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秦詩歌中被遮蔽的“則”字含義及相關(guān)詩句疏解

2015-11-14 15:53田勝利
中國韻文學刊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楚辭含義詩經(jīng)

田勝利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詩經(jīng)》《楚辭》流傳到今天,研究者蔚為大觀,他們對《詩經(jīng)》《楚辭》的字詞訓詁留存有大量精準到位的見解,對不少單字所作的釋讀已經(jīng)成為確解,然而,仍有少量字詞的含義較為模糊,影響文獻的正確解讀,可以進一步商榷,則字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針對這類問題,若將單字的含義作具體分析,遵循一以貫之的原則,可以成為破解相關(guān)謎團的關(guān)鍵,并還原出詩歌豐富的意象內(nèi)涵。

一 先秦詩辭中“則”字的基本含義辨析

先秦詩辭中出現(xiàn)的則字,除少部分被認定指法則外,古今學者往往把它判為沒有實在意義的連詞,但是,放置于整個《詩經(jīng)》《楚辭》中考察,這種處理方式并不能處處圓通,深層次的意蘊往往受到遮蔽。則的基本含義以及它的引申義豐富多彩,演變?yōu)榫哂幸欢êx的虛詞的走勢也有規(guī)律可尋,值得辨析?!冻o》對于則字的使用總共八次,首見于《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蓖跻葑?

正,平也,則,法也?!?,調(diào)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于天;養(yǎng)物均衡者,莫神于地,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為平以法天,字我為原以法地。言己上能安君,下能養(yǎng)民也。

則字指法則,具有實在意義,王逸注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則謂法,還具有深層的動態(tài)意義,李師炳海先生指出:“則,指按照事先刻畫好的圖案刻畫器物,是合乎規(guī)則的動作?!边@一揭示是正確的,“則”暗含刻劃物體使得均等之義,與屈原字靈均的末尾一字“均”指均衡之義吻合。均,指調(diào),《詩經(jīng)·小雅·皇皇者華》:“六轡既均?!泵珎?“均,調(diào)也?!本且环N調(diào)和使之均衡之義,則字與均都有動態(tài)意義,都是指通過系列動作使物體趨于均等、平衡。

則字指法則,且有動態(tài)劃分使物均衡之義,在構(gòu)形上也能找到理據(jù),《說文解字·刀部》:“則,等劃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貨物也, 古文則。 ,亦古文則。 ,籀文則從鼎?!倍斡癫米?

等畫物也。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今俗云科則是也。介畫之,故從刀。引申之為法則,假借之為 。從刀貝,貝,古之貨物也,說從貝之意,物貨有貴賤之差,故從刀介畫之。

等畫物是一種均衡的狀態(tài),引申為法則。從刀,介畫之是用刀來刻畫,暗含動態(tài),法則之義外,則的動態(tài)劃分之義,是字形本來具有的,對此,尹黎云先生辨析道:

(則),金文作 ,與籀文同,在鼎之側(cè)增一刀。鼎足三立,可謂三分均等,故鼎本有等畫義,增刀以強調(diào)劃分。故則可訓等畫物,引申則有法義。

尹先生指出則字的均等之義來自于鼎的三足,形符刀的作用指強調(diào)劃分之義,是可信的。針對形符刀,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寫道:“刀之所畫者,微分厘豪,忽不可紊也?!辈渴椎兜倪@種劃分之義,是則字本身所附帶的義項。則本義指的是劃分物體使之均等,由此而來,字形擁有兩個緊密相連的基本義,一指等畫物,一指生成等畫物的動作劃分,是名動合體形態(tài)。這種名動相因的情形,在從則得聲的測字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證,許慎《說文解字》:“測,深所至也?!倍斡癫米?

