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摘 要: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在實際教學中陷入了機械呆板和過于模式化的窘境,特級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為教師打開了一扇窗,找到了可供借鑒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加強預習;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學常常會陷入機械呆板和過于模式化的窘境,怎樣讓第一課時教學既扎實有效,又呈現(xiàn)精彩呢?
筆者最近研讀了特級教師于永正的《于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和特級教師潘文彬的《走在語文路上》,受到了一些啟示。現(xiàn)從中摘錄四則第一課時教學案例片段,讓我們在特級教師的教學中尋找開啟我們心智、轉變我們思維的鑰匙。
一、目標單純,層層推進
案例:《第一次抱母親》:特級教師于永正
師:請你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課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認得的字可以拼讀一下,要求大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字記住,同時要思考你們的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隨后,于老師指導讀詞“翻山越嶺”“愧疚”,并理解這兩個詞的字面意思。
師:現(xiàn)在有把握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舉手。(教師發(fā)現(xiàn)舉手的人少)同學們,把書讀好的確不容易,舉手的那么少,我再給大家5分鐘時間,把課文讀一遍,好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第二遍讀課文的時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樣,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課文讀懂了,我從你們的表情上看出來了。誰愿意站起來把課文讀一讀?我想請五位同學來讀。(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學。)
師:到目前為止,讀了三遍課文。三遍課文下來,就能讀得那么好,你們班朗讀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師備課的時候也讀了好多遍,但我讀得不一定有你們好,我也不一定讀得正確,但是我想讀一遍給你們聽,好嗎?(生齊答:好)請把書打開。
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評:此時臺上臺下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聽著于老師的朗誦,都被于老師繪聲繪色的朗讀帶進了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課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動著。當讀到最后一段時,于老師按下了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漸漸響起。當于老師把課文讀完,臺上臺下都報以熱烈的掌聲?!?/p>
師:同學們,有人把讀書叫“煮書”。書怎么煮呢?煮書就是把書讀熟,讀出味道來,把文章讀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所以有人把讀書叫“煮書”。剛才我聽你們朗讀,我覺得你們真了不起,讀了兩遍課文,就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我想,你們聽了于老師朗讀課文,也會想于老師哪些地方比我讀得好?我們應該互相學習,相信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因此,請大家再一次把書拿起來,好好地讀,讀懂,讀出味道來,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評:一節(jié)課40分鐘,由30分鐘安排的都是讀書。學生讀了四遍,聽老師示范朗讀一遍。文章比較長,一遍讀下來,需要5分鐘。師生讀了五遍書,目標單純,效果明顯,學生做到了正確、流利地朗讀。于老師通過觀察學生讀書時的表情,了解到學生初讀課文達到的不同的層次,就像更羸聽到大雁的鳴叫就知道大雁的身體狀況一樣。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靈活地展開教學。更重要的是在整個一節(jié)課中,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師的鼓勵、肯定和指引,在這樣溫馨的、值得信賴的課堂情境和心理環(huán)境中學得興趣盎然、有滋有味、扎實有效。]
二、加強預習,整體感知
案例:《翠鳥》:特級教師于永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翠鳥》。通過預習,誰知道,為什么給這種鳥取名“翠鳥”,“翠”是什么意思?
生:上學期在“歸類識字”中,學過“翠鳥”,書上還有畫,帶彩的,它身上的羽毛是綠色的。翠,就是綠色的。
師:從圖中,你看出了,翠就是綠顏色的,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橄欖色就是綠色,所以,“翠”就是綠的意思。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先練習一遍,然后我來檢查。(學生自由讀全文)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三人讀完全文,隨時指出讀錯的字和讀得不連貫的地方,并領讀。)
師:對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吧?看誰的記性好,能把這道填空題做出來。
【評:讀完課文后,隨即出示填空練習題。這填空練習題,實際上是全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通過練習,學生在自主預習和教師指導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這個練習題,設計很巧妙?!?/p>
三、開門見山,提高效率
案例:《稻秧脫險記》:特級教師于永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小稻秧脫險記》。請小朋友跟于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稻”的筆順,“秧”的右邊第一筆的起筆位置。
師:學這篇課文,我們有四項任務。(出示投影片,教師讀)
【評:有的老師開場白喜歡用好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套近乎”,看起來師生的關系是拉近了,可是,時間也流逝了。于老師沒有繞什么彎子,開門見山,開宗明義,切實具體地提出本篇課文的學習任務。這是走向教學成功的第一步。這組目標,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既突出了“雙基”訓練的要求;又點明了需要認知的問題;既確立了教學的終極目標,又點明了操作程序與方法。在隨后的教學過程中,于老師引導學生緊緊圍繞目標中的第一、二項展開教學,學生學得很扎實?!?/p>
四、引導質(zhì)疑,喚醒期待
案例:《鳥的天堂》:特級教師潘文彬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請看老師寫課題。
師:當“鳥的天堂”這四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海里閃現(xiàn)出什么問題?
生:“天堂”是什么意思?“鳥的天堂”是什么?
生:“鳥的天堂”在什么地方?那個地方是什么樣子的?
生:人們通常把蘇州、杭州稱為“人間的天堂”。那么,課文是把什么稱為“鳥的天堂”的?為什么要把它稱為“鳥的天堂”呢?
生:鳥兒在“天堂”里是怎樣生活的?
師:同學們根據(jù)課題腦海里一下子就閃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真是好樣的!其實,課題就如同一個人的眼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文章的題目。我們應該學會由文題想開去,先根據(jù)文題給自己提幾個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這樣的讀,才是有目的的讀,才會提高閱讀的效率。
【評:“學貴有疑。”教者熟諳此理。教學伊始,教者就引導學生課題由課題生發(fā)開去,進行質(zhì)疑問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思維一開始就處于躍躍欲試的“憤”“悱”狀態(tài),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這樣,不僅誘發(fā)了學生探究課文的強烈欲望,還能使教者了解到學生的期待視野,使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此外,學生質(zhì)疑問難,有些問題已經(jīng)由課題擴展到了課外內(nèi)容,從而激起了學生課外探究的濃厚興趣。教者那言簡意賅的小結可以說也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良好效果?!?/p>
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讓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學扎實而不失靈動,高效而不失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