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義
說理文即議論文,它是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一種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說理文具有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語言精練、論證合理、邏輯嚴密等特點。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編排了《說勤奮》(第7冊)、《滴水穿石的啟示》(第9冊)、《談禮貌》(第10冊)、《學與問》(第11冊))、《學會合作》(第12冊)五篇簡單的議論文,屬于說理性文章。雖然篇數(shù)不多,但它是一種新的文體,為初中學習議論文奠定基礎。
每一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言語表達形式,這樣說而不那樣說,自有道理在其中,孕育著作者的智慧。教學理所當然地要依文體而教,彰顯文本的特質(zhì),凸顯文本的教學價值。
說理文教學不僅要關(guān)注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探析怎么說的。筆者認為,說理文的教學目標及內(nèi)容有三:一是讀懂文本說了什么道理;二是探究作者是如何說理的,學習作者說理的言語智慧;三是學以致用,在學習、生活中學會提出觀點并有理有據(jù)地加以證明。
一、尋找言之有理
說理文,它總是在闡發(fā)一個道理,給讀者思考與啟發(fā)。
說理文的中心觀點是靈魂,是作者思想觀點、見解主張的集中體現(xiàn)。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明晰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要解決的問題,理解文章的大意,這應該是說理文教學的保底工程,也是應該堅守的底線。
如何引導學生閱讀說理文,提取有效信息,快速捕捉到作者的觀點呢?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幾篇說理文放在一塊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比較、探究、發(fā)現(xiàn)、總結(jié),認識到說理文所說的道理一般出現(xiàn)在課文的三個位置:(1)在文章的開頭,叫開門見山,開宗明義。如課文《學與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保?)在文章的中間,承上啟下。(3)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卒章顯志,歸納總結(jié)。如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qū)崿F(xiàn)我們的美好理想?!边@樣做,可以讓學生掌握規(guī)律,認準位置,快速捕捉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二、厘清言之有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p>
說理文的結(jié)構(gòu)和其他文體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說理文通常由開頭、中間、結(jié)尾三部分構(gòu)成,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遞進式結(jié)構(gòu)的特點。條理清晰,言之有序是說理文非常顯著的一大特點。
如蘇教版第12冊《學會合作》一文的結(jié)構(gòu)是:開頭提出什么是合作;中間闡述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結(jié)尾總結(jié)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何讓學生整體把握說理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說一說課文的開頭講了什么、中間講了什么、結(jié)尾又講了什么。
執(zhí)教《談禮貌》在開始揭示課題時,我就強化了文體意識,問學生從課題上來看這課主要講什么?“談”告訴我們課文是在說理,那這篇課文說了什么道理呢?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作者的觀點。
學生在課文的結(jié)尾處找到觀點后,我又問學生:開頭寫了什么?學生讀完開頭,知道課文用古訓引出了話題——禮貌;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第2~4小節(jié),看看這三小節(jié)寫了什么事。學生概括出用“問路、踩裙、傷臉”三個例子說明禮貌待人的重要性。作者在文章的結(jié)尾又總結(jié)了什么?學生回答提出了觀點:“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p>
至此,我讓學生說一說:說理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什么樣的?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開頭引出話題(或提出觀點),中間舉例說理,結(jié)尾總結(jié)觀點(或強調(diào)觀點)。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熟知說理文的基本脈絡,我又出示了以前學過的課文《說勤奮》,讓學生再次溫習鞏固,進一步強化對說理文結(jié)構(gòu)的認識。
學生掌握了說理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之后,再讀這類課文,就能無師自通,能自主地厘清課文的基本脈絡,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
三、學習言之有法
說理文在例證和語言上有著獨特的印記,彰顯出言之有法的獨特性。“擺事實,說道理”是說理文的基本特征,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所擺的事實必須精挑細選,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次,如何圍繞中心觀點敘述事例,說的理既讓讀者心服口服,又能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啟發(fā)思考,這其中是大有講究的。
也就是說,說理文的教學重點、難點主要集中于解決兩個問題:如何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舉例的典型性?如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說理文語言的密碼?這樣的教學已從沉浸文本思想內(nèi)容轉(zhuǎn)移到關(guān)注文本語言形式了,不僅僅是在學課文,更是在學語文,把課文當成一個例子來教,實現(xiàn)了跳出課文教語文的目標。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比較閱讀法,讓學生把文中所列的事實進行同異比較,在比較中,學生對以上兩個問題就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執(zhí)教課文《談禮貌》一文時,我讓學生比較課文所舉的三個事例“問路、乘車、刮臉”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很快找到了答案。