深所至謂之測,度其深所至亦謂之測。猶不淺曰深,度深亦曰深也。今則引申之義行而本義隱矣?!秴斡[》:‘昏乎其深而不測’,高云:‘測,盡也?!吮玖x也?!犊脊び洝?‘桼欲測’鄭云:猶清也。

段注將測與深對比并提,測,深所至是名詞,度其深是動詞,由此可以推斷,從則得聲的測字同樣是名動相因,和“則”一脈相承。

則謂等畫物,故則字的基本引申含義是法則、儀則,這一含義在先秦詩歌中使用廣泛。如《楚辭·大招》:“容則秀雅,稚朱顏只?!蓖跻葑?“則,法也,秀,異也。言美女儀容閑雅,動有法則,秀異于人?!薄叭輨t秀雅”謂容貌儀則秀麗優(yōu)雅。則指儀則、法度在其他典籍中同樣保留較為完好?!缎⊙拧ふ隆?“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zhí)我仇仇,亦不我力?!贬槍t字,毛傳、鄭箋不見考釋,朱熹《詩集傳》寫道:“夫始而求之以為法則,惟恐不我得也?!眲t和人物形象相系,朱熹注指法度儀則是可信的?!洞笱拧ぞd》:“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使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泵珎?“言不失繩直也?!编嵭{:“繩者,營其廣輪方制之正也。既正則,以索縮其筑版,上下相承而起。”則指的是正則,繩子拴系筑版,以上下拉伸的動作夯實土基制造屋舍。

則指法則,且具有動態(tài)意義指向,在先秦詩辭中也能找到相關(guān)的案例,《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蹦┚洹笆莿t是效”,毛傳:“言可法效也?!崩顜煴O壬鷮懙?“則,準則,這里作動詞,即作為準則。效,效法?!崩钕壬慕忉屖菍Φ?,“君子是則是效”中的“是”,充當代詞,是字的這種代指功能至今還保留在成語中,“唯利是圖”即典型代表。末句“是則是效”連稱,則指的是以之為則,效指的是以之為效,二者充當表示動態(tài)意義的動詞,具有一致性。

“則”的法則與劃分之義是粘合于一體的,是兩者的整合,這種情形卻往往受到遮蔽?!冻o·天問》篇:“圓則九重,孰營度之?”王逸注:“言天圓而九重,誰營度而知之乎?”王逸并沒有對則單獨做出解釋,依據(jù)文意推測,則對應而,和這句詩的原意略有偏離。洪興祖《楚辭補注》:

圜,與圓同?!墩f文》曰:“天體也。”《易》曰:“乾元用九,乃見天則?!薄痘茨稀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p>

洪興祖引《易》見于《乾》卦《文言》傳,引《淮南子》語料見于《天文訓》,洪氏盡管將天體、乾卦用九、天則、九重并稱,但其間的聯(lián)系比較疏離,對于正確理解詩句裨益不大。針對此句,姜亮夫先生《楚辭通故》寫道:“言天圓之法有九重也?!苯壬慕忉屖怯械览淼?,但還不夠確切,則字釋為法,在貫通文義時,難免要增字為訓,如此一來,要對“圓則九重”作出合理而準確的釋讀就略顯迂曲。其實,若將則的動態(tài)劃分含義貫穿于中,釋讀往往能變得豁然開朗?!皥A則九重”謂天體規(guī)劃為九重,九重即傳說中的九重天,規(guī)劃是按一定法則劃定物體,合乎詩的原意。

則的動態(tài)劃分含義,在楚辭中不是個案,《天問》:“地方九則,何以墳之?!焙榕d祖《楚辭補注》引劉德的話說:“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痹谶@里,“則”釋為九等,大意得之,但還不夠確切?!暗胤骄艅t,何以墳之”,金開誠《楚辭集注》寫道:“以上二句說:‘禹把土地分為九等,他是怎樣分別的?’”在這里,九則依舊對應九等,值得注意的是,九等之前,金先生綴以“分為”一語,暗含的是“地方九則”謂地作九等劃分,據(jù)此不難推斷,“則”明顯指的是劃分之義。緊隨其后的“何以墳之”,王逸注:“墳,分也。”兩句詩指的是大地作上中下九等劃分,(是)依憑什么劃分的呢?

