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模式給人耳目一新,同時也引起人們的思考:在課堂上過多地使用這些新穎的教學模式,是否能夠真正推動了初中語文的教學進程?筆者實踐認為: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簡化初中語文教學,引領課堂新風尚。
一、巧尋“泉”眼,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古語有云“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人們時常用它來比喻一個細小的部分就能夠影響整片大局。而于文章而言,只要找到這篇文章的中心“泉”眼,必然能夠降低這篇文章的講解難度,在簡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講解《口技》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抓住口技的“精”,通過講解口技的精湛技藝來引領學生對其進行學習。整篇文章中,作者所有描寫的文字:雞鳴狗叫、夫婦絮語、忽而大火、觀眾恐慌的神情等等都是為了突出這一表演者的精湛技術。因此,教師只要突出這一“精”字對學生進行教學,自然能夠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更好地學習。而作為教師,準確把握文章的“泉眼”,能夠去除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必要的枝椏,在簡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同時推動了初中語文的發(fā)展。
二、巧去枝椏,優(yōu)化教學結構
作為新時代下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文本教學應該有選擇地挑選重點進行講解,做到“出重拳,提效率”。如,在講解魯迅先生這篇《社戲》時,不要過多地對《吶喊》這本書進行詳細闡述,也不需要花很大篇幅對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進行講解,而應該抓住這篇文章的學習目標,對這篇文章看社戲的部分進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感受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
巧去枝椏,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能夠有效地推進初中語文課堂的發(fā)展。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找尋重點,縮短訓練時間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時常會用一些習題供學生進行練習。學生通過這些習題,不僅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教師還能夠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傳統(tǒng)的作業(yè),作業(yè)量較大,且這些習題種類繁多,學生在面臨這些訓練時,找不到復習的重點,又浪費了自身寶貴的學習時間。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階段,找尋學習的重點供學生進行訓練,簡化作業(yè)形式,提升作業(yè)效率。
例如,我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一篇文章時,我就會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階段,尋找不同的教學重點,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訓練。如,在學生的預習階段,我會讓學生在迅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來歸納兩個騙子、愚蠢的的皇帝、皇帝的大臣以及街上那些成人們的形象;緊接著,在我講解文章知識,我側重于訓練學生歸納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特點,并鼓勵學生在文章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喜歡這些句子的原因。最后,在課文講解之后,我們在對文章的主旨思想進行歸納:皇帝、大臣、那些成年的子民是被什么蒙蔽了雙眼,說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衣裳。找尋每一個學習階段的重點,在縮短了學生訓練時間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技巧。
四、回歸自然,簡化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加入了改革大潮,在語文課堂上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與手段。在這一現(xiàn)狀下,語文課堂失去了原本質樸的外表,變得華而不實,學生在雜亂的教學手段之下,沒有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因此,我們應該停下匆匆的腳步,冷靜下來反思我們當前的教學手段是否真的適合自己的學生。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在課堂上,越是自然、越是淳樸的教學手段,學生的接受效果是最好的。因此,我們要回歸最質樸的教學形式,簡化我們當前的教學手段。
例如,在講解《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時,多數(shù)教師都會選擇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片優(yōu)美的大自然景象,認為通過這些音頻、視頻的展示更能夠突出大自然的美好。其實不然,雖然多媒體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但是通過這些視頻的播放,會給學生造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假象,學生在感受教師所播放的這些美好景象之時,反而阻礙了自身對大自然語言的想象。長期處于這一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思維將得不到有效發(fā)散,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淳樸;少一份急躁,多一份平和,真正推動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整體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本文論述了簡化初中語文課堂的四點措施:巧尋“泉”眼,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去枝椏,優(yōu)化教學結構;找尋重點,縮短訓練時間以及回歸自然,簡化教學手段,希望這些論述能夠給廣大的語文教師一點啟發(fā),進而共同開創(chuàng)初中語文課堂新風尚。
張艷偉,教師,現(xiàn)居江蘇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