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治理現代化拓展了服務型黨組織發(fā)展空間

2015-11-16 01:50馬國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服務型黨組織治理現代化黨的建設

摘 要:黨的十八大站在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進一步推進黨的現代化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了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重大命題,賦予基層黨組織以新的職能和使命。然而,礙于產權物權事權的約束,有些黨組織沒能有效融入服務客體的治理結構、業(yè)務過程或關鍵環(huán)節(jié),仍然嚴重存在組織設置懸浮化、工作方式形式化、服務載體口號化現象,導致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進展比較遲緩。本文基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認為現代治理機制為黨組織有效融入服務客體并展開服務,拓展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和建設路徑。各級黨組織應該抓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佳契機,突破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瓶頸制約,構建二者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長效機制,開創(chuàng)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治理現代化; 服務型黨組織; 黨的建設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4.025

中圖分類號: D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5)04-0101-06

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中央基于黨的歷史方位深刻變化提出的重大命題,也是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對我們黨實現執(zhí)政方式現代化,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有效回應時代條件下的新形勢、新挑戰(zhàn),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各地在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建設方式和“五服務”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路還不夠寬,進展也不夠快,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尤其是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許多方面還有相當大距離。因此,我們應該在剖析原因、找準癥結的基礎上,抓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佳契機,突破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瓶頸制約,構建二者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長效機制,開創(chuàng)現代化發(fā)展的新階段和執(zhí)政黨建設的新局面。

一、當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遇到的瓶頸制約

從邏輯和趨勢上說,黨的十八大以后,各地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理應有更大進展,有許多新的突破。然而,目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情況不容樂觀,建設的廣度和深度都比較遲緩,服務的規(guī)模和質量也不是很好,有些地方、領域和單位甚至停滯不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大面積存在的組織設置懸浮化、工作方式形式化、服務載體口號化,多數服務型黨組織的工作在淺層次徘徊。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三個難題”的制約所致。

1.權屬約束帶來的融入難題

從邏輯和規(guī)律上說,執(zhí)政黨推動發(fā)展、服務群眾,應該以融入服務客體的治理結構和運行過程,成為其內生性的核心變量為前提。黨的要素只有在客體生產經營過程特別是關鍵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作用,才能做到服務及時、到位、有效。否則,許多服務都可能是簡單、被動和表層的,既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也難以發(fā)揮黨組織的作用??墒牵谑袌鼋洕兔裰髡螚l件下,隨著全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資源和社會組織的權屬界限越來越明晰,已經成為機構和個人社會活動的主要法律邊界。愈益明晰的產權物權事權界限,不但嚴格約束了政府、企業(yè)和個人的行為,同時也成為束縛黨組織融入服務客體的最大障礙。那么,這種障礙能否跨越?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黨組織融入服務客體,本質上是一種權力關系調整,通過相關法規(guī)或合同契約等方式的確權,是可以跨越權屬融入服務客體的。

然而,由于有些地方和單位黨員干部思想不夠解放,對現代治理的內在機理認識膚淺,所以,對突破權屬束縛抓黨建束手無策。他們既缺少跨越權屬設置黨組織的膽略,也沒有依法融入服務客體的措施,導致當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步履艱難。一方面,有些客體法人對黨組織的融入有恐懼和戒備心理,擔心黨的要素融入是一種政治監(jiān)督,會束縛自己的生產經營。因此,他們找出多種理由或托詞,不想讓黨的要素融入。另一方面,有些黨組織對融入服務客體有為難情緒,怕突破權屬界限違反政策,造成某種政治影響或社會動蕩,給發(fā)展環(huán)境和個人前途帶來重大影響。因此,他們也提出諸多敏感和難點問題,不想主動融入服務客體。這樣一來,不但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進展比較遲緩,而且有些黨組織浮著在客體的表層,只在外圍開展一些“代理幫辦,跑腿學舌;送點米面,干點零活”等幫扶活動,起到的也只是志愿性的服務作用。