由此而來,《楚辭》中則保留有“則”字動態(tài)劃分這一基本含義,并且兩處案例都與物象天、地相關(guān),能形成較為穩(wěn)固的搭配,明顯而突出。

則指法則、劃分之義,是名詞、動詞的合體形態(tài),在其他與歌詩相關(guān)的領(lǐng)域也有所體現(xiàn),音樂和詩歌是孿生姐妹,十二律是音樂節(jié)律名稱,排名十二律的第九位夷則,《國語·周語下》記載:“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表f昭注:“夷,平也;則,法也。言萬物既成,可法則也?!币膭t居第九,對應秋天,稱之為萬物既成,《禮記·月令》有這樣的表述:“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則?!笨追f達疏:“夷,平,則,法也。言法度平,故可平民使不貸也?!表f注、孔疏“則為法、為可法則”。則在這里和夷搭配,含有動態(tài)之義,和夷字含義具有一致指向,“律中夷則”,朱彬《禮記訓纂》寫道:

蔡邕《月令章句》云:“孟秋中夷則,長五寸六分小二分。夷,傷也。則,法也。萬物始傷,被刑法也。”高注《呂氏春秋》曰:“夷則,陽律。太陽氣衰,太陰氣發(fā),萬物肅然,應法成性,故曰夷則。”《律歷志》:“夷則,則法也。陽陽正法度,而使陰氣夷當傷之物也?!?/p>

蔡邕注夷指傷,和韋昭注略有不同,蔡邕注本于陰陽學說,年代稍后的高誘注《呂氏春秋》以及《律歷志》的記載都以陰陽學說為根基。針對“夷”字,綜合各種不同的說法,盡管存在分歧,但是夷指平,指傷,或指陽氣衰弱,暗含損減的態(tài)勢是一致的,則有法則、動態(tài)的劃離之義,徐楷《說文解字系傳》:“則,節(jié)也。取用有節(jié),刀所以裁制也。”徐楷的解釋是對的,則引申出節(jié),與夷有相似之處,遵循的是意義相近的組合原則。則、夷、節(jié)的關(guān)聯(lián),《莊子·則陽》首段有這樣的文字:

則陽游于楚,夷節(jié)言之于王,王未之見,夷節(jié)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p>

文字敘述中一個重要的細節(jié)是首句提及的則陽,次句就變成了彭陽,這種稱謂的變換情形在《莊子》全書中是罕見的,則陽是誰?陸德明《釋文》稱引司馬彪的觀點寫道:“名則陽,字彭陽也。一云姓彭,名則陽,周初人也?!背尚⑹璺Q:“姓彭,名陽,字則陽,魯人?!背墒系挠^點在后代得到普遍沿用。尋繹姓、名、字的區(qū)分是傳統(tǒng)釋讀人物的方法,然而這并未解決為什么稱呼的變換現(xiàn)象,要回答這個問題,結(jié)合人物稱謂含義或許能提供一條線索,“則陽”之“則”引申可指節(jié),和人物稱謂“夷節(jié)”之名同,則、夷、節(jié)是義近組合模式,故以則陽配夷節(jié)。“彭陽”之“彭”指盛大貌,《詩經(jīng)·齊風·載驅(qū)》:“‘行人彭彭’高亨先生注:‘盛多貌’。”“王果”的姓、名含義同樣可指“盛貌”、“飽貌”?!稄V雅》:“王,盛也。”《逍遙游》:“三餐而反,腹猶果然?!背墒?“果然,飽貌”。彭、王、果同樣是義近組合模式,故第二次對話場景出現(xiàn)時,變換以彭陽配王果。則陽配夷節(jié),彭陽配王果,合乎《莊子》的虛擬化人物設(shè)置,不必用歷史人物坐實。由此而來,不難想象在《莊子》里,則、夷、節(jié)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

夷則的命名方式在其他律呂中也可以見到,《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其音徵,律中蕤賓。”蕤指五月草木茂盛貌,蕤,《說文解字·艸部》:“草木花垂貌?!倍斡癫米?

