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智怡 (廣東中山漫畫館 528400)
《武大郎開店》
——1980年的方成漫畫
鄒智怡 (廣東中山漫畫館 528400)
方成原名孫順潮,廣東中山南朗鎮(zhèn)人,當下國內(nèi)漫畫界年齡最長的漫畫家,2009年,榮獲“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國內(nèi)獲得此殊榮的美術家寥寥無幾。筆者認為,方成的成就與國內(nèi)時代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一幅《武大郎開店》的面世,反映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新聞漫畫圖像的一次歷史性巔峰。個人漫畫藝術風格形成的同時,亦可以厘析出有著圖像話語內(nèi)涵的歷史關系。
方成,武大郎開店,漫畫,1980年
方成的漫畫《武大郎開店》(紙本設色,80×42cm,圖1)作于1980年,最早發(fā)表在《工人日報》和《人民日報》,原稿有兩張,分別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及廣東中山漫畫館。1創(chuàng)作時年62歲。畫面描繪的是歷史人物武大郎,借用了歇后語“武大郎開店——高我者不用”的寓意,諷刺了那些嫉賢妒能、不敢任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這幅漫畫的副標題寫的是“我們掌柜有個脾氣,比他高的都不用”,正是對這個主題的明確解說。畫面在主要人物武大郎之外,還描繪了五個陪襯角色,有的在收拾碗碟、清潔桌面,有的在端菜送酒、往來穿梭,有的在伏案記賬、神情專注,他們的身高,都在武大郎之下。畫面的右下角,落款“方成”兩字?!俺伞钡挠蚁陆?,是阿拉伯數(shù)字“80”,交代了作者和創(chuàng)作年代的相關信息。落款的下方,是一枚白文方印,印文寫的是“方成”。方成的不少作品,都喜歡在畫面的角落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創(chuàng)作年代,有的橫著寫,有的豎著寫。但是在畫面上蓋章的作品并不多。由此可見,方成對《武大郎開店》這幅代表漫畫作品的珍愛。
圖1 武大郎開店
在粉碎“四人幫”后,國內(nèi)整個美術界都面臨著一種文化境況——解凍,這種狀態(tài)以“反思”為主流的文化風氣蔓延開來,在南方地區(qū)的廣州,漫畫家廖冰兄(1915~2006)在1979年創(chuàng)作的漫畫《自嘲》便是美術家對嚴峻歷史和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反思。該漫畫也成為一幀精彩的社會心靈歷史圖像。圖像主體形象實為廖冰兄的自畫像,被禁錮在一只形體巨大的陶甕中,由于久縮甕內(nèi),人的身軀已經(jīng)與陶甕的形狀一樣,蜷縮屈肢抱成一團,兩眼發(fā)直、表情呆滯,題跋為:“四兇覆滅后寫此自嘲并嘲與我相類似者”。畫作表現(xiàn)出美術界和文藝界的一種時代縮影。1979年后,整個禁錮的文化狀態(tài)被積聚已久的思想欲望沖破,思想得以解放,單一的藝術形式被突破,藝術開始走向蓬勃的多元化發(fā)展。如1979年底在首都機場候機廳的墻壁上,出現(xiàn)袁運生創(chuàng)作的壁畫作品《潑水節(jié)——生命的贊歌》中的三個沐浴的傣族女人體,美術圖像中女人體在公眾的首次出現(xiàn)一度引起海內(nèi)外媒體的關注,體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1981羅中立的油畫作品《父親》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陳丹青的《西藏組畫》,這些油畫作品中的出現(xiàn),讓迷茫、朦朧的藝術冰封狀態(tài)重新開始前行。直接引導了中國美術新潮的出現(xiàn)。
