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淑君,朱立松
浙江藝佳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299
基于嵌入式GIS的森林數據庫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童淑君,朱立松
浙江藝佳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299
本文分析了基于嵌入式GIS技術的森林數據系統(tǒng)的設計原理,并以陜西省林業(yè)資源為數據源,采用C#語言與ArcGIS Engine組建構建了桌面版森林數據庫系統(tǒng),整合了森林資源的空間與屬性信息,滿足了林業(yè)地理信息的統(tǒng)一存儲,為研究區(qū)林地資源的管理與決策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森林數據庫;嵌入式GIS技術;空間數據;屬性數據
森林空間數據庫目前是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數據庫技術與森林資源管理相結合的產物[1]。數據庫中包括空間數據及屬性數據兩大部分,空間數據主要用來描述林地的分布與位置關系;屬性數據則是用來描述森林數據的屬性,通過屬性數據的語義表述,可以對森林的長勢、種類、多樣性等進行數字化的描述[2]。
陜西省地形復雜,高原平原山地盆地都有分布,森林以水土保持林為主。長期以來,地方的林業(yè)與國土部門經過實地考察,野外勘測,積累了大量的土地利用及森林物種等方面的信息,但這些數據比較分散,且數據的格式及尺度都不盡相同,這就為后期的管理與決策等應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本文通過構建森林數據庫,以陜西省森林資源統(tǒng)計為目標,以縣級區(qū)劃為單位,采用嵌入式GIS技術,構建了桌面版GIS森林數據庫,使空間與屬性數據得到了統(tǒng)一,為后期森林資源的管理與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系統(tǒng)采用客戶機/服務器(C/S)體系結構,在服務器端組建局域網,安裝Oracle 10i數據庫,同時采用ArcSDE作為空間數據引擎,它與Oracle數據庫之間關聯,實現與客戶端開發(fā)平臺的互通。客戶端部分采用嵌入式ArcGIS Engine,對數字化后的數據進行檢查、轉換、更新、查詢、瀏覽及維護等功能,森林數據庫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森林數據庫中的空間數據包括:行政區(qū)劃、居民點以及通過遙感影像解譯得到的土地利用分類;屬性數據主要有森林實地調查得到的林木分類及語義描述。將空間與屬性數據采用ArcGIS進行編輯整合,生成shpfile格式文件,由服務器端Oracle10i導入ArcSDE中,生成研究區(qū)森林數據庫分類表,見表1。數據庫中的數據為矢量數據,它們的屬性包括要素、要素特征及要素內容三個方面,居民點為點狀數據,行政區(qū)劃為線狀數據,土地利用分類為面狀數據。
表1 陜西森林矢量數據分類
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共同組成了數據庫服務器端的數據。我們基于ArcGIS Engine嵌入式組件開發(fā)時,選擇陜西省縣級地名的漢語拼音作為關鍵字段建立兩種數據的連接,得到了帶有空間與屬性統(tǒng)一數據的森林數據庫系統(tǒng)。
基于上述的設計方案,我們在WIN7操作系統(tǒng)中,基于ArcGIS Engine10.2組件包,在Visual Studio 2010平臺中,采用C#語言,開發(fā)出了具有兩層結構的C/S陜西森林資源數據庫系統(tǒng)。圖2為該系統(tǒng)的歡迎界面,界面中包括文件與選項兩個菜單。圖3顯示了系統(tǒng)的主界面,文件菜單具有數據導入、保存、格式轉換等功能。工具欄中包括6個快捷功能:圖層讀取、放大、縮小、漫游、全圖顯示以及圖層識別的功能。左邊目錄管理是對矢量數據的圖層進行分類管理,包括陜西區(qū)域、陜西居民點及陜西邊界三個圖層。右下部為圖層屬性信息查詢,數據庫中整合了森林資源的屬性信息,該欄顯示了與空間數據的語義描述。主界面左邊有一個View Details選項(細節(jié)瀏覽)的選項,細節(jié)描述中包括陜西各市縣的名稱,選中其中某個名稱字段,主界面圖4中的區(qū)域會以高亮顯示,同時右下部會顯示不同土地利用信息的面積,單位為平方米。由圖4中可以看出,這時地圖上部出現帶有選中區(qū)域的選項卡,點擊此名稱選項卡,會出現該區(qū)域土地利用柵格分類圖(見圖5)。
在整個客戶端開發(fā)過程中,主要利用了COM關鍵技術。COM(組件對象模型)是一種以組件為發(fā)布單元的對象模型,這種模型使各軟件組件可以用一種統(tǒng)一的方式進行交互[3]。
本文闡述了森林資源數據庫系統(tǒng)的構建原理,以陜西森林資源管理為例,采用嵌入式GIS技術,開發(fā)了桌面版C/S陜西森林資源數據庫系統(tǒng),避免了從底層開發(fā)網絡應用和空間數據庫訪問的技術難度,為森林資源管理與數據共享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后期的工作中,系統(tǒng)需要增加網絡發(fā)布的功能,最終實現跨平臺、高效率地森林資源數據庫系統(tǒng)。
[1]洪軍,蔡體久.基于GIS的森林分類經營區(qū)劃[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2,30(4):14-18.
[2]Chen W,Zheng J.Re-engineering of the forest stand database:case study of Bilahe Forestry Bureau,Inner Mongolia of China[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8,19(3):231-234.
[3]Rogerson D.COM技術內幕——微軟組件對象模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TP3
A
1674-6708(2015)147-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