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頁芳
【摘 要】生物在初中是必修的一門學科,而生物實驗對初中生物的教學,以及學生認識和研究生物這門學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生物實驗是生物科學的一個重要基礎,尤其是在新課改的教育模式下,對初中生物教學采用一定的實驗,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水平。因此,如何使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它的作用便成為了文章研究的重點。顯微鏡在初中生物實驗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對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的課堂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顯微鏡實驗;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所具有的實驗性很強,而生物這門學科中的重要理論很多都是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的。初中生物的很多實驗,如觀察葉表皮氣孔等都需要用到顯微鏡,所以人們就將這些會用到顯微鏡的實驗統(tǒng)稱為顯微鏡實驗。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課堂教學是一種有效的生物教學方式,實驗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所以人們應該仔細的觀察和思考顯微鏡實驗是如何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發(fā)揮作用的。
一、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課堂的重要性
實驗是人類對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實驗教學是一種認識的活動,是圍繞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導教學思想的一種教學方式。顯微鏡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其發(fā)揮的作用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它不但改變了自己在傳統(tǒng)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輔助地位,而且成為了現(xiàn)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的理解和鞏固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并形成生物學概念。顯微鏡實驗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科學態(tài)度的一種有效途徑。在進行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獲取生物知識,體會實驗當中所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提高自身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課堂教學對生物教學和學生學習生物來說非常的重要。
二、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相關調查
對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是否使用了顯微鏡實驗進行大量的相關調查,能夠有效提高相關教育者對顯微鏡實驗的重視和運用。
以某一所中學七年級的兩個班級為調查對象,通過對比生物教學中有無顯微鏡實驗學生的生物成績,如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的及格率(分數(shù)≥60)和優(yōu)秀率(分數(shù)≥80)都有顯著提升。這個調查結果表明初中生物教學采用顯微鏡實驗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顯微鏡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創(chuàng)造實驗觀察生物進化論的過程中,靠的不是過人的聰明才智、也不是超強的理解力,而是對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所具有的精細的觀察能力,這充分的體現(xiàn)了觀察能力在生物實驗當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在顯微鏡實驗中,學生出于好奇和好動的心理,會積極動手操作實驗,并對實驗過程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這一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十分有利。
2.增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當中,興趣是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如果學生對某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這種興趣便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由于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真實等特點,所以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和好奇。有了興趣和好奇心,學生便會產(chǎn)生想要親自動手操作的心理愿望,教師自然會極力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通過顯微鏡實驗,能夠增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學習生物的水平自然會得到顯著提升[3]。
3.提升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在初中生物進行顯微鏡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問為什么,讓學生積極分析實驗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并分析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積極動腦思考,分析并概括實驗中所用到的生物知識理論,這樣學生便能逐漸的提升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四、總結
既然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就應該對生物實驗給予特別的重視,尤其是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所以文章特別強調了顯微鏡實驗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采用顯微鏡實驗對初中生物教學有很多好處,文章只是提到了其中的極小一部分。對于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課堂,人們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思考,以便于顯微鏡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未來的發(fā)展道路更長遠、更寬廣。
參考文獻:
[1]陳建中.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的課堂觀察和思考[J].新課程(下),2011,12:174-175.
[2]於琳雅.初中生物實驗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