錄”各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可以為讀者提供不同類型的學(xué)術(shù)信息。兩者在學(xué)術(shù)上各有其獨立的價值。從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有幾部中國古典小說,如《世說新語》《太平廣記》《剪燈新話》,在中韓兩國的交往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疾爝@幾部名著東傳的歷程及其在韓國的版本情形,不僅有助于中國小說史和韓國小說史的考察,也可以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加深對兩國的文化親緣關(guān)系的了解。
關(guān)鍵詞韓國中國古代小說版本學(xué)術(shù)文化
2011年5月,我和閔寬東教授合作出版了《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一書(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在《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的后記中,我曾寫下這樣兩段話:“近三十年來,韓國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進(jìn)展,涌現(xiàn)出一批各有建樹的學(xué)者,閔寬東教授是其中的一員。我和寬東教授相識十多年了,經(jīng)常在學(xué)術(shù)會議上見面,或在韓國,或在中國。每次見面,都會或多或少地就一些共同關(guān)心的話題交流想法,我們之間的了解就是在聊天的過程中加深的”;“《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是我們在聊天中確立的第一個合作項目。我們的合作很愉快,也很有效率,有時候,為了解決一個疑問,我們一天要寫好幾封電子郵件。這是一段難忘的日子,而《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則是我們友誼的永恒見證。我相信,我們之間還會有進(jìn)一步的合作,我們還會為學(xué)術(shù)界奉獻(xiàn)出新的成果。”現(xiàn)在,《韓國所藏中國文言小說版本目錄》就要出版了,我很高興我們的合作又有了新的收獲,很高興就這部新書向各位讀者作一些說明。
也許有讀者會問:既然已經(jīng)有了《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何必再出“版本目錄”呢?而我們想要告訴讀者的是,“史料”和“版本目錄”雖然都以“在韓國的”中國古代小說為對象,卻有著不同的體例和功能。兩者不能相互取代,只能相互配合。這兩類著作的配用使用,可以取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史料”和“版本目錄”之所以不能相互取代,乃是因為,已傳入韓國的中國古典小說約440余種,這440余種傳入韓國的作品,可以大體分為二類:第一類是“有現(xiàn)存版本的作品”,第二類是“只出現(xiàn)在文獻(xiàn)記錄中而沒有或是尚未發(fā)現(xiàn)實際現(xiàn)存版本的作品”。據(jù)閔寬東教授統(tǒng)計,“有現(xiàn)存版本的作品”大約350余種,“只出現(xiàn)在文獻(xiàn)記錄中而沒有或是尚未發(fā)現(xiàn)實際現(xiàn)存版本的作品”大約80余種。其具體情形如下:
第一類是“有現(xiàn)存版本的作品”,其中唐代以前作品約23種,唐代約13種,宋元兩代約29種,明代約90種,清代約197種:
