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發(fā)展,取決于班級生活的質量;班級生活的質量又取決于班級管理。班級管理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和班級的發(fā)展。新媒體時代給班級工作帶來很多問題。本文從新媒體時代城鎮(zhèn)初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提出中學班級管理可采取成立師生學習共同體、應用“導師制”、設立多班主任制等措施。
城鎮(zhèn)初中班級管理 師生學習共同體 導師制 多班主任制
初中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期,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身心狀態(tài)劇變、內心世界發(fā)現、自我意識突出、獨立精神”加強是這一時期突出的特點。初中生獨特的身心特點,必然帶來獨特的中學班級管理。
在中學教育實踐中,許多人把班級管理看作是一種教師兼職工作,似乎是“人人可為”。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中學生的發(fā)展,取決于班級生活的質量;班級生活的質量又取決于班級管理。
如今互聯(lián)網已成為城鎮(zhèn)初中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QQ、微信、上網等成為中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和知識學習的主要渠道。新媒體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及時性、互動性、時代性等特點,它改變了師生交往的方式,改變了教師的權威,使班級管理工作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新媒體時代城鎮(zhèn)初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
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學校計劃和教育目標的要求,充分利用和調動學生班級內外的力量,進行班級教育任務的組織、指導、協(xié)調、控制等各種活動”[1]。在新媒體時代,城鎮(zhèn)初中班級管理面臨較大的問題,給班主任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
1.信息時代班主任工作壓力大
一方面,班主任要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處理各種和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相關的問題;另一方面,班主任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面臨學生升學的壓力。如一所重點中學的一位初三班主任,擔任兩個班的語文課,每個班每周8節(jié),共16節(jié),還要承擔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連國家規(guī)定的產假都未休完就上班了。而且在重點學校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58~60人,班主任的負擔很重。
另一方面,在新媒體時代,無論什么問題、作業(yè)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答案,教師、班主任的權威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給班主任老師身心更大的壓力。
雖然國家、學校對班主任的津貼有所增加,但更多的責任推向班主任。許多教師不愿擔任班主任工作,使“班主任工作長期處于一個非專業(yè)化狀態(tài),很多人由于工作需要而從事班主任工作,既沒有經過專門的班主任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訓,也沒有前期的思想、心理準備,導致班主任工作處于非專業(yè)化狀態(tài)”[2]。
2.信息時代班級管理片面化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施已經多年,但由于中考、高考的存在,分數“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這種狀況依然沒有改變。老師只看重學生的分數,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課程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改變以前“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地位,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班主任依然是班級管理的權威,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必須服從他(她)的管理,班主任關注的是優(yōu)秀學生,而對一般學生的關注較少。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生表面是服從了,但缺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溝通的便捷,如QQ、短信、微信、飛信等的使用,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外界溝通、聯(lián)系,初中生好奇心較重,易被網絡吸引,不專注學習,成績下降。教師一味高壓,往往適得其反。
3.信息時代班級管理形式單一
我國長期的班級管理形式單一,一位老師擔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往往是從初一帶到初三,要了解學生心靈,如指導學生上網、面對學生早戀;培養(yǎng)優(yōu)等生、轉化后進生;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處理和領導、任課老師的關系、做好和家長的配合工作等等。另外還要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說做一名班主任是很不容易的,做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就更難。其他的科任教師,除完成本學科的教學任務外,幾乎不參與班級管理,很少和學生交心、談心,加上班主任老師有班主任津貼,重點學校更高,而擔任班主任老師的畢竟是少數,收入的不平衡,影響老師們之間的關系,不利于教師的團結,更不利于教師團隊的合作。尤其在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的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名學生的形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
二、新媒體時代中學班級管理的對策
教育不僅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班級管理就如同教學工作一樣也需要一定的智慧。這種智慧就是管理智慧。中學班級管理影響學生的一生,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會有重要作用。中學班級管理者是學校教育活動的特殊教育者,擔負有特殊的教育任務——管理。班主任通過教育進行管理,通過管理進行教育,對整個班級組織負有全部的責任。做一名好的班主任、優(yōu)秀的班主任,必須要有管理的智慧。
1.加強團隊合作,成立師生學習共同體
博耶爾1995年在《基礎學校:學習的共同體》中首次提出學習共同體,他認為:“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必須是:有共同的愿景、能夠彼此交流、人人平等、有規(guī)則和紀律約束、相互關心照顧、氣氛是快樂的?!盵3]
在中學班級學習共同體中,師生之間共同組成一個團體,為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共同交流、溝通、分享,形成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
把學習共同體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具體做法為:班級的所有教師組成一個教師組,教師組對整個班級負責。在教師組管理的班級中組建不同的學習共同體,在不同的學習共同體中有各科任教師、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學習共同體,通過教師集體的指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教師、學生、教師集體平等參與,共同合作、共同融合、共同發(fā)展,共同管理班集體。