引伸凡物之垂者皆曰蕤,冠綏系于纓而垂者也。禮家定為蕤字。夏采建綏,王制大綏小綏,明堂位夏后氏之綏,襍記以其綏復,鄭君皆改為綏字,謂旄牛尾之垂于杠者也。讀如冠蕤,蕤賓之蕤?!栋谆⑼ㄕf》蕤賓曰:“蕤者,下也。賓者,敬也?!?/p>

段注是可信的,蕤是草木果實下垂貌,《白虎通說》蕤指下,是據(jù)草木形態(tài)而得。賓,敬也,是以下敬上,蕤賓連稱,遵循的同樣是意義相近的組合原則。

二 先秦詩辭中“則”字含義的演變及相關(guān)意象

則字在詩歌中使用廣泛,除了法則、劃分之義外,虛化是一種普遍的趨勢,澄清虛化的“則”有利于更好的解讀相關(guān)詩歌意象。針對“則”的這種演變走向,尹黎云先生寫道:“(則)字虛化為連詞,也表示以上文的語意為法則,推出應有的結(jié)論來?!边z憾的是,尹先生并沒有把則字的虛化意義和實在意義的關(guān)系明晰化,略顯籠統(tǒng),則字虛化之后,連接情形有多種,和本來意義有哪些具體聯(lián)系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具體案例入手。

《邶風·新臺》:“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敝祆洹对娂瘋鳌?“言設(shè)魚網(wǎng)而反得鴻”,鴻則離之指的是鴻卻鉆了進來,所求與所得不一致,暗含向預料相反方向轉(zhuǎn)變,則字對應的是轉(zhuǎn)折之義?!冻o·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王逸注:“言月何德于天,死而復生也?!蓖踝t為而,是由衰沒的情形變?yōu)樯鷻C勃勃的局面,帶有轉(zhuǎn)折意味。從某種意義上講,則的轉(zhuǎn)接意味,與則字指劃分之義是密不可分的,劃分是一種隔離狀態(tài),轉(zhuǎn)折是一種背離狀態(tài),二者具有一致的語義指向。則字的劃分含義,使得在后來演變?yōu)檫B詞時,往往伴隨隔離意象,于《詩經(jīng)》里可以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洞笱拧ふ皡n》:

瞻彼卬天,則不我惠。

孔填不寧,降此大厲。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賊蟊疾,靡有夷屆。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首兩句,鄭玄箋:“仰視幽王為政,則不愛我下民,甚久矣天下不安,王乃下此大惡,以敗亂之。”鄭箋于字句的解讀十分含混,則字原封不動保留,針對“則”,歷代學者基本上都以語辭視之。則嵌入詩句,陳子展先生釋讀道:“仰望著昊天,就不惠愛我?”言外之義,則字連接的是轉(zhuǎn)折走向,如此一來,則字的含義就顯得十分空靈?!对娊?jīng)》中表示轉(zhuǎn)折意味的連接語還有“而”字,《陳風·宛丘》首章是這樣的:“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蹦﹥删渲傅氖恰皩嵲谑钦媲橥度?,卻沒有什么希望?!倍硎镜氖寝D(zhuǎn)折走向?!岸焙汀皠t”功能義同樣標示為轉(zhuǎn)折,為什么《大雅·瞻卬》首兩句選用則卻不用而字連接呢?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應在于則字本身暗含隔離意象使然,則指用刀刻而創(chuàng)造出等畫物,用刀刻是使物隔離等分開來。則字不僅在這里充當?shù)氖且粋€轉(zhuǎn)折連詞,更有一定的實在意義蘊藏于間。昊天與不我惠之間,以則字連接,則字指的正是分開、分離之義,首兩句謂昊天背離于我,不惠顧我。天與人之間,用則連接且表達背離之義,二者能形成較為穩(wěn)固的搭配,《詩經(jīng)》中較少例外?!洞笱拧ぴ茲h》篇每章的最后四句是這樣的:

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群公先正,則不我聞。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毛傳、鄭箋、朱熹《詩集傳》對“則”字沒作注釋,楊樹達先生將此處的則字:“(歸為)承接連詞,表文中對待之關(guān)系?!眲t引領(lǐng)對待關(guān)系的揭示是對的,但具體的對待關(guān)系如何呢?還需要落到實處來分析,“昊天上帝,則不我遺”條目下,鄭玄箋:“天將遂旱餓殺我輿?”馬瑞辰辨析道:

遺當讀如問遺之遺。廣雅釋詁:“問,遺也。”“遺,與也?!迸c人以物謂之問,亦謂之遺。鄭風“雜佩以問之”,問即遺也。與人相恤問亦謂之遺。此詩“則不我遺”猶第五章“則不我聞”,聞當讀問,問猶恤問也。六章“則不我虞”,廣雅釋詁:“虞,助也。”正與四章:“則不我助”同義。遺、聞、助、虞,義皆相近。

