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容 錚
惜 物
⊙ 文 / 容 錚
容 錚:本名董玉文,一九八九年出生。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青年文學》《山東文學》《草原》等刊。
我們家的物件,一張犁、一個簸箕、一座鐘表……也總是比別人家用得長久。比如一張犁吧,懶惰的人用完了,帶著濕泥爛草往墻角一扔,下回再用的時候,拉出來一看,大半個犁面都銹跡斑斑了,只好拿磨刀石來磨,越磨犁面越小。我祖父呢,用完了拿回來,要用小刀把泥剃干凈,再用抹布擦一遍,才歸攏在屋角,下面還要墊上一層從別處淘汰下來的硬塑料紙。祖父說,這是從曾祖父那里傳下來的規(guī)矩,老年間人窮,惜物。
這話是我十二三歲的時候聽他說的。之前也可能說過,但我還完全不能理解,也就沒有記住。一到學校放假,我就拎個水葫蘆,跟著祖父下地,坐在地頭上看祖父彎著背脊干活。廢棄的水渠里生滿野草,沒過了我的腰,我就在里面撲騰來撲騰去,摘到一棵特別點兒的植物,就拿在手里玩半天。找不到特別的,就抽狗尾巴草,抽上一大束,回家讓母親給編小貓小狗兒,我母親從小在山里長大,會編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待到祖父直了腰朝我擺擺手,我就隨他一起往堤壩上吹吹風,休息一會兒。一邊喝著水,祖父就想起了一些陳年往事,絮絮叨叨地跟我說起來。
他的記憶是相當破碎的。當然,也是因為偶爾想到某件事,勞累之余隨便說一說,權當解悶,不是正兒八經地口述回憶錄。一個普普通通的老農民,當然想也不會想到什么“回憶錄”之類。所以他一生的經歷,也始終沒有在我腦海里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只不過云山霧罩一般這兒一個山頭那兒一個山頭,最廣大的部分始終是白茫茫一片。仿佛我的祖父一直是在跳躍性地生活,像在寫詩一樣。當然,也談不上“詩意地棲居”之類。臨死之前,有過一個時期,我想他是打算把他的一生對我說一說,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他死之后,我曾打算和祖母、父親、祖父一塊長大的老伙計們好好聊一聊,了解一下祖父年輕時的日子,想要證實一下自己對那段歲月的想象。我猶豫了很久,又終于沒有做成。
農村的風俗,人死之后,他穿過的衣服之類,都要燒化,包括拄過的拐杖、平日里特別喜歡的物件。我祖父平日里沒有什么特別喜歡的物件,所以也就省去了特地在這一方面搜尋的工夫。要說有的話,那就是旱煙葉,所以出殯那天,把他的黃木煙盒,連帶里面半盒搓好的碎煙葉,用剃頭刀裁整齊的一沓卷煙紙,都在墳前燒化了。因為祖父喜歡吃甜食,姑母還特地給他燒上了一盒酥油餅。
家里漸漸沒有了祖父的痕跡。雖然每個人還時不時地想到他,但又都有意無意地在談話之間避開他。最后,想到他的時候也慢慢少起來。
沒有別人的時候,我在堂屋里站著,突然想到,也許祖父還在東堂屋里他那把椅子里坐著,抽著煙。走過去一看,果真也在那里坐著,但又沒有了。我在屋里轉了兩圈,百無聊賴地隨便看看。窗臺上落滿了灰塵,墻角豎著一小捆舊高粱稈,那還是祖父我倆很多年前一起種出來的,那時候有一塊劣質地只適合種高粱。后來修環(huán)湖大道,那塊地已經被無償征用了六七年,自那之后,我們家也就沒再種過高粱。在最后的這捆自家高粱稈旁邊,擺著一個淺瓷碗,碗底躺著一副假牙,上面交叉放置著兩把剃刀。
大概是祖母疏忽了,沒有把假牙給祖父燒過去。不知道他現(xiàn)在怎么吃飯,也不知道現(xiàn)在燒過去,還來不來得及。而剃刀呢?