《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燕丹子》《神異經(jīng)》《十洲記》《洞冥記》《東方朔傳》《漢武帝內(nèi)傳》《吳越春秋》《新序》《說苑》《列女傳》《列仙傳》《西京雜記》《高士傳》《神仙傳》《靈鬼志》《博物志》《拾遺記》《搜神記》《搜神后記》《述異記》《世說新語》《酉陽雜俎》《宣室志》《獨異志》《朝野僉載》《北夢瑣言》《因話錄》《北里志》《卓異記》《玉泉子》《游仙窟》《尚書故實》《資暇錄》《無雙傳》《太平廣記》《楊太真外傳》《綠珠傳》《梅妃傳》《漢成帝趙飛燕合德傳》《唐高宗武后傳》《歸田錄》《夢溪筆談》《澠水燕談錄》《冷齋夜話》《巖下放言》《玉壺清話》《涑水記聞》《夷堅志》《續(xù)博物志》《雞肋編》《過庭錄》《桯史》《齊東野語》《鶴林玉露》《癸辛雜志》《鬼董》《閑窗括異志》《五色線》《睽車志》《江鄰幾雜志》《南村輟耕錄》《稗史》《大宋宣和遺事》《說郛》《山中一夕話》《聘聘傳》《太原志》《廣博物志》《世說新語補》《皇明世說新語》《正續(xù)太平廣記》《剪燈新話》《剪燈余話》《覓燈因話》《效顰集》《花影集》《玉壺冰》《稗史匯編》《紅梅記》《西湖游覽志》《亙史》《五雜俎》《智囊補》《野記》《何氏語林》《訓(xùn)世評話》《鐘離葫蘆》《兩山墨談》《花陣綺言》《情史》《太平清話》《林居漫錄》《癡婆子傳》《逸史搜奇一百四十家小說》《稗海》《國色天香》《顧氏文房小說》《廣四十家小說》《五朝小說》《古今說?!贰稘h魏叢書》《獪園志異》《艷異編》《宋人百家小說》《三國志演義》《后三國志》《水滸傳》《后水滸傳》《水滸后傳》《續(xù)水滸傳》《結(jié)水滸傳》《西游記》《后西游記》《金瓶梅》《續(xù)金瓶梅》《醒世恒言》《拍案驚奇》《今古奇觀》《型世言》《續(xù)今古奇觀》《石點頭》(《五續(xù)今古奇觀》)《貪歡報》(《今古艷情奇觀》)《封神演義》《春秋列國志》《隋唐演義》《南北宋志傳》《北宋演義》《南宋演義》《大唐秦王詞話》《薛仁貴征東全傳》《異說后唐傳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傳》《三遂平妖傳》《東西漢通俗演義》《西漢演義》《楚漢演義》《東漢演義》《殘?zhí)莆宕费萘x》《皇明英烈傳》《續(xù)英烈傳》《開辟演義》《武穆王貞忠錄》《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新鐫批評出像韓湘子》《東南西北四游記》《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東游記》《南游記傳》《醉醒石》《孫龐演義》《隋史遺文》《隋煬帝艷史》《禪真逸史》《八仙出處東游記傳》《全相新鐫包孝肅公神斷百家公案演義》《于少保萃忠全傳》《東度記》《典故列女傳》《檐曝雜記》《挑燈新錄》《客窗閑話》《續(xù)客窗閑話》《夢園叢說》(《夢園叢記》)《見聞隨筆》《遁窟讕言》《耳食錄》《妄妄錄》《景船齋雜記》《無稽讕語》《鸝砭軒質(zhì)言》《甕牖余談》《灤陽消夏錄》《埋憂集》《子不語》(《新齊諧》)《夜譚隨錄》《夜雨秋燈錄》及《續(xù)錄》《燕山外史》《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女聊齋志異》《后聊齋志異》《兩般秋雨盦隨筆》《分甘余話》《我佛山人札記小說》《庸閑齋筆記》《虞初新志》《虞初續(xù)志》《廣虞初新志》《右臺仙館筆記》《里乘》《刪補文苑楂橘》《十一種藏書》《海陬冶游錄》《諧鐸》《今世說》《茶余客話》《質(zhì)直談耳》《壺天錄》《寄園寄所寄》《道聽途說》《淞南夢影錄》《雨窗記所記》《澆愁集》《粵屑》《因樹屋書影》《螢窗異草》《秋坪新語》《翼駉稗編》《說鈴》《香艷叢書》《坐花志果》《池北偶談》《歸田瑣記》《浪跡叢談》《池上草堂筆記》《宋艷》《笑林廣記》《此中人語》《海上群芳譜》《滄海遺珠錄》《秋燈叢話》《閑談消夏錄》《吳門畫舫錄》《秘書二十一種》《說冷話》《三異筆談》《夢廠雜著》《板橋雜記》《續(xù)板橋雜記》《桃溪客語》《多暇錄》《蕉軒隨錄》《北窗囈語》《庸盦筆記》《余墨偶談》《定香亭筆談》《椒生隨筆》《雪鴻小記》《唐人說薈》《后三國石珠演義》《今古奇聞》《東周列國志》《后列國志》《大明正德皇游江南傳》《