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英
員工沉默主要是管理者造成的
這基于兩方面原因
一是管理者害怕負面反饋
二是管理者個人管理理念有缺陷
在企業(yè),壞的均衡原因之一,是員工對不公正等問題保持沉默。
員工保持沉默,不愿意提及負面消息,是因為他會因自己成為壞消息傳播者而不安。員工沉默是擔心發(fā)表意見會給自己帶來壞處,是基于對表達行為可能帶來不利后果的感知而做出的選擇。其不利后果可歸為5類:
1.擔心被貼上負面標簽(如麻煩制造者);2.擔心搞壞關系,失去信任、尊重、歸屬和支持;3.擔心沒有意義(所提觀點不能改變什么,或觀點接受者并不給予反饋);4.擔心報復和懲罰(如失掉工作或不能晉升);5.擔心對其他人的負面影響(不想讓別人尷尬或讓他人陷入麻煩)。
這時,員工會采取沉默、申訴、破壞、離職等行為作出回應。中國企業(yè)大部分員工先選擇沉默來隱瞞自我感受,并忍受、順從和附和。其后才會選擇申訴、破壞、離職等行為。企業(yè)員工沉默行為主要表現(xiàn)有3種:
漠視性沉默行為:員工對組織的感情依戀和目標認同不高時,很難站在組織立場考慮問題,反而會選擇精打細算個人利益,并常常將個人利益凌駕于組織利益之上。因此,當員工計算其建議不能增加自身利益,但可能使組織整體受益,甚至可能削弱自身利益時,會選擇主動保留觀點。
默許性沉默行為:員工無力改變現(xiàn)狀,消極順從。當員工預期組織或上級已作出決定,自己的建議對決定的影響微乎其微時,會選擇沉默。
防御性沉默行為:員工有避免人際隔閡和免受他人攻擊的自我保護,這時他會采取更主動、有意識的行為,如不得罪人,謹言慎行,對別人和和氣氣,自己唯唯諾諾。這種沉默的好處是能維持現(xiàn)有的人際關系。他知道,一旦打破,非但關系喪失,還會引發(fā)群體內(nèi)對自己的嚴厲懲罰。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幾千年的浸潤,使員工具備堅忍、節(jié)儉、知恥的優(yōu)良品質(zhì),重視集體和團隊,忽略個體發(fā)展。員工在感受到不公平或面臨心理契約違背時,總是一忍再忍,隱瞞自我感受。他們認為,現(xiàn)在的忍讓是為將來做長遠打算。儒家文化使員工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事原則。
在社會人情關系方面,當員工面對組織或他人的行為時,往往考慮到面子和關系。沉默是怕傷了別人和自己的面子,更怕壞了兩人的關系。
最重要的是權利差距原因。企業(yè)有嚴格的職位等級制度,很多企業(yè)文化對員工的影響是:要尊重上級的權威。員工習慣于權威命令,不敢向權威挑戰(zhàn)。他們扮演的只是接受指令,但不敢表達自己意見的角色。
員工沉默主要是管理者造成的。這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管理者害怕負面反饋,二是管理者個人管理理念有缺陷。首先,管理者收到負面信息時,通常會感受到威脅。無論負面信息事關個人還是職務行為,管理者總是試圖避免收到。即或他們收到了負面信息,也會質(zhì)疑其可信度。當負面信息來自下屬,則會被他們視為不合理,且對管理者權力有一定威脅。
其次,管理者的內(nèi)隱管理理念是員工沉默的另一根源。它包括:相信員工是利己主義者,不值得信任;相信管理層對組織中大多數(shù)問題最為了解;相信一致性是組織健康的表現(xiàn),異議和不一致則應該被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