仿佛雷光一閃,我的腦海里忽然想起,祖父的剃刀,曾經是我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寶貝。每次用完之后,祖父總是慎而重之地把它用布包好,小心地放在高處,放在我踩凳子也夠不到的大櫥的頂部。有好幾年的時間,我經常站在櫥下發(fā)呆,想著怎樣把剃刀拿下來,好好鑒賞鑒賞。我想著,一旦剃刀在手,我必定可以叱咤風云、所向披靡。那時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用鐵錘把燒紅的粗鐵絲砸扁,冷卻之后在磨刀石上磨制匕首。祖父看我磨得專心,有時也忍不住教我兩手,比如怎樣使勁兒才能讓刃口更鋒利,怎樣淬火才能讓匕首更堅硬之類。磨幾下,我還要學著祖父的模樣,用大拇指肚試試刀鋒。當然,始終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我磨制的匕首頂多也就切削個樹葉什么的。所以每當祖父拿出剃刀的時候,我的心里總是涌起一陣欣羨。
通常是快放暑假的時候,某一天的中午,我拎著書包剛跑進家門,就看到大門洞里已經坐好了學文三爺爺,胸前后背披著大圍裙,只露出濕淋淋的腦袋。他和祖父是從小一塊兒玩到大的朋友,年輕的時候一起扛活兒、挑擔、摸魚、干建筑活兒,是祖父老了之后還愿意坐到一塊兒聊天的不多的老人里的一個。祖父正光著背脊蹲在陽溝近旁,脖頸上搭條白毛巾,邊往磨刀石上撩水,邊把剃刀磨得閃閃發(fā)光,祖父眉毛上沾的汗珠也閃閃發(fā)光。
祖母已經把午飯做好。于是我三口并作兩口地把飯扒進嘴里,趕緊順手搓條板凳坐到大門洞子里去了。堂屋里,祖母還在納悶我今天這是發(fā)的哪門子癔癥。
學文三爺爺?shù)拇蟀雮€腦瓜已經锃明剔亮,圍裙上掛滿一縷一縷的頭發(fā)茬兒。祖父右手食指、中指配合著拇指夾緊剃刀,左手大拇指扶住刀背,其余四指緊扣學文三爺爺?shù)念^顱,像打太極拳一般把剃刀一下一下地畫著圓弧,下面,就露出了一塊一塊雪白光亮的新鮮的頭皮,看上去簡直像掃帚掃地一般容易。我心癢難熬,搶上去要試幾把,結果被祖父呵斥住了:“滾一邊去!拉破腦袋拉破手,不是玩的!”我還不服氣:“刀快,我能行!”“行個屁!快上你的學去!”于是我只好訕訕地又坐回門口去了。
等了半天,我終于還是沒能摸上一把,憤憤不平地去上學。
現(xiàn)在,剃刀就擺在我面前的淺瓷碗里,而且是兩把。發(fā)黃的竹棍削成的把手,刻著淺槽,便于剃刀折疊,尾部用棉線封口。刀背銹跡斑斑,打開,刀口卻依舊明晃晃的。我學著祖父當年的模樣,用大拇指肚試試刃口的鋒利程度,是不是該磨一磨了。
十多年來,我東奔西竄,像老鼠一般為生計奔忙,沒怎么關心過祖父的生活。我不再嗜好磨制匕首,也忘了曾經把祖父的剃刀當作寶貝,現(xiàn)在偶然見到它,心里說不清楚什么滋味。剃刀完好無損,但祖父已經不在了。
Column 專欄
⊙ 文學的細節(jié)該如何設計?在準備此文的過程中,我希望查找一下相應的資料,以避免自己因為知識面上的不足而掛一漏萬,然而收效不大。很少有人就這個問題展開論述,是的,它更多地屬于“技術活兒”,是作家們在不斷實踐中的暗自摸索。所以,在這里,我以我在閱讀、寫作中的“個人經驗”談一下我對細節(jié)設計的一般理解。需要申明的是,它,可能僅是一家之言。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