回文傳》《石頭記》(《紅樓夢》)《紅樓夢補》《紅樓復(fù)夢》《后紅樓夢》《續(xù)紅樓夢》《補紅樓夢》《紅樓夢影》《儒林外史》《鏡花緣》《女仙外史》《瑤華傳》《快心編》《五美緣》《品花寶鑒》《花月痕全書》《青樓夢》《綠牡丹》(《反唐四望亭》)《玉嬌梨》《萬花樓傳》《粉妝樓》《兒女英雄傳》《七劍十三俠》《七俠五義傳》《忠烈俠義傳》《忠烈續(xù)小五義》《雪月梅傳》《施公案》(《施案奇聞》)《大字足本繡像施公案全傳》《施公案演義》《彭公案全傳》《續(xù)彭公案》《于公案奇聞》《劉公案》《原本海公大紅袍傳》《說唐前后傳》《說唐演義全傳》《說唐后傳》《說唐小英雄傳》《二十四史通俗演義》《離合劍蓮子瓶》《神州光復(fù)志演義》《洪秀全演義》《異仙傳演義》《后七國樂田演義》《五虎平西珍珠旗演義狄青前傳》《好逑傳》(《二才子俠義風(fēng)月傳》)《平山冷燕》《平山冷燕續(xù)才子書》《評演濟公傳》《四續(xù)濟公傳》《評演前后濟公傳》《再續(xù)濟公傳全部》《第十才子書白圭志》《綠野仙蹤》《希夷夢》《錦香亭記》《蓮子瓶全傳》(《銀瓶梅》)《二度梅全傳》《英云夢傳》《樵史通俗演義》《吳三桂演義》《西來演義》《野叟曝言》《西湖佳話》《西湖拾遺》《爭春園全傳》《繪芳錄》《雙鳳奇緣》(《雙奇緣全傳》)《善惡圖全傳》《梼杌閑評全傳》《女才子傳》《二十載繁華夢》《三公奇案》《萬年青奇才新傳》《三合明珠寶劍全傳》《海上繁華夢新書》《第九才子書平鬼傳》《金臺全傳》《伍子胥傳》《玉支磯》《南溪演談》《醒風(fēng)流》《引鳳簫》《畫圖緣》《第十才子書駐春園》《第九才子書捉鬼傳》《新出情天劫小說》《永慶升平前傳》《前后七國志演義》《呂祖全傳》《龍圖公案》《包龍圖判斷奇案》《鬧花叢》《兩晉演義》《民國新漢演義》《啖蔗》《彭公清烈傳》《五虎平南狄青演義》《文明小史》《隔簾花影》《夢中緣》《飛龍全傳》《續(xù)兒女英雄傳》《六續(xù)濟公傳》《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醒世奇聞國事悲》《英雄淚》《說岳全傳》《豆棚閑話》《十二峰》
第二類是“只出現(xiàn)在文獻(xiàn)記錄中而沒有或是尚未發(fā)現(xiàn)實際現(xiàn)存版本的作品”,約80余種:
《趙飛燕外傳》《漢武故事》《齊諧記》《續(xù)齊諧記》《白猿傳》《諾皋記》《河間傳》《嬌紅記》《避暑錄話》《三國志平話》《古本西游記》《春夢瑣言》《虞初志》《仙媛傳》《富公傳》《迪吉錄》《禪真后史》《盛唐演義》《東晉演義》《西晉演義》《涿鹿演義》《齊魏演義》《楊六郎傳》《警世通言》《覺世名言》《西湖二集》《弁而釵》《昭陽趣史》《一枕奇》《浪史》《雙劍雪》《金粉惜》《西周演義》《唐宋百家小說》《五色石》《人中畫》《留人眼》《醒世姻緣傳》《肉蒲團》《玉樓春》《艷情快史》《艷史》《杏花天》《戀情人》《燈月緣》《陶情百趣》《巧聯(lián)珠》《金云翹傳》《春柳鶯》《鳳簫媒》《春風(fēng)眼》《巫夢緣》《定情人》《驚夢啼》《賽花鈴》《五鳳吟》《蝴蝶媒》《飛花艷想》《催曉夢》《吳江雪》《兩交婚傳》《鳳凰池》《歸蓮夢》《情夢柝》《夢月樓》《麟兒報》《破閑談》《八洞天》《跨天虹》《鴛鴦影》《錦疑團》《一片情》《再求鳳》《快士傳》《漢魏小史》《桃花影》《覺夢雷》《春苑記》《玉殿生春》《梅玉傳奇》《定鼎奇聞》
比對上述兩種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所涵括的對象包括第二類80余種小說和第一類中約一半既有現(xiàn)存版本又有文獻(xiàn)記載的小說,其總和約為230種。而第一類中的另外一半小說,其數(shù)量約為170余種,限于體例,《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無從涉及。