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展示】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智慧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寫作指導】
在社會生活瞬息萬變、現(xiàn)代科技迅猛發(fā)展、人們行色匆匆席不暇暖的今天,讓高考學子們對“智慧”進行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一定的啟示性意義?!爸腔邸钡奶刭|有三點——善、妙、活。其中,“善”是智慧的出發(fā)點,不善的經(jīng)驗、能力、境界只能催生“奸猾”和“狡詐”;“妙”,是智慧的歸宿點,從古到今,所有智慧的結晶給人的感覺必定是精巧、美妙、圓滿、通達;“活”,則是“善”與“妙”這兩點間聯(lián)結的橋梁,也是必由之徑,如果沒有智慧的“活水”的淘洗和推進,所有的經(jīng)驗、能力、境界便不能與時俱進,只會慢慢老去,而“活”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一種靈氣,一種悟性,一種敏銳,一種創(chuàng)新。
當然,寫作此文并不要求考生對上述幾方面全面把握,能從其中一點突破即可。不論是議論性文體,還是記敘性文體,都期望考生能寫“活”,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靈氣和智慧。高考材料作文,所給“材料”只是一種“約定”和“限制”,否則考生就會信馬由韁,失去“同一條起跑線”,無法“大比”。但是扣緊“材料”寫什么,怎么寫,卻是大家的自由。
盡管作文的文體要求是詩歌之外文體不限,但今年的考場作文依然以“議論性文體”為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議論文比記敘文更易于上手,多數(shù)考生對生活缺乏細致的體驗和感悟,加之考場寫議論文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而慣性的飛舟是難以阻遏的。其實,寫好議論文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需要深刻的思想,豐富的積淀和睿智的表達。
布拉格不說話
江蘇一考生
故鄉(xiāng)在建造“宋城”。城墻高聳,旗幟飄揚,徽派民居古樸風雅,青石板路锃亮光滑,乍看似有唐宋遺風。
但這樣的“宋城”已然太多。如今的城市,有山便是山城,有水便是水鄉(xiāng),神州大地上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烏鎮(zhèn)周莊。風情不同,特色各異的城市漸漸失去了辨識度,怨不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吶喊: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座既可憑吊也可休息的亭臺。
城市雷同,千篇一律,景區(qū)相似,粗制濫造,不禁發(fā)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與智慧,難道被一些人盡數(shù)使在炮制城市上了嗎?
我想到了布拉格。
看似高貴優(yōu)雅的“天鵝絨革命”曾使這里的一切沖突得茫然失措。而布拉格拒絕政治游戲,選擇了生活的藝術。她明白外來的蠻力終究泯滅不了美麗。尼采說:當我想以一個詞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她是德沃夏克的指揮棒,是波西米亞的水晶。
《基督山伯爵》結尾講:人類的一切智慧都蘊藏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在布拉格,智慧使她等待,堅韌使她充滿希望。
足夠忠貞的布拉格,橫亙在歐洲動蕩的歷史中,沉靜而安恬。足夠智慧的布拉格,拒絕每個時代的粗魯,獨自美妙,只留下天涯友人虔誠的膜拜。
反觀當下,竟有張家界的山峰因好萊塢電影而易名。環(huán)顧左右,“英倫風情”“巴黎之光”的建筑填塞了許多城市。不禁恐慌,外來文化的入侵竟已深入骨髓了嗎?它凝固了靈動的氣息,篡改了城市的脈絡。上海弄堂,北京胡同,它們是否仍舊無恙?
聯(lián)想到捷克的知識分子,即便家園荒蕪,依然拒絕德國納粹的文化入侵,拒絕抹殺他們的城市記憶。這種果敢和決絕,不禁讓人心弦震顫。
我們中的一些人,其智慧是否僅僅浮于表面?從小時的奧數(shù)金獎到成年的鉤心斗角,這樣的“智慧”恐怕缺乏筋骨。詩人科勤律治說:“心靈仍需要一種語言?!蔽覀兊某鞘幸残枰环N語言,一種特立獨行的智慧,這種智慧貫穿整個城市的脈搏,千百年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道德經(jīng)》有言:大辯若訥。可惜窗外,城市改造的轟鳴不絕于耳。
而布拉格不說話。
【評點】
這是一篇“時評”。作者目光敏銳,直逼時弊——對城市改造建設中的“去個性化”現(xiàn)象,直抒己見,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發(fā)人深省。文章正面贊賞布拉格的恬靜與堅守個性,意在抨擊國內(nèi)城市一窩蜂追趕時尚的喧囂、浮華之風,文筆精當老練,個性鮮明。不足之處在于對布拉格的特點寫得不夠。
智慧從麥香里飄出
江蘇一考生
江蘇一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