2.傳統(tǒng)習慣帶來的服務難題

我們黨過去長期生存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計劃經濟時期,特殊的外部環(huán)境和艱巨的任務使命,以及受原蘇共黨建模式的深刻影響,使得我們選擇了以管制、統(tǒng)治為主要特征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在革命根據地和建國初期,這種方式對我們黨創(chuàng)建秩序、整合資源、動員力量,取得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確實起了重要作用。長此下來,就形成了一種明顯的“路徑依賴”,有些黨員干部習慣了管制式領導方法,總是用強制命令動員群眾、管控社會,不愿意也不會通過引導、協(xié)商、服務等方式聯系和服務群眾。然而,經濟基礎畢竟決定上層建筑,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政治發(fā)展必然要從人治、集權和管制走向法治、分權和服務,黨的執(zhí)政方式和領導方式也必須相應地進行改革。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就是黨的歷史方位深刻變化后,我們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矛盾,推進執(zhí)政方式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們黨建設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這種轉折,對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適應這種深刻變革,在“五服務”方面探索新路徑、開創(chuàng)新局面。

但是,長期形成的“路徑依賴”使有些黨員干部對此不習慣、不適應,對服務的豐富內涵了解不多,不會用服務的路徑和方式領導群眾。有的不想服務,認為我們黨是人民群眾的救星和領袖,群眾必須聽黨的話、跟黨走,否則,既不能富裕,也不會幸福。在他們看來,建設服務型執(zhí)政黨顛倒了黨與群眾的關系,有些群眾會越來越不聽黨組織的話,并對黨的執(zhí)政地位構成較大威脅。有的不愿服務,覺得服務都是被動的給予,而我們黨沒有那么多服務群眾的資源,長期服務群眾可能會陷入無米之炊的窘境。更何況,我們被動地為群眾和社會服務,會降低黨組織的權威和魄力,也很難換回來相應的回報,搞不好還可能費力不討好。有的不會服務,感覺過去從來沒用服務的方式管控社會,現在使用這種方式很難操作,有些政策界限也不好把握,不如用強制命令的方法來得快。

源于上述原因,當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雙軌制”現象比較普遍,形式主義、名不符實的服務型黨組織居多。人們在媒體上或到基層去會經??吹?,有些黨組織名義上是服務型的,可一點服務的色彩和元素都沒有,抓工作還是強迫命令那一套;有些黨組織融入服務客體后不會工作,不知道服務什么和怎么服務,生產經營與黨的建設仍然兩層皮;有些地方和單位的服務型是運動式、口號式的,每年提幾個新口號,定期搞幾次活動,就算完成了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任務。這樣的服務型黨組織,不但服務的層次淺,而且活動的次數少,很難談得上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3.運行機制帶來的操作難題

建設服務型執(zhí)政黨和服務型黨組織,是我們黨執(zhí)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的重大調整,必然帶來工作運行機制的重大變革。盡管我們黨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工具,黨組織每天的工作幾乎都是在為人民服務,但服務型黨組織畢竟是一種新型組織設置形式,有其獨特的內在機理和運行規(guī)律,因而需要新的運行機制與之相適應。倘若依然沿用陳舊的管控型運行機制,那么服務型黨組織就可能因為異己的程序和流程而處于空轉甚或癱瘓狀態(tài)。所以,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急需配套相應的運行機制,以帶動這種新型組織的運轉及其功能的發(fā)揮。這不但是黨的制度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而且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迫切要求。

遺憾的是,雖然進入本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后,各地就在探索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新路徑,重構農村、企業(yè)、社區(qū)黨組織影響社會的新格局,并且逐步形成了“一個組織,三個關系”的河北省青縣模式[1]、“三位一體”的黑龍江省佳木斯模式[2]、“四議兩公開”的河南省鄧州模式[3],但由于缺少科學的運行機制與之相適應,所以,全國服務型黨組織至今沒有幾個可供復制的樣本。即使是中組部制定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意見,也沒有就此做出可行的規(guī)定。服務型黨組織的制度現代化滯后,帶來兩個明顯問題:一是“制度盲區(qū)”屏蔽了信息傳遞。制度缺失造成主客體都無所是從,情況溝通和信息交流也不暢,大家既不知道哪些機制管用,也不懂得創(chuàng)建哪些管用機制,致使服務型黨組織始終沒能走出表面化、形式化的誤區(qū)。二是“機制短路”阻斷了協(xié)同互動。機制滯后導致主客體之間經常出現尷尬局面,主客體都不僅不知道應該做什么,而且不知道應該怎么做,大家都在焦慮地觀望、急切地等待,根本無法形成有序的互動合作。