這個數(shù)字提醒我們,對韓國所藏中國古典小說做系統(tǒng)的“版本目錄”,正好與《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相輔相成,可以為讀者提供不同類型的學(xué)術(shù)信息?;蛘哒f,“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與“韓國所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目錄”各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兩者在學(xué)術(shù)上各有其獨立的價值。在完成了《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之后,我們之所以花大量精力繼續(xù)做“韓國所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目錄”,原因在此。由于工作量太大,我們擬分兩冊來做,一冊是《韓國所藏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版本目錄》,一冊就是這本《韓國所藏中國文言小說版本目錄》。
有幾部中國古典小說,如《世說新語》《太平廣記》《剪燈新話》,在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中曾扮演重要角色,考察這幾部名著東傳的歷程及其在韓國的版本情形,不僅有助于論古,而且有助于察今,不僅有學(xué)術(shù)意義,而且有文化意義,所以我們就這幾部書特別多說幾句。
《世說新語》是在朝鮮時代肅宗34年(1708)用原文在韓國出版的①,其書名為《世說新語補》(20卷6冊,20卷7冊),是明代王世貞的刪定本。引人注目的是這個版本用的是顯宗實錄字(朝鮮顯宗: 1659 -1674年在位),證明了這是官刻出版。朝鮮時代對《世說新語》的重視由此可見。
這個版本的題署是:劉義慶(劉宋)撰,劉孝標(biāo)(梁)注,劉辰翁(宋)批,何良俊(明)增,王世貞(明)刪定,王世懋(明)批釋,鐘惺(明)批點,張文柱(明)校注,共20卷7冊,版式為左右雙邊,31×20cm,半郭22.8×15.6cm,10行18字,有界,注雙行,內(nèi)向黑魚尾。序文中有“嘉靖丙辰(1556)……王世貞撰”,“萬歷庚辰(1580)……王世懋撰”,“乙酉(1585)……王世懋再識”,“萬歷丙戌(1586)秋日……沔陽陳文燭玉叔撰”的記錄。紙質(zhì)是朝鮮楮紙。后代曾多次覆印。也有《世說新語姓匯韻分》這樣改變《世說新語》原有的體例再出版的作品。《世說新語姓匯韻分》是按人名和姓氏排的,可大概推定是在肅宗末或英祖年間出版的。這個版本在后代也多次覆印(12卷3冊,12卷4冊,12 卷6冊,12卷12冊等)?,F(xiàn)藏于韓國中央圖書館、藏書閣、高麗大、延世大、成均館大圖書館等處。
王世貞刪定的《世說新語補》是經(jīng)由什么途徑傳到韓國去的呢?是誰帶到韓國去的呢?答案是:兩國的文化交流是這個版本東傳韓國的途徑,而具體完成這一文化使命的是明朝萬歷年間的朱之蕃。
據(jù)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載,朱之蕃曾于萬歷年間出使朝鮮:
之蕃,字元價,金陵人。萬歷乙未狀元,官終吏部右侍郎。元價為史官,出使朝鮮,盡卻其贈賄,鮮人來乞書,以貂參為贄,橐裝顧反厚,盡斥以買法書、名畫、古器,收藏遂甲于白下。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六也記載:
朱之蕃,字元價,南京錦衣衛(wèi)籍,茌平人。萬歷乙未賜進(jìn)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右春坊,右諭德,掌院印。以右春坊,右庶子,掌坊印。升少詹事,進(jìn)禮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卒,贈禮部尚書。有《使朝鮮稿》《南還》《紀(jì)勝》諸集。元價文翰兼工,張旜東國,與館伴周旋,有倡必和,微嫌詩材愞熟,語不驚人。