相同之處:三個例子都是談講禮貌的重要性;都是先敘事,后議論,且議論都是圍繞“禮貌”展開;在敘事時重點描寫了人物與禮貌有關(guān)的語言和動作。
不同之處:人物時代不同,有古代的,也有現(xiàn)代的;人物的身份不同,有古今名人(岳飛、牛皋和周恩來),也有普通百姓(小朋友、女青年、朱師傅);議論的方式不同,第一個事例后面的議論是運用了俗話“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事例后面的議論是采用打比方的方式: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第三個事例后的議論用了一個復句闡明了禮貌用語的作用:“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
這樣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對說理文的例證方法和語言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學習到了說理文言之有法的表達技能。
1.例證有講究
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三個例子,而不選其他例子?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三個例子角度不同,既有古今人物的故事,也有名人和普通人的故事,還有正面和反面例子的對比。三個事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互為照應,有力地印證了作者提出的觀點。這樣列舉的事例就有典型性,有代表性,有說服力。
歌德說:“內(nèi)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一個秘密。”
應該說,說理文所列舉的事實內(nèi)容簡單,學生一讀就懂,不需要多教,但是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事實來說理,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也是容易疏忽的,而這恰恰是說理文的語用價值,也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這樣的內(nèi)容應該成為說理文教學內(nèi)容的首選,不僅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舉例的典型性,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2.語言有秘訣
說理文的語言密碼蘊藏在內(nèi)容之中,是隱性的,看不見的。閱讀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引領學生一步一步揭開語言的秘密,讓學生感受這一秘密的魅力。
《談禮貌》這篇課文敘述的三個故事:牛皋與岳飛向老者問路;小朋友腳踩女青年的裙子;朱師傅理發(fā)時刮破周總理的臉。細細品味作者敘述和議論的語言,你會發(fā)現(xiàn)特點很鮮明。
(1)概括性:在敘述這三個故事的時候,情節(jié)簡單,是概括性的敘述,而不是生動形象的描述,言簡意賅,切合了文體的特點。
(2)指向性:三個故事的敘述都集中在當事雙方的對話上,其他情節(jié)則省略不寫,且對話內(nèi)容都暗含著“禮貌用語”的意義和價值,聚焦了課文的中心論點。
(3)生動性:人物的對話生動形象,反映了各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另外在議論事例時,又采用打比方的方式來闡述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4)準確性:事例后不同方式的議論準確地揭示了事實所蘊含的道理,而這個議論又成為一個小分論點,增強了文本的說服力,強化了文章的主題。
浙江師范大學王尚文先生認為:“語言不僅僅是人際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培養(yǎng)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就是培養(yǎng)人本身?!?/p>
讓學生感知說理文語言的特點,知曉講述事例有竅門:說理文對所列舉的事例在展開敘述時,要緊扣中心觀點來概括性敘述和描寫;事后的議論要緊扣中心,形式多樣,準確揭示事理,突出觀點。這樣可以達成兩個目標:一是學習文本規(guī)范的語言,學會有技巧地表達,為后一個說寫教學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二是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智慧。
四、踐行言之有效
從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來看,學生要掌握一種技能需要經(jīng)歷“認知—實踐—遷移”這樣的過程。目前語文課之所以效率低,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有針對性的練習機會太少,教師隨課文所教給的語文知識和方法,如果不遷移運用,充其量是個概念,沒有形成能力。語文教師要向數(shù)學教師學習,及時練習,讓學生化知為能,化能為智。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實用文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聚焦思維,即能夠從文章的寫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這種寫作章法進行閱讀和寫作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閱讀理解文本是基礎,是前提,言語訓練和運用是終極目標,兩者應相得益彰。學以致用,用語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而說和寫是最直接的語言運用,是大腦整理、總結(jié)、歸納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內(nèi)化吸收、遷移外顯的過程。
如在執(zhí)教《談禮貌》一文之后,我出示三個與禮貌有關(guān)的小故事(兩個正面、一個反面),又出示了一組有關(guān)禮貌待人的名言、俗語,然后組織學生四人一小組,開展說話競賽。要求學生以老師給的事例為主,也可以自己選擇事例,再恰當選擇所給的名言和俗語,說一段話,替換課文中的一個事例,相互評價,看看哪一組說得最好。
安排這樣的說話訓練的目的,正如丹麥語言學家葉斯柏森所說:“學語言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投入到語言的海洋里去游泳?!?/p>
除了說話訓練,還可以安排寫的訓練。在學習完課文《水滴石穿的啟示》之后,可以結(jié)合它前面的三篇課文《天火之謎》《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諾貝爾》,這三篇課文的主題其實也是“水滴石穿”,讓學生任選三篇課文中的一個事例,把敘述性的事例轉(zhuǎn)化為概述性的事例,并加以議論,來替換《水滴石穿的啟示》中的例子,來印證課文所闡發(fā)的道理。
在水里學游泳,在空中學飛翔,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語文的學習要遵循學習規(guī)律,依據(jù)文本特點,堅守有趣、有效、有用的原則,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挖掘和提煉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連貫完整的語文實踐活動,以保證學生充分經