分析表明,突破當前制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三個難題”,根本出路在于把推進治理現代化與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有機統(tǒng)一起來,以現代治理的科學理念、機制和方式,重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目標和路徑。只有這樣,才能破解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難點與困境,使之真正在“五服務”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治理現代化拓展了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空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深刻揭示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在聯系:執(zhí)政黨作為服務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有效工具,必須主導國家治理現代化及其進程,二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之中。這既是民主政治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人民利益的本質要求。進一步說,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為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拓展了建設空間;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又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各地抓住治理現代化的有利契機,加快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進程,促進黨的執(zhí)政方式現代化?,F代治理機制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啟示和統(tǒng)帶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多元主體的組織結構,為黨組織融入拓展了空間

現代治理的首要特征是主體結構開放和多元,它“既包括政府機制,同時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機制。隨著治理范圍的擴大,各色人等和各類組織得以借助這些機制滿足各自的需要”[4],因而“一主多元”和“多主多元”的主體結構都存在;而且,由于主導主體與參與主體之間的角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又使得主體結構的動態(tài)性、復雜性更加明顯。那么,一項治理的主體結構是先在的還是后生的?回答肯定是后者。道理在于,多元主體的合作作為現代治理的突出特征,是由某些外在主體融入一項治理結構之后才形成的。這是統(tǒng)治與治理的根本區(qū)別所在。現實生活中,外在主體融入被治理單位的主體結構,理由和渠道多種多樣,凡是被治理單位所接受的都可以成立。國際金融、開發(fā)組織推動欠發(fā)達國家發(fā)展,是以貸款、捐助、扶持等理由融入并合作的;而非政府組織融入公共服務過程,則多數是以合同承包、購買服務、志愿服務等理由介入的;黨組織融入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更是以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黨政機關幫扶、黨員應聘錄用等理由實現的。不難發(fā)現,現代治理機制的開放性主體結構,既是這個機制形成和運行的重要基礎,也是其優(yōu)勢和效用的組織保障。只要被治理單位的權力主體同意,各種理由和方式的多元治理結構都可能形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社會處于高度分工和分化狀態(tài),社會活動主體的獨立性、自主性越來越強,并且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因而協(xié)調集體選擇和一致行動非常困難。不論是在國際還是在國內,由于每個主體發(fā)生作用的著力點不同,經常會出現治理的‘碎片化現象。不要說在各主權國家之間,即使是在同一社區(qū)的基層組織之間,協(xié)調多元主體的行動也很不容易。不過,自從人們創(chuàng)造了現代治理機制,不同主體之間的聯合行動就有了可能,并且各領域、各方面都可以運用這種機制。第一,現代治理雖然需要權威,但這種權威并非一定是政府,贏得認同的其他主體也可以主導或參與治理;第二,現代治理的主體既可以是公共機構,也可以是私人機構或公私機構的合作,跨越權屬的合作共治是其獨特優(yōu)勢;第三,現代治理是個互動的合作過程,各主體通過協(xié)商、伙伴關系、確立認同和共同目標等合作方式,協(xié)同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控。因此,現代治理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相互協(xié)調,互動共進”,“在多元社會中尋求最大社會公約數,在多元共治中強化核心治理力”[5]。

從實踐情況看,黨組織“五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取決于黨的要素融入服務客體的深度和廣度。只有真正融入客體的治理結構、業(yè)務過程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其提供的服務才能精準、及時和有效,才能切實解決客體生產生活的現實需要和當務之急。以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之所以遲緩,關鍵是權屬界限的束縛沒能打破,黨組織找不出恰當理由和方式融入服務客體,總是懸浮在其表層和外圍開展活動,因而服務不到點子上、關鍵處,績效也始終不是很好?,F代治理作為多主體互動共治的合作機制,突破了黨組織融入服務客體的權屬約束,從而為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拓展了廣闊空間。