《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存目六·奉使稿》同樣對朱之蕃出使朝鮮一事作了強調(diào):
之蕃以萬歷乙巳冬被命使朝鮮,丙午春仲出都,夏杪入關(guān),與館伴周旋,有倡必和,錄為二大冊。第一冊為《奉使朝鮮稿》,前詩后雜著,之蕃作也。第二冊為《東方和音》,朝鮮國議政府左贊成柳根等詩也。
《列朝詩集小傳》《靜志居詩話》和《四庫全書總目》都提到了朱之蕃出使朝鮮的事,也提到了他與接待他的館伴相互倡和的事,但沒有提到他帶了些什么禮物過去。我們一直想弄清這一點。令人欣喜的是,朝鮮時代李宣顯(1669-1745)的《陶谷集》提供了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部分答案:
其談?wù)擄L(fēng)標(biāo)書之文字,則無不澹雅可喜,此劉義慶《世說》所以為楮人墨客所劇嗜者也。因此想當(dāng)時親見其人聽其言語者,安得不傾倒也。明人刪其蕪,補其奇,作為一書,誠藝林珍寶也。朱天使之蕃攜來,贈西坰,遂為我東詞人所欣睹焉。
李宣顯是朝鮮肅宗-英祖年間文人,著有《陶谷集》。所說的“西坰”是指朝鮮時代文臣柳根(1549-1627),他字晦夫,號西坰、孤山。李宣顯稱朱之蕃為天使,其間的敬慕之意溢于言表。朱之蕃出使朝鮮,是帶了禮物的,其中一件就是王世貞刪定的《世說新語補》。《世說新語》是在韓國最受歡迎的十大中國古典名著之一,另外九部是《太平廣記》《剪燈新話》《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西東漢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今古奇觀》《紅樓夢》(依作品類別、時序排列)。韓國現(xiàn)存的《世說新語》版本不下二十一種,現(xiàn)存的《世說新語補》版本不下十六種,另有《世說新語姓匯韻分》等十余種,如此眾多的版本類型表明,《世說新語》在韓國的確是備受歡迎的。朱之蕃以《世說新語補》作為出使朝鮮的禮物之一,說明他對朝鮮的國情民風(fēng)有深入體察。他是一個稱職的文化使者。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因他而增加了光彩奪目的一頁,而在中韓文化交流史上,他也因此有了一席之地。
《太平廣記》與《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合稱為“宋朝四部大書”,是李昉等人奉宋太宗之命集體編纂的。從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開始,至次年八月結(jié)束,收集上自秦漢、下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共約七千則,成書五百卷,目錄十卷,約近三百萬字。
《太平廣記》按題材分為九十二大類:神仙、女仙、道術(shù)、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報應(yīng)、征應(yīng)、定數(shù)、感應(yīng)、讖應(yīng)、名賢、廉儉、氣義、知人、精察、俊辯、器量、貢舉、銓選、職官、權(quán)倖、將帥、驍勇、豪俠、博物、文章、才名、儒行、樂、書、畫、算術(shù)、卜筮、醫(yī)、相、伎巧、博戲、器玩、酒、食、交友、奢侈、詭詐、諂佞、謬誤、治生、褊急、詼諧、嘲誚、嗤鄙、無賴、輕薄、酷暴、婦人、情感、童仆、奴婢、夢、巫、厭咒、幻術(shù)、妖妄、神、鬼、夜叉、神魂、妖怪、精怪、靈異、再生、悟前生、冢墓、銘記、雷、雨、山、石、水、寶、草木、龍、虎、畜獸、狐、蛇、禽鳥、水族、昆蟲、蠻夷、雜傳記、雜錄等等。這種分類法雖然拆散了所引用的原書,但為分題材研究宋以前的文言小說提供了極大方便。
