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東
一、課標解讀
課標一:“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薄暗乇硇螒B(tài)變化”其重心放在“變化”,而非“地表形態(tài)本身”,研究變化必須考慮其力量來源“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結合實例”要求在教學中列舉典型地貌加以分析,從中學會地貌成因分析的方法。課標二:“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過程。”“物質循環(huán)”強調的是過程,即各類巖石之間及其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運用示意圖說明”即運用簡明地理圖像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過程,反映出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
二、目標導航
知識與技能: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能運用示意圖簡要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過程。
過程與方法:收集相關圖片和資料,通過觀看圖片與視頻、閱讀資料,分小組討論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分小組合作討論,進行“圖圖轉換”,培養(yǎng)學生知識整合與分析能力及“圖圖轉換”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由內外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觀圖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通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學習,培養(yǎng)關于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而運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分析
教學重點:學會分析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說出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
教學難點:繪制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
教學方法:實例教學法、小組探究法。
課前準備: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些地貌的景觀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分類,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整理歸類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表1)
專家點評:該教學設計平中見奇,實用性強:對課程標準要求理解透徹,三維目標定位合理,教學過程順暢有序,教學方法得當;充分利用各種圖文資料及學生搜集的資源引導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閱讀、分析、運用圖文資料中獲取信息、構建知識、激發(fā)興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合理預設,精心設計導學問題,把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特別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圖文轉換能力、圖圖轉換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等;有效整合教材,重視地理圖像的運用,回歸地理教學的本源;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把抽象知識直觀化,降低了學習難度。該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興奮點的方法手段不多,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措施仍過于簡單。(山東省沂南縣湖頭中學 ?郭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