在班級共同體中,教師可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對今后的學習都有所幫助,受益終生。在學習共同體中,特別要注重合作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氛圍、體驗合作的喜悅,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各自完成分工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會尊重、會傾聽、會溝通、會分享的學習習慣。
通過學習共同體,教師既有個性的體現,又有合作性;學生既有整體性的發(fā)展,又有個性的表現,學生、教師在不同的基礎上都有所發(fā)展、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2.應用“導師制”
《辭海》中“導師制”的解釋是:“英國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制度。14世紀開始采用。導師對學生兼有教學和輔導的責任,亦有兼顧學生的一般福利和生活行為方面的指導。每一導師指導學生四至十人?!?/p>
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應用“導師制”,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等方面,在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教書育人的新平臺,履行好教書育人的職責,對學生給予指導,包括學習心理輔導、考試心理輔導、情緒情感輔導、人際關系輔導、青春期心理輔導等。
(1)導師的職責
在中學班級管理中運用“導師制”,學校應成立“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校“導師制”的實施進行指導、管理、考核。導師可選擇除班主任以外的科任老師,具有較好的教師職業(yè)道德,中級以上職稱、教學過硬的教師都可以擔任。導師可配合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促使學生在學習、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導師用自己的學識影響學生,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學習計劃的制定、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指導,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導師應主動聯(lián)系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真正的朋友,學會分享他們的喜悅,傾聽他們的述說,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導師還應關心學生成長過程中身心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果心理問題嚴重的,應請學校專業(yè)的心理健康老師給予指導。
(2)具體實施
首先,隨機進行分組,一般一個導師指導一個班的學生不超過10人,學生隨機分組,有意將各種情況的學生混合、交叉分組,可以雙向選擇、搭配結合,老師和學生形成一種特殊的師生關系。其次,導師應嚴格履行導師職責,擔當好導師工作。最后,導師應和班主任、家長建立聯(lián)系。一方面,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中心,班主任應定期召開會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另一方面,導師應和家長多聯(lián)系、溝通,可采取見面、電話、QQ、微信等形式,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指導學生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完成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
“導師制”實施過程中,應填寫學生基本情況表、學期工作計劃表、集體談話記錄表、個別談話記錄表、導師與家長的聯(lián)系記錄表、典型個案分析表等。
(3)導師的考核
導師在聘任期間,主要從德、能、勤、績等方面進行考核。德:主要考核教師師德和為人師表等;能:主要考核導師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的指導;勤:主要考核導師對學生指導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性等,如和學生交流、談心的次數等;績:主要考核導師的工作效果。這是考核的重點。在對導師制的考核上,可進行量化考核。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測評30分: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進行考核。學生測評50分:學生從導師的職業(yè)道德、工作態(tài)度、奉獻精神、能力等方面進行測評,測評成績?yōu)槊恳晃粚W生測評分數的平均值。導師自己測評10分:導師自己根據指導學生的記錄,包括時間、地點、內容、人數等進行自我評價。家長測評10分:家長根據導師平時和家長的聯(lián)系、指導效果等方面進行測評??己说燃壏譃閮?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己丝偝煽?0~100分,評定為優(yōu)秀;考核總成績80~90分,評定為良好;考核總成績60~70分,評定為合格;考核總成績60分以下,評定為不合格。對考核成績優(yōu)秀的,學校可授予“優(yōu)秀導師”稱號,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3.設立多班主任制
“所謂多班主任制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單一班主任而言,學?;虬嗉壐鶕陨砬闆r,決定一個班級由多個甚至所有科任教師共同擔任班主任,共同參與班級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4]
在中學實行多班主任制,學??梢笏械睦蠋煟ㄌ厥馇闆r除外)都擔任班主任老師,每一個班級,由一名教師擔任總班主任,班級的其他科任教師擔任副班主任,共同管理班集體??偘嘀魅呜撠焻f(xié)調各副班主任之間、副班主任和學校、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班級不再由一名老師管理,也不是一名老師說了算,而是由大家共同管理,共同承擔責任,共同付出,共同分享喜悅。
教師擔任班主任,要求每一位教師更加注重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班級管理的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組建師生學習共同體,走班級管理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路。正如班華教授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追逐自己設定的目標,快樂地、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專業(yè)化,是班主任自我發(fā)展的目標,也是班主任自我持續(xù)努力的過程?!盵5]
參考文獻
[1]魯潔.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0.
[2]姚籃.中小學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要性和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4(22).
[3]博耶爾.基礎學校:學習的共同體[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葉建軍,黃金梅.多班主任制—中學班級管理模式新構想[J].教學與管理,2012(4).
[5]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序3).
【責任編輯 關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