《武大郎開店》這一漫畫的出現(xiàn),也表現(xiàn)了漫畫界開始迎來了春天,在方成1976年后恢復原職后,且經(jīng)歷“改造”與“亡妻”的悲慘經(jīng)歷,從1979年開始創(chuàng)作國內(nèi)思想觀念問題的漫畫,撥亂反正是社會活動的一個主流,通過漫畫來表述自身苦悶的思想,幽默的風格對社會不正之風做出尖銳諷刺,大量的生活素材以及成熟的繪制技巧讓方成的創(chuàng)作的欲望一發(fā)不可收拾?!段浯罄砷_店》《不要叫我“老爺”,叫“公仆”》《苦讀未悟圖》《六個和尚抬水吃》《武松過崗》《人常樂》等一系列水墨漫畫被創(chuàng)作出來,并于1980年8月,“方成漫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舉辦的個人漫畫展。之后曾在十幾座城市巡回展出。同年《人民日報》通過群眾評選當年本報優(yōu)秀作品,評出漫畫僅一件的《武大郎開店》2,可見這幅漫畫的社會影響力。
方成正式步入“漫壇”始于抗戰(zhàn)勝利后的1946年。這年,他從四川來到了被稱為中國漫畫“搖籃”的上海,以漫畫創(chuàng)作為業(yè)。不久,應上?!队^察》周刊主編儲安平之邀,出任該刊漫畫版主編及特約撰稿人。解放初,他從香港到北京任《新民報》編輯。1951年,應《人民日報》美術組組長華君武之邀,調(diào)入《人民日報》社工作,直至工作退休中國畫壇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不少畫家早年都鐘情漫畫,并在漫畫領域佳作頻現(xiàn),后來進入國畫領域,亦在國畫領域成就驕人。葉淺予、張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同葉淺予、張仃等藝術大師一樣,方成在后期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也瞄準了國畫領域,但其獨到之處在于:他的“變法”不是放棄漫畫獨步國畫,而是追求漫畫與國畫的結合,讓漫畫民族化,讓國畫具有漫畫情調(diào)。
方成早年曾師從徐燕蓀學習中國畫,徐燕蓀(1899—1961)為我國著名中國畫家,原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原名徐存昭,別名徐操,號霜紅樓主,又號霜紅龕主、中秋生,齋號霜紅樓、寒水堂、歸燕樓等。方成在“文革”之后的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峰期,便極力探求漫畫的民族化。他以水墨和宣紙為工具,以中國傳統(tǒng)人物為內(nèi)容,以幽默為靈魂,創(chuàng)作出了大批水墨人物畫,如鐘馗、鐵拐李、濟公、魯智深、李逵、彌勒佛、布袋和尚等。這些水墨人物畫兼國畫、漫畫兩者之長,除了在漫畫領域產(chǎn)生極大影響外,也為國畫人物畫的創(chuàng)新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畫還強調(diào)畫外功夫,講究詩、書、畫的完美結合。方成的水墨人物畫亦以詩配畫,詩、書、畫珠聯(lián)璧合。在《人民日報》工作時,因社長的喜愛,方成贈其一副漫畫《花和尚魯智深》予社長,社長當時建議最好按照傳統(tǒng)人物畫的格式,在畫上題詞。因此,方成仿照《長相思》格式填了改韻后的詞,“肉也罷,酒也罷,照樣吃喝不算啥,當和尚是假。天不怕,地不怕,跟宋哥哥打天下,拉皇帝下馬”,朋友們看后都給予褒獎,由此得到啟發(fā),以后在畫畫時都提上打油詩,借畫發(fā)揮,融進漫畫意識里。3由于他的畫是幽默的,因而配畫之“打油詩”也是具有趣味調(diào)侃性質(zhì)的。“打油詩”配幽默畫,便形成了獨特的“方成風格”和“方成特色”。
方成的漫畫不是無關痛癢的滑稽、消閑、幽默或取悅于人。與娛樂化、商業(yè)化色彩濃厚的現(xiàn)代動漫相比,方成出自社會責任感,用漫畫給予人或特定現(xiàn)象施壓,給予清者自清樂者自樂的哲學思考。一種新聞媒體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人文關懷,用圖式為工具載體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與南方廖冰兄的“尖銳壓抑”的漫畫相比,方成漫畫無論從水墨技法、圖式形象來說,更顯北方的大氣包容,但依然可以給予無情的諷刺和激烈的抨擊、鞭撻。
注釋:
1.《方成水墨畫集第一集》.珠海出版社,2002:11.
2.《中關村》.海淀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2011(04):112.
3.《方成水墨畫集第一集》.珠海出版社,20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