遺、聞、助、虞語義相近,指幫助,馬氏的辨析是可信的,它們相連的物象也具有相似性,二者可以相互印證。“昊天上帝,則不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虞”,兩句中的共同主語都是上帝,上帝是整個動作的實施者,昊天拋離民眾而不顧及下民,則字起連接作用時,暗含分開、分離之義。“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群公先正,則不我聞”,這里的共同主語都是群公先正。群公先正是人類社會的精英,擁有和昊天一樣地位?!皠t不我助、則不我聞”是他們遠離民眾之義。由此不難想象,在《詩經(jīng)》中,當則字前的施動者是昊天等物象時,往往伴隨背離、隔離意象,這種背離、隔離意象與則字本身的基本義“劃分”是契合的。

了解“則”字伴隨有分離、隔離意象,有利于深化部分詩句內(nèi)蘊的發(fā)掘,《衛(wèi)風·氓》末章是這樣的: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則,毛傳、鄭箋、朱熹《詩集傳》等均未加以解釋,視為語辭也可以成立,追根究源,則字在這里仍附帶分開義。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和楚辭“圓則九重”句式相近,謂淇水分開必然有岸,隰雖迂闊終究有泮。王先謙寫道:

詩即目為喻,言淇水之盛,尚有岸以為障,原隰之遠,尚有畔以為域,今復關(guān)之心,略無拘忌,蓋淇、隰之不足喻也。

王氏提及淇水盛大、原隰長遠,是一種隔離狀態(tài),淇有岸,隰有畔,暗含有盡頭,言外之意,我和你的情感隔膜愈來愈大,悲慘的生活應該有個結(jié)束了。選用則字連接淇與岸、隰與泮,分隔意義對應情感隔閡是潛在的深層次寄寓,一般不易覺察。

如果說則指劃分之義,在演變虛化時往往和隔離意象相伴,那么,則的法則之義在后代的演變中同樣是明顯而突出的,《爾雅·釋詁》寫道:“則,常也?!惫弊?“常法耳?!背7?,相當于經(jīng)驗性、慣例性規(guī)律,“則”虛化之后,常法、法則之義仍是依稀可見的?!洞笱拧ふ裘瘛菲?“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痹娋渲^古人之言,柔軟(依據(jù)常法就)吃掉,剛硬(依據(jù)常法就)吐出來,這里的則可不用譯出,暗含有依據(jù)常法的含義。

《大雅·皇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一連三次出現(xiàn)則字,陳子展先生釋讀為:“依他的本心就能友愛,就能友愛他的阿兄,就增加他的福慶?!眲t相當于就,陳先生的解釋大意得之,但還不夠確切,毛傳:“因,親也。……篤,厚?!薄耙蛐膭t友”謂親仁之心按照常例友愛,后面兩句謂按照常法友愛他的兄弟,按照常法乃能得到厚報,則仍然指可按照常法。則字的含義在上述案例中,指的都是按照某種常例,據(jù)此推測出一定的結(jié)果,類似的例子很多。

明乎則字的法則含義演變走向,對于部分誤解的詩句釋讀也能達到明晰,《齊風·雞鳴》:“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毛傳:“蒼蠅之聲,有似遠雞之鳴。”朱熹《詩集傳》:“欲令君早起而視朝也。然其實非雞之鳴也,乃蒼蠅之聲也?!眲t字在這里較為特殊,注釋家基本認定為代指詞之,和后面的之對應,這種語義表達就這首詩來看,解釋也可以圓通,但是,如果把則的這一含義放到整部《詩經(jīng)》中考察,則字的具體解釋還需詳細考究,以“之”釋“則”,于其他典籍中不見用例,若用則指按照某種慣例之義加以審視,遵循一以貫之原則,這句詩的解釋就渙然冰釋了,“匪雞則鳴,蒼蠅之聲”當指“不是雞按照慣例在鳴叫,而是蒼蠅的聲音”。這種釋讀在同首詩中可以找到內(nèi)證,第二章寫道:“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泵珎?“東方明則夫人纚笄而朝,朝已昌盛則君聽朝。見月出之光,以為東方明?!笔拙洹皷|方則明”稱作東方明,毛氏直接隱去了中間的則字,鄭玄箋、朱熹《詩集傳》亦未出注,“則”同樣指的是按照某種慣例之義,詩句謂“不是東方按照慣例明亮了,而是月亮發(fā)出的光明?!薄对娊?jīng)》里“匪雞則鳴”、“匪東方則明”兩處“則”字,盡管用“之”來替代不影響詩句意義的通順,但是還原它的真實原意是必要的,仍然需和“法則”這一基本含義相互貫通。

