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棟 歐陽明
摘 要: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是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從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方法論的視角,本文提出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并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的三維結構模型。它彌補了長期以來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實踐方法的不足,有利于促進教育技術學實踐規(guī)范的形成和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發(fā)展。
關鍵詞:實踐目標;問題導向;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G4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19-0041-04
一、引言
“我國電化教育發(fā)展是先有電化教育這個事,后有電化教育這個名,再有電化教育這個學”。[1]在我國電化教育學產生之前,電化教育在社會領域已經存在了,之所以電化教育首先在社會領域發(fā)揮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本質特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決定的。[2]從國外教育技術定義的發(fā)展來看,由AECT(The Association for Eud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94定義到AECT05定義也一直強調教育技術的實踐性。所以說實踐性一直是教育技術學的一個重要特性。教育技術學實踐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的來源,也是教育技術學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
長期以來,在教育技術學實踐中,由于普遍持一種“技術思維或技術邏輯”,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手段和媒體工具,而較少關注教育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或目的,往往去追求媒體技術的更替、翻新。教育技術人員不按照具體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育技術理論來解決教學問題,而是機械地照搬照抄,這說明教育技術的實踐領域缺乏合適的方法論。[3]從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方法論視角,本文對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做了探索,提出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方法論。
二、以技術應用為導向實踐的不足
1.實踐應用跟風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實踐和對實踐的反思永遠都是形成教育技術知識的重要途徑。[4] 從哲學看,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同時,認識也影響實踐,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5]教育技術學從誕生至今一直重視實踐性,理應積累了很多認識來指導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但是,現(xiàn)實卻恰恰相反,呈現(xiàn)出教育技術學的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理論空洞不能指導實踐的現(xiàn)狀。[6]有人曾批評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是個“趕時髦”的專業(yè),當一種新興技術出現(xiàn)之后,教育技術學研究者總會迅速地嘗試將之應用于各種教學中,并且圍繞該技術的各種應用性研究也就紛紛出現(xiàn)。楊開成教授分析這種現(xiàn)象認為:一方面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與唯媒體技術論長期占據(jù)教育技術研究主流有關。[7]這種技術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實踐在消耗了大量資金、 背負了過多期待之后卻并未對實踐產生多少根本性的影響,只是陷入一種“被寄予對教育進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在學校中大規(guī)模實施尖端技術→數(shù)十年后被證明期望落空”的怪圈之中。[8][9]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技術遠未實現(xiàn)人們期望它能夠發(fā)揮的那些潛能,近年來對于教育技術的有效性的質疑甚至還有所增加。[10]
2.不利于理論的形成
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導致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內容存在“跟風”的現(xiàn)象??偸请S著外界的信息技術產品興衰而變化。由于這種“跟風”的研究更多的是獲得某一特定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經驗,而不是針對某一特定教育教學問題利用技術解決的經驗,這就很難上升到解決某一教學問題需要的理論。因此很難從這種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中反思總結出能稱得上理論的知識,同時這種研究的不斷深入沒有自身發(fā)展的邏輯,總是受到外界“技術”更新的影響。每個教育技術學研究者,由于對以技術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進行反思時進入的角度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發(fā)展邏輯,而這些研究深入發(fā)展的邏輯不是教育技術學研究問題本身發(fā)展的邏輯,其實是外界“技術”應用興衰變化的邏輯。這也是為什么教育技術學發(fā)展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大家公認的理論體系的重要原因。
3.不利于形成實踐規(guī)范
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是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的元方法,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當方法論進入人的觀念領域成為指導實踐活動的觀念時,就具有了實踐規(guī)范的功能和意義。因此,它是形成教育技術學實踐規(guī)范的前提。而實踐規(guī)范的功能是使實踐活動以一定的方式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并且自覺和有效地趨向一定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對于人的實踐活動的導向、激勵、約束、調節(jié)、控制等。[11]
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還存在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共教育技術學從業(yè)者借鑒的實踐規(guī)范。這就導致教育技術學領域的從業(yè)者面對一向具體的工作時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應該怎么做,只能是根據(jù)經驗或者生搬硬套自己見過的應用方式或者別人實踐過的方式。要從教育技術學實踐中反思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構建教育技術學理論體系,首先要形成一套能夠為教育技術學從業(yè)者所共同遵從的實踐規(guī)范。實踐規(guī)范為教育技術學實踐者從事的實踐活動提供依據(jù)、尺度和標準,規(guī)范方法論的使用,促進實踐活動的發(fā)展。