《太平廣記》編成后,因卷帙繁重,又因為有人說這部書并非后學(xué)者所急需,就把版收了起來,在宋代已少流傳,以至于有人把讀過《太平廣記》當(dāng)做炫耀的資本。比如,洪適有《還李舉之〈太平廣記〉》詩:“稗官九百起虞初,過眼寧論所失誣。午睡黑甜君所賜,持還深愧一瓻無!”②吳曾《能改齋漫錄》多處征引此書以為考訂之資;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記“妄人多取《廣記》中舊事,改竄首尾,別為名字以投”洪邁③。這些都是宋人以讀過《太平廣記》而自豪的證據(jù)。至于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稱說話人必須“幼習(xí)《太平廣記》”,更把《太平廣記》當(dāng)作了說話這個行當(dāng)?shù)拈T面。直到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太平廣記》才有了各種不同的節(jié)選本,開始在士大夫文人間廣泛流傳。
《太平廣記》大概在1100-1200年間(高麗時代)首度傳入韓國,朝鮮太宗時代又再度傳入。因為《太平廣記》過于龐大,故曾在朝鮮世祖八年(1462)由成和仲(成任)將它簡縮后出版,書名為《詳節(jié)太平廣記》。
朝鮮時代刊行的《詳節(jié)太平廣記》現(xiàn)藏于高麗大學(xué)、成均館大學(xué)、忠南大學(xué)圖書館等處。其中成均館大學(xué)的版式如下:李昉(宋)奉敕編:韓國木版本,成任(朝鮮世祖8年[1462])刊,全50卷中,現(xiàn)存7卷2冊(卷15-21),四周單邊,34×20.7cm,半郭23.7×16cm,10行17字,上下黑口內(nèi)向黑魚尾,紙質(zhì):楮紙。
其后,成和仲又參考《詳節(jié)太平廣記》出版了《太平通載》80卷(《太平通載》后于朝鮮成宗23年即1492年由李克墩重刊)④。此外有翻譯本《太平廣記諺解》,大概是在朝鮮明宗21年至宣祖年間(1566-1608)出版的?,F(xiàn)存的《太平廣記諺解》有兩種版本,一種是5卷135篇的“覓南本”,另一種是8卷268篇的“樂善齋本”。
考察韓國所藏《太平廣記》版本,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大量刊行《太平廣記》的朝鮮時代,與明人大量刊印《太平廣記》各種節(jié)選本(包括改題書名的節(jié)選本)的時間大體對應(yīng)。這或許不是偶合,而是表明了兩國的文化風(fēng)尚在這一時期高度相近。在相近的文化風(fēng)尚背后,是兩國之間頻繁、活躍的文化交流。中韓兩國在文化上的這種密切的親戚關(guān)系,是值得我們永遠(yuǎn)珍惜和維護的。
明初瞿佑的《剪燈新話》在中國文言小說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韓國的影響更加引人注目。
朝鮮時代的韓國不僅接收和引進(jìn)了《剪燈新話》,而且還自行刊印,以便廣為傳播。據(jù)林芑跋文,當(dāng)時出版的《剪燈新話句解》本(《剪燈新話句解》是就原本《剪燈新話》里難解的語句或詞語加上校注后發(fā)行的作品)有兩種,一種是林芑受宋糞的請托而作的版本(朝鮮明宗4年即1549年發(fā)行),另一種是在修訂舊本的基礎(chǔ)上,林芑集釋、尹春年(滄洲)校正而發(fā)行的版本(明宗14年即1559年發(fā)行)。這本《剪燈新話句解》(上下二卷,共20篇,附錄1篇,總21篇)是校書館刊行本,其后又多次出版。署“山陽瞿佑宗吉著,滄洲訂正,垂胡子集解”。滄洲與垂胡子都是朝鮮學(xué)者。現(xiàn)在廣泛流傳的版本就是滄洲訂正的木版本,藏書閣、國立中央圖書館、奎章閣、高麗大學(xué)、成均館大學(xué)圖書館等處均見收藏??上渭S的木活字本久已失傳,無法見到。
《剪燈新話句解》是《剪燈新話》有史以來第一部注解本,也是目前所見《剪燈新話》足本中最早的版本。后傳至日本,對長慶年間(1596 -1614)、元和年間(1615-1623)的活字翻排本《剪燈新話句解》與慶安元年(1648)林正五郎翻排本《剪燈新話》有很大的影響。在目前沒有《剪燈新話》原本的情況之下,甚難確定此版本的改作實況,但朝鮮的《剪燈新話句解》應(yīng)是較近于原本《剪燈新話》的。