則演變?yōu)樘撛~,有時意義確實空靈,《廣雅》:“則,即也?!蓖跻督?jīng)傳釋詞》辨析道:“則者,承上啟下之詞,《廣雅》曰:‘則,即也。’字或通作即?!眲t字虛化,可指即、就或“相當于”之義。如,《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眲t字這種含義的演變走向,往往還以組合形式出現(xiàn)。如,《小雅·鴻雁》:“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末兩句,鄭玄箋:“此勸萬民之辭。女今雖病勞,終有安居?!庇喙谟⑾壬鷮Υ擞胁煌娊?,謂:“吃盡辛和苦,哪是安身地?”鄭玄、余冠英先生皆未提及意義空靈的“則”,相比之下,余先生更得詩歌原意,將“則”字含義融入余先生的見解,末兩句可直譯作:“雖即勤勞,究竟在哪兒安住院宅呢?”

總起來說,《詩經(jīng)》《楚辭》保存著大量運用“則”的案例,古今注往往以語辭視之,“實詞虛化一了百了”是這種處理方式流行的原因,如此一來,詩歌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也就難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掘。則字虛化是客觀事實,但虛化是一個歷時漫長的過程。還原先秦詩歌中“則”字的內(nèi)涵,不能過于簡單化,而應該探尋“則”字的多種意義表達,尤其是則字虛化所承載的意義功能還需在原來的基本義中找尋答案,無論則字是指“按慣例、常法”之義,還是完全演變?yōu)闊o實在意義的連詞,都是遵循則字基本義而得,圍繞法則、劃分兩個基本含義展開,順著兩條線索衍生,是有跡可循的。

[1]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李炳海.屈原名與字、姓氏與名字的縱橫關(guān)聯(lián)[J].中國文化研究,2013(春之卷).

[3]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5]尹黎云.漢字字源系統(tǒng)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6]王筠.說文解字句讀[M].北京:中華書局,1988.

[7]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國書店,1994.

[8]阮元???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0.

[9]李炳海.詩經(jīng)解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0]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屈原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1]孔穎達.禮記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2]朱彬.禮記訓纂[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3]徐楷.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4]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5]楊樹達.詞詮[M].北京:中華書局,1954.

[16]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7]郭璞注.爾雅[M].北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18]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19]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20]余冠英.詩經(jīng)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21]李炳海.清華簡耆夜與詩經(jīng)相關(guān)詞語——兼論詩經(jīng)科學體系的建立[J].文史哲,2014(1).

猜你喜歡
楚辭含義詩經(jīng)
Union Jack的含義和由來
《詩經(jīng)》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jīng)·鄭風·野有蔓草》
每個袋子里總有壞土豆
巧用《詩經(jīng)》解難題
愛過的人會殊途同歸
朝華已披 夕秀方振
以《詩》釋《騷》
詩與歌
《詩經(jīng)》掇藥等二則
宝山区| 锡林浩特市| 江西省| 南丰县| 康平县| 富川| 黄冈市| 古交市| 南郑县| 松滋市| 达拉特旗| 永善县| 金华市| 县级市| 玉屏| 图片| 塔城市| 辽阳市| 舒兰市| 松溪县| 都昌县| 明光市| 永吉县| 内丘县| 晋州市| 迭部县| 泰宁县| 和田县| 上饶市| 岳池县| 土默特右旗| 永寿县| 铁力市| 河源市| 绍兴市| 蓬溪县| 政和县| 乐陵市| 内乡县| 临邑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