三、問題在科學研究和實踐中的價值
“問題”是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范疇??茖W家和哲學家歷來也非常重視“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茖W的歷史啟示我們,科學研究不但“始于”問題,而且正是“問題”推動研究,問題的不斷深入引導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展。[12]
“問題”對科學研究如此重要,但是對實踐有何作用?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問題”。關于問題的界定我國學者林定夷做了一個定義:某個給定的智能活動過程的當前狀態(tài)與智能主體所要求的目標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從問題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談到“問題”時,總是預設了智能主體的某種目標。任何實踐活動都具有目的性,正如康德所說:“并非每種活動都叫做實踐,而是只有其目的的實現(xiàn)被設想為某種普遍規(guī)劃過程的原則之后果的,才叫做實踐”,而實踐目標是實踐目的的進一步的具體化表述。[13][14]當我們在實踐過程中設定了目標無形中也就產生了“問題”,因此,對“問題”的解決是引導實踐向目標邁進的動力。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也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也就成了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這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發(fā)現(xiàn)的主要源泉。endprint
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
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是一個“問題解決”過程,因此在教育技術學實踐中我們首先應該找到“問題”。教育技術學中“問題”的產生是由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目的性決定的,實踐目標是實踐目的進一步的具體化表述。所以,我們先要明確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目標。
目前普遍認為教育技術學實踐目標是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15][16]教育技術學的實踐活動怎樣才能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從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范圍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相關要素進行改變,達到教學結構的改變,最終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的功能。[17]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是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目標的途徑,而在這些領域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就是教育技術學實踐的過程和內容,那么信息技術在這些領域應用之前的現(xiàn)狀與我們期望要達到的狀態(tài)就形成了我們教育技術學實踐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教育技術學實踐目標找到了教育技術學實踐“問題”,而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則是依據(jù)一定的原理或知識,恰當?shù)乩眯畔⒓夹g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通過實施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這就形成了“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選擇技術)→解決問題(應用技術)→反饋評價(對技術選擇和應用過程的評價)”的問題解決的邏輯過程。這種問題解決的實踐邏輯過程避免了之前“技術應用→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研究”這種技術應用為導向的實踐中盲目的技術應用?!按_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選擇技術)→解決問題(應用技術)→反饋評價(對技術選擇和應用過程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教育技術學的作用,不然教育技術學實踐也只是成了技術的簡單更替嘗試的過程,失去教育技術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總是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因此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和反思,就會逐漸形成解決某一教學問題需要的理論而不是獲得某一特定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經驗。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強調教育技術學實踐是一個問題解決過程。問題解決不僅是一個復雜的行為過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系統(tǒng)科學家霍爾從系統(tǒng)的角度提出了問題解決的三維模型,他把問題解決的過程從知識維度、時間維度、邏輯維度分別做了劃分,以霍爾的問題解決三維模型為依據(jù),我們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的三維模型結構,如圖所示。
1.邏輯維度
邏輯維度就是形成實踐活動的規(guī)范流程,前面對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的分析是從問題解決步驟維度,即邏輯維度對其分析的。在這個維度可以把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做一劃分,劃分為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解決問題、反饋評價五個階段。明確目標主要是思考我們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達到一個什么效果,形成問題則是根據(jù)要達到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方案則是根據(jù)存在的問題運用相關理論知識選擇恰當?shù)募夹g并形成技術應用的方式方法,即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解決問題是把形成的問題解決方案實施的過程,也就是把選擇恰當?shù)募夹g應用于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反饋評價主要是反思在解決問題時選擇和應用的技術是不是恰當,應用效果如何等。
2.時間維度
時間維度則是實際的實踐過程階段劃分,從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的時間維度看,任何一個教育技術學問題形成和解決都離不開分析過程,明確了問題后就要對問題解決方案進行設計開發(fā)然后應用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并且在每個問題解決過程中離不開管理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即管理和評價過程,時間維度的評價是一個總結性評價,而邏輯維度的反饋評價主要是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因此,從教育技術學實踐的時間維度我們還是可以把它劃分為分析、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五個階段。
3.知識維度
