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賴發(fā)生
摘 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對學生的教學內容應緊密聯系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對學生學習必備的技能和基本知識要認真篩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學習經驗的累積。本文通過教學實踐與探究,以促進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構建措施的完備。
關鍵詞:初中政治 課堂教學 生活化
對于政治課來說,要將深奧的哲學道理傳授給學生,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因此政治課堂更應該趨于生活化、實踐化。要實現政治課堂的生活化,就必須對生活化課堂的內涵進行研究,并為構建生活化課堂提供理論指導,才能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模式質的轉變。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被教育者,也是政治課堂的主體,因此在生活化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學生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基本理念。
首先,要正確認識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當前,對于學生自身來說,我國年輕一代無視政治的現象非常突出,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應試教育使得政治課堂枯燥乏味,直接導致許多學生對政治課有排斥心理。要推進政治課堂的生活化,就必須讓學生轉變認識,使其認識到政治教育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特別是要以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對政治學習的作用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其次,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與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不同,生活化政治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因而學習的過程更多的是學生自己去安排,因此學生要能夠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規(guī)劃。比如,利用休息時間上網或者在電視中關注國內外大事,不僅可以放松自己,還可以收集相關的政治素材。
再者,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對學生來說,社會是一個更大的學校和課堂,學生要利用各種機會接觸社會,并注意觀察、體會,提高自身觀察、分析能力。比如參加社會上的志愿者活動,不僅能夠增長自己的見識,而且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廣泛閱讀。書籍是知識的載體,廣泛閱讀不僅能夠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而且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特別是一些學科名著,有助于學生學科素質的提高。學校和老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讀書的條件,并積極引導,根據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推薦相關書籍。例如,可以讓學生讀一讀《文化苦旅》;學生關注政治生活,可以讓學生品讀一下尼采的《權力意志》、柏拉圖的《理想國》。而且要鼓勵學生多讀其他學科的書籍,比如文學或者史學,這都與政治密切相關,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就能夠慢慢消化課堂中的政治觀點和理念。另外,更要勤于思考。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生活化課堂中要能夠鼓勵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正確思考,使學生在查漏補缺中成長,逐漸培養(yǎng)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要敢于樹立批判的創(chuàng)新精神。政治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人們的批判精神,因此學生要解放思想,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思想,對事物要持有批判的態(tài)度,要注重問題的發(fā)現及解決,不能夠隨大眾。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討論會等,使學生能夠表述自己的觀點,并尋找支持自身觀點的理論依據,這是生活化課堂的重要內容。
二、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生活化課堂的組織者,是新教程改革的先行者,因此教師成為了課堂與學生溝通重要的橋梁。作為教師,不能簡單地為學生傳授知識,要成為學生人生規(guī)劃的輔助者,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及時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時代在發(fā)展,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學生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教育工作者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及時提高自身的教育觀念。教師要注重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實現政治課堂的生活化。
其次,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通過活動的組織,使學生親身去體驗,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授。在課堂上,要有平等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愿意與教師交流討論。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分成組,進行分組討論,最后讓每組成員闡述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提高。
再者,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快,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增加自身的知識積累,并將自己的所學與生活實踐結合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的內容更充實、更貼近時代,也使學生更加感興趣。還有就是,教師要善于觀察、研究學生,以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這就必須對自己學生的特點有一個大致的掌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關注的重點,進而根據學生整體的特點,對生活化課堂進行設計。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到課堂中去。
最后,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通過對教材、高考、學生的研究,正確地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并設計課堂,使生活化課堂的效果更加明顯。同時,要引導學生處理好書本知識、社會實踐以及考試的關系,幫助學生尋找最佳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與考試的完美結合,使生活化政治課堂更加具有時效性。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建立完善的教育體制
要提高教學水平,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對教學的軟硬件設施進行提高,同時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當前的教育體制進行完善。要實現政治課堂的生活化,需要通過以下措施來提高:
第一,加快教學評價體制的轉變。當前只注重考試成績的教學評價體制,嚴重制約了教學模式的轉變,特別是個別學校將升學率作為評價工作成績的唯一標準,使得教師和學生的壓力都非常大。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實現生活化的政治課堂,就必須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起來,根據教學情況適時引入新的評價體系,并且注重學生整體政治素質的提高。
第二,對于教育相關部門,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核心,從大局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人生及價值趨向進行規(guī)劃,使學生逐漸轉變學為考的觀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三,要加強硬件設施和資金的投入,為政治課堂生活化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首先作為學校來說,要控制每一個班級人數,確保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并且有利于教師組織相關活動,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其次,要合理設計教室的布局及設施。生活化的政治課堂需要的不僅僅是文字表述,更多的是采用圖像、影像結合的方法,因此需要保障相關設備投入。教室格局可以嘗試去掉講臺,同時教室的座椅要能夠方便調整,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方便。
第四,要鼓勵教師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是生活化政治課堂構建的實施者,學校和相關部門要鼓勵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并為其提供理論指導和資金支持,對于好的個人,要組織學習和推廣。
第五,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要將政治課堂延伸到學校的每一處,也就是將政治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去,營造良好的政治學習氛圍。(作者單位:江西省會昌縣麻州中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