2.合作多贏的本質內涵,為黨組織服務提供了根據

古往今來,跨權屬特別是主權產權事權實施的管控行為,其造成的后果不外乎有掠奪、剝削和治理(合作)三種形式。通常情況下,剝削源于奸詐,掠奪生于強權,這兩種行為不帶有任何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基于主權者同意和自愿而達成的治理(合作),才具有公平性和合法性。而現代治理之所以是公平、合法的行為,就在于它是以融入方支付合作的交易費用為前提的。沒有交易費用作為融入成本和合作條件,任何基于共贏目標的治理合約都難能成立,成為了實質上也或是侵略或是剝削。當然,因于社會各領域分工和勞動形式不同,這種交易成本的現實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根據現代治理的性質及其功能,可以把這種交易成本抽象為“服務”,用以表征、比較和量度不同社會領域的治理的交易成本。這意味著,服務可以類比經濟學語境中的“勞動”,人們借助這個分析工具,可以對社會政治領域的交易、合作的過程進行透徹剖析,從而本質地把握現代治理的內在機理和運行規(guī)律。

從實踐觀察,在一個具體的治理結構內部,雖然主體之間的地位理論上是平等的,但各自的行為偏好則大不相同。這取決于各類主體的性質及其目標。把偏好不同的行為主體整合到一個聯合行動之中,實踐中必須以某種代價為中介和紐帶。不論是治理的核心主體還是參與主體,合作的合法性和權威性既源于其價值取向,更源于治理績效及其對主體的需求滿意度。凡是服務目標得到各方主體認同,對政策措施和治理方式達成共識的,都可能被接納。一方面,現代治理是參與式幫助和介入式合作,是以融入方提供服務為前提實施的參與性合作。多贏的價值取向使得多元主體甚至存在某種利益分歧時,也能促進多方合作,因而是人類面對尷尬處境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外在主體在不干預治理對象主權前提下參與的治理,本質上是一種積極給予和善意幫助。這種體現了主體預期目標和價值追求的合作,自然能贏得治理對象的理解和認同。基于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即便是在作為參與主體融入某些治理過程的時候,黨組織也是以提供服務為旨歸的。特別是在參與類似于“兩新組織”治理的時候,黨組織只有提供有效服務才能做到真正融入,只有真正融入才能實現共同治理目標。由此可見,通過提供服務融入治理結構和治理過程,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實施有效引導與合作,應該是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路徑。

那么,服務作為黨組織融入客體的交易成本,與現代治理機制的結構性功能有什么關系嗎?回答是肯定的?,F代治理機制的結構性功能不可能是外源性的,它只能生成于內部構成要素的合理組合。廣義的現代治理機制,兼有國家與市場、政府與社會、公共機構與非公共機構、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等構成要素。這些互相發(fā)生影響的要素有序互動,會產生聚合力較強的結構性功能。然而,什么東西能把這些性質和功能各異的要素整合到一起,形成治理機制特有的結構性功能?我們認為,能把這些要素有序整合起來的,應該而且只能是治理主體的實際利益。追求利益是人的本能,“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6]。馬克思曾經比喻說: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7]。現實生活中,大凡理性的個人和機構,一般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當治理目標和內容能體現各方面主體意愿的時候,一個聚合力很強的治理活動或治理過程,自然就會形成。

3.互動共治的運行機制,為黨組織服務提供了保障

現代治理機制的功能很多,其中一個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就是它能使多元主體聚合起來,圍繞共同目標展開協(xié)同行動,并對有效彌補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的發(fā)揮并不只是源于現代治理的性質和功能,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現代治理機制的整套規(guī)則,以及帶動這套規(guī)則有效運行的運行機制。這是因為,對于多元主體的合作而言,制度規(guī)則及其運行機制不僅是合作的紐帶,而且是規(guī)范主體行為的基本準則。這套規(guī)則及其運行機制對于把偏好不同的多元主體聚合起來,協(xié)同實現合作目標具有根本的規(guī)制和保障作用。顯而易見,這套源于各方主體多重博弈確定的運行規(guī)則,是現代治理機制的奧秘和生命所在。

鄧小平曾經說過:在整合社會、規(guī)范秩序方面,制度帶有長期性、穩(wěn)定性、根本性。對一項現代治理而言,它所以能形成并運轉起來,是因為其制度規(guī)則和運行機制是由多元主體共同議定的,各方面主體取得了一致認同。既然是主體自我認同了的制度規(guī)則,那么大家就會自覺遵守,因而就會起到無以替代的規(guī)范、凝聚和保證作用。人們注意到,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凡績效比較明顯的現代治理事項,都有較為科學可行的操作方案。這樣的方案不僅包括治理目標和績效指標,而且包括體制機制和主要措施;既包括各方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也包括有力的激勵和懲治措施;在包括力量整合和職責分工的同時,還包括資源配置和績效分配。并且,這些操作方案通常都用章程、合約、公告等形式做出權威性約定,有的還經相關機構公證,從而增強了方案的約束力和透明度。有界限才有空間,有底線才有自由。正因為現代治理有一套界限明確、權責統(tǒng)一、規(guī)則清晰的運行規(guī)范,各方主體才能相互配合、互動共治,最終達成令大家滿意的治理績效。

