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蓮
閱讀是語文的中心,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中國浩如煙海的典籍、燦爛的文明都是通過漢語言文字記載下來的。讀書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過程。它的意義不只在于知識的獲取,更在于提高一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只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書,學生課外閱讀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書,培養(yǎng)較強的語感等方面著手。語文閱讀要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加強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需要。加強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意義十分重大。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又以對閱讀教學的關注最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在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競爭強烈,我們要有較強的獲取、匯集信息的能力,以適應這個社會。學生應該努力擴大閱讀量,不斷地提高自己。
作為老師,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正確地去閱讀。
興趣是所有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應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文章的閱讀中應要求學生能夠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要求學生多閱讀的同時,自己應該先樹愛閱讀的榜樣。給學生樹立一個愛閱讀的榜樣,再鼓勵學生去閱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學同一時期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讀書的心得。
(一)開展師生、家長共讀活動。作為課外閱讀的指導者,教師要堅持將讀到的好文章介紹給學生,將積累下來的期刊借給學生,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多讀書。經(jīng)常組織師生讀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書,擇時開展讀書研討,讓教師在交流中掌握學生的讀書愛好,讓學生有機會在家長面前充分展示讀書的才能。
(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活動。搞一些美文推介活動。.文摘和讀書筆記的交流活動等。定時組織開展“成語接龍”、讀后感展覽等活動,并開展課外閱讀星級評定,將課外閱讀的質(zhì)和量作相應的規(guī)定,分別設為一星到十星的等級,只要達到相應的目標,及時定級或升級。
(三)組織編輯手抄報。手抄報集學生的讀書、編輯、繪畫、書寫能力于一體,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讀書所得。每次安排手抄報內(nèi)容時,教師要根據(jù)主題,提出相關的編輯要求,有意識地指導有關課外讀物中的內(nèi)容。學生按照要求,發(fā)揮自主作用,尋找相關的課外讀物,完成手抄報的編輯。定期評比,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多讀書、多積累、善于收集的好習慣。
每次朗讀前,教師都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如: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細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熟讀:反復誦讀,積累詞、句、段;精讀: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語氣、語調(diào),從而加深感知、領悟。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guī)定學習的課文外,其余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余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要養(yǎng)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蘇東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閱讀也不例外,好的方法和技巧在閱讀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比較性閱讀。著名教育家馬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fā)現(xiàn)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不可忽視的,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課時聯(lián)系舊課,實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遷移,收到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在小學教材中,相同體裁而主題不同的作品,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作品,都可以通過比較閱讀方法來理解其內(nèi)容;2.文體性閱讀。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體裁廣泛,題材豐富多彩,有散文、詩歌、記敘文、寓言、神話、童話等,體裁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所以不同文體的作品閱讀方法也不同。如:寫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的語言、行動、心理神態(tài)、品格等進行分析理解,寫景的文章應抓住從哪些方面描繪的哪些景色。寓言、神話要抓住蘊含的哲理和啟示等。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把讀書講練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適宜的活動形式,設計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的活動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結束語:
人是在大量的閱讀中被潛移默化的,知識需要一點一滴地汲取,然后才能慢慢地進步。總之小學階段是閱讀的啟蒙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準確的感知此階段學生的特點,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