朝鮮明宗以后,《剪燈新話句解》又多次出版。根據(jù)魚叔權(quán)的《考事撮要》和綜合冊板目錄的《韓國冊板目錄總覽》⑤來看,北漢山城、保寧、密陽、永川、陜川、居昌、全州、順天、龍安、濟州、原州等地均有出版記錄⑥。現(xiàn)存的《剪燈新話句解》版本,仍有不下九種。
《剪燈新話》在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盛傳,受到廣泛歡迎與推崇,在這些國家尤其是韓國的小說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韓國小說的始祖是金時習(xí)的《金鰲新話》,或者說,《金鰲新話》是韓國小說史上最初的小說,它在韓國小說史上的地位極為崇高。而說到《金鰲新話》,就不能不提《剪燈新話》。朝鮮初期,首先傳入韓國的中國小說就是瞿佑的《剪燈新話》,《金鰲新話》就是《剪燈新話》影響下的產(chǎn)物:《金鰲新話》的《萬福寺樗蒲記》反映了《剪燈新話》中的《滕穆醉游聚景園記》和《富貴發(fā)跡司志》等的影響;《金鰲新話》的《李生窺墻傳》是《剪燈新話》中的《渭塘奇遇記》《翠翠傳》《金鳳釵傳》《聯(lián)芳樓記》和《秋香亭記》等的投影;《金鰲新話》的《醉游浮碧樓記》是模仿《剪燈新話》中的《鑒湖夜泛記》;《金鰲新話》的《南炎浮州志》是模仿《剪燈新話》中的《令狐生冥夢錄》《太虛司法傳》和《永州野廟記》;《金鰲新話》的《龍宮赴宴錄》是模仿《剪燈新話》中的《水宮慶會錄》和《龍?zhí)渺`會錄》。可以說,沒有《剪燈新話》,就沒有《金鰲新話》,雖然《金鰲新話》已是一部具有鮮明的韓國民族特色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壬辰倭亂時,《剪燈新話》與《金鰲新話》流傳到日本,又對日本文學(xué)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日本小說《伽婢子》《雨月物語》就是在這兩部小說的帶動下產(chǎn)生的。這些事實表明,《剪燈新話》在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的小說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關(guān)注《剪燈新話》在海外的印刷、閱讀情形和影響,其學(xué)術(shù)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有助于我們把握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的小說發(fā)展史,也有助于我們敘述中國小說的發(fā)展歷史,這是因為,小說史并非單純的作家和作品的歷史,它還包括作品被接受的歷史——在國內(nèi)被接受的歷史和在國外被接受的歷史。正是基于這個想法,我們很高興能為研究中國小說史和韓國小說史的學(xué)者奉上這部新書,也期待讀者們喜歡它,并享受“開卷有益”的樂趣。
2014年8月12日于武漢大學(xué)
注:
①[韓]《晚松文庫·漢籍目錄》,高麗大學(xué)中央圖書館藏。
②[宋]洪適《盤洲文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③[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36頁。
④[韓]丁奎?!豆判≌f和中國小說》,(韓國)《韓國古小說論》,亞西亞文化社1991年版,第318頁。
⑤[韓]鄭亨愚、尹炳泰《韓國冊版目錄總覽》,精神文化研究院(現(xiàn)韓國學(xué)中央研究院) 1979年版。
⑥[韓]柳鐸一《韓國文獻(xiàn)學(xué)研究》,亞西亞文化社1990年版,第296-299頁。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責(zé)任編輯:倪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