知識維度則是在實踐過程和實踐規(guī)范的各個步驟中需要用到的知識。教育技術學實踐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綜合應用,從知識維度看,教育技術學實踐離不開教育技術學理論知識,無論是在信息技術的設計開發(fā)階段還是利用階段到最后的管理評價階段都需要教育技術學理論知識的指導。
教育技術學實踐主要解決的是教育教學問題,而教育教學問題往往是一些復雜的問題,對復雜的教育技術學問題,人們可以借助于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定義系統(tǒng)和子系統(tǒng)的方法來定義問題和問題解決空間。作者認為:無論是簡單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問題還是復雜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問題,都可以按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方法論來統(tǒng)一和規(guī)范我們的實踐活動。
五、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特點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與技術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相比較具有以下的特點:
1.把教育技術學實踐從比較強調“媒體技術”轉移到用適合的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上來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強調以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出發(fā)點,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使用技術,對技術進行設計利用,從而擺脫了實踐中隨著技術發(fā)展盲目的崇拜和利用新技術的現(xiàn)象。
2.利于形成實踐規(guī)范,實現(xiàn)教育技術學實踐效益最大化
實踐規(guī)范產生于實踐活動及其過程,實踐目的是生成實踐規(guī)范的直接觀念原因。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形成了“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解決問題→反饋評價”的問題解決的邏輯過程。這種問題解決的實踐邏輯過程不僅避免了技術應用為導向的實踐中盲目的技術應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規(guī)范。實踐規(guī)范有利于促進人類實踐活動進一步標準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規(guī)范的形成有利于促進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促進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發(fā)展
技術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通常會導致我們忽視所用技術與具體場景的對話,更注重技術本身而忽視了學習或教學。因為現(xiàn)代技術是對于效率極其推崇的一種思維邏輯,對效率的極其推崇會導致一個后果,既手段本身成了目的。[18]而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方法論注重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形成關于教學問題解決方面的理論基礎,以及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何使用和改造信息技術方面的理論沉淀。endprint
六、總結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作者認為教育技術學實踐是問題(或目標)導向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更多的是關注需要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時選擇性的、恰當?shù)氖褂眉夹g,并且設計和開發(fā)出適合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技術產品。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方法論指導實踐,利于把教育技術學實踐從比較強調“媒體技術”轉移到用適合的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上來,而且還利于形成實踐規(guī)范,促進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進一步標準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還可以促進教育技術學知識的產生,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形成信息技術應用于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論。
參考文獻:
[1]王運武.教育技術工作者角色的歷史變遷——兼論新時期的歷史使命[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5(5).
[2]尹俊華,莊榕霞,戴正南.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朱鄂桂,趙呈領.教育技術實踐的方法論體系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8):47-50.
[4]劉美鳳.論教育技術學的知識來源[J].開放教育研究,2004(4).
[5]張剛要,李建中.回到教育技術實踐本身:一種現(xiàn)象學解讀[J].電化教育研,2011(12):20-24.
[6]劉和海.論多元視角下的教育技術學實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11):23-27.
[7]楊開城.對我國教育技術研究領域發(fā)展現(xiàn)狀的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 39-44.
[8]任友群.理論 實踐 方法———21 世紀第二個 10 年中國教育技術研究的趨勢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9]轉引任友群.理論 實踐 方法———21 世紀第二個 10 年中國教育技術研究的趨勢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10]王美,任友群.轉引對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發(fā)展的再思考:方法、實踐與理論[J].中國電化教育,2011(4):1-7.
[11]夏建國.實踐規(guī)范論[D].武漢:武漢大學,2004:161.
[12]林定夷.科學哲學: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方法論導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13]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64.
[14]張影. 教育技術實踐目標設定存在的問題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2:12.
[15]南國農.教育技術理論體系的重構:路線圖[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4):5-7.
[16]南國農.信息化教育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9(8):5-9.
[17]楊彥棟,歐陽明.從教育技術學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看其研究對象[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4):1-4.
[18]吳國盛.技術哲學講演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362.
.(編輯:楊馥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