從當前情況看,有些地方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速度之所以遲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黨組織融入服務客體后,沒有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規(guī)則及其運行機制可供遵循。大家不知道行為邊界在哪,也不清楚主客體雙方的關系怎樣處理,更不知道服務如何開展,基本處于無所適從狀態(tài)。有的好不容易融入到服務客體中去的黨組織,因為與客體法人的關系處理不當,不得不退出服務客體。制度規(guī)則和運行機制是基本的組織規(guī)范,也是管全局管長遠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借鑒現代治理的制度規(guī)則和運行機制,服務型黨組織開展工作就有了規(guī)范和準繩,對它們融洽與服務客體的關系,有序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增強服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都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因此,用現代治理的思路、機制和方法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特別是借鑒其制度規(guī)則和運行機制,服務型黨組織就可以構建一套新的工作機制,從而會更好地處理與服務客體的關系,有效提供及時、優(yōu)質的各種服務,使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走上新臺階。

不言而喻,作為一種在偏好不同的多元主體之間達成共識,通過主體互動共治實現預期目標的新型合作方式,現代治理是滿足主體雙贏或多贏需求的有效機制。這種科學的運行機制和操作方式,為融入服務客體后的黨組織有效開展服務活動,提供了可以復制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如果各地能把推進治理現代化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機統(tǒng)一起來,積極借鑒和運用現代治理機制推動黨的建設,那么,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就有了操作性、穩(wěn)定性很強的制度保障。

三、依托治理現代化加快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黨的組織路線是為政治路線服務的。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和國家疊加轉型的新階段,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既要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組織保證,又要按照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加快自身發(fā)展。因此,我們應該在深刻理解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意義、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用現代治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加快黨的自身現代化進程。

1.更新思想理念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把“治理”一詞寫進最高權威性文件,其意義重大而深遠?!敖y(tǒng)治”與“治理”雖只一字之差,但卻反映了我們黨對權力的行使和制約的認識在不斷深入?!敖y(tǒng)治”以權力為中心,強調政府對管理權的壟斷;“治理”以人為中心,強調人民和社會分享管理權。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是確立以人為本、開放、包容、互動的理念,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將是一場從管理到治理的深刻變革,標志著我國現代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確立,是我們開始走向成熟的現代社會的轉折性事件,不僅是對改革目標的科學提煉和重新布局,而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新突破。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認識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地位與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治理現代化的時代特征和發(fā)展趨勢,抓住推進治理現代化的契機加快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特別是要敢于借鑒古代傳統(tǒng)和國外經驗,善于用治理理念思考和謀劃黨的建設,有效解決制約服務型黨組織發(fā)展的難點問題,不斷提高“五服務”的規(guī)模、層次和水平,參與并推動治理現代化進程。

2.拓寬融入途徑

從宏觀視角觀察,現代治理所“要創(chuàng)造的結構或秩序不能由外部強加”,“它之發(fā)揮作用,是要依靠多種進行統(tǒng)治的以及互相發(fā)生影響的行為者的互動”[8]。也就是說,黨組織要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內生性核心變量,黨的要素就必須融入服務客體的治理結構、業(yè)務過程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協(xié)商、溝通、參與等方式達到治理目的。當然,跨產權、物權和事權的融入是需要代價的,必須征得客體法人的認可和同意。因此,黨組織應該用治理機制拓展融入途徑,采取促膝談心、釋疑解惑、典型示范等措施,引導客體法人依據黨和國家政策、法令的規(guī)定,把黨組織意圖轉化為他們的內在需求,誠心接受黨組織和黨的要素的合理融入。一是堅持依法融入。在政黨政治條件下,執(zhí)政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經濟和社會組織的章程、董事會決議、多數成員同意等,都是黨組織融入社會組織的法律依據。應該在做好客體法人思想政治工作基礎上,通過修訂組織章程、形成組織決議,以及協(xié)商同意、合同契約、權威決定等途徑,拓寬黨組織融入社會組織的渠道,為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創(chuàng)造有利前提。二是依托服務融入。在客體法人認同黨組織服務的前提下,采取在“產業(yè)鏈”、“居民組”、“項目部”設置黨組織等過程性途徑,組織“重點攻關”、“難險突擊”、“季節(jié)幫扶”、“志愿服務”等節(jié)點性途徑,使黨的要素融入到客體的治理結構、中心工作和運行過程,成為生產經營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三是拓展要素融入。探索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應聘入職”等途徑,引導優(yōu)秀黨員融入服務客體,寓黨的執(zhí)政于及時、適宜、有效的服務之中,在有效服務中參與或主導治理,促進客體生產經營的科學健康發(fā)展。還應該把優(yōu)秀的客體法人培養(yǎng)成黨員,把是黨員的客體法人吸納進黨組織領導班子,在促進客體綜合效益最大化過程中,增強服務型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擴大服務空間

執(zhí)政黨的服務既應包括治國理政意義上的服務,也應包括生產生活方面的服務,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政策和制度、物資和資金、科技和信息、人才和勞動、市場和環(huán)境方面的多種服務。由于我們黨是層級化的組織結構,不同層級黨組織和黨員承擔著不同職能,導致我們提供服務的面廣、線長、難度大。這就需要創(chuàng)建各具特色的服務載體,有效整合并利用多種資源,開發(fā)廣闊的治理渠道和服務空間,在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中實現高水平的治理。一方面,應該對各地以往創(chuàng)建的有利用價值的服務機制,比如“黨員服務區(qū)”、“黨員先鋒崗”、“致富領頭雁”、“走進群眾”等載體,進行修改完善并繼續(xù)發(fā)揮作用,防止發(fā)生載體泛化、活動過濫等現象。另一方面,應該充分考慮黨組織和融入客體的雙重適應性,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建一些與融入客體利益聯結緊密、切入業(yè)務直接的新載體,比如黨員主導的“生產合作社”、“特色黨支部”、“專業(yè)服務隊”、“攻關突擊隊”、“志愿者協(xié)會”等,便于黨組織在服務中有效發(fā)揮治理作用。另外,應該通過擴大公共服務在國家預算中的占比,發(fā)揮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有效改善國家公共服務的績效,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發(fā)展成果。需要強調的是,服務型黨組織在“五服務”過程中,既要避免行政化、官僚化傾向,也要堅決杜絕各種形式主義現象,實現有效服務與有效治理的完美統(tǒng)一。

4.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

按照治理的理念和路徑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方式的重大調整,不可預料的阻力和困難肯定會不少。所以,我們必須用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辦法開展工作,推動執(zhí)政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一是注重結構創(chuàng)新。在鞏固融入性介入服務客體的成果基礎上,探索拉動性介入服務客體的方式,通過組建“大黨委”、“街區(qū)黨委”等途徑,把“兩新組織”帶入黨組織的服務體系中來,從而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推動地方和單位治理的現代化。二是推動機制創(chuàng)新。借鑒現代治理的制度規(guī)則和運行機制,從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實際出發(fā),探索建立健全自身需要的規(guī)則和機制,調整完善原有的策略和措施,使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更具穩(wěn)定性和有序性。三是加快方法創(chuàng)新。從服務客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探索靈活多樣、簡便管用的服務方式方法,以及保證服務目標實現的具體措施,使服務型黨組織富有生機活力,能夠可持續(xù)地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趙超英.時勢造就“青縣模式”[N].北京:中國社會導報,2006-09-14.

[2] 馬國鈞.關于創(chuàng)新村級治理模式的思考[J].行政論壇,2011(3):155.

[3] 尹書博.“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是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的有效途徑[J].學習論壇,2010(1):21-23.

[4][8] 俞可平主編.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2,32.

[5] 徐勇.關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對話[J].北京: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1):8.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7] 陶德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若干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9.

[責任編輯:龐 達]

猜你喜歡
服務型黨組織治理現代化黨的建設
大數據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公民教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支撐
語言習慣與民族地區(qū)雙語司法人才隊伍建設
論習近平關于黨的組織建設思想的創(chuàng)新
城市社區(qū)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城市社區(qū)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校院系機關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
淺談如何加強國企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把“兩學一做”落實在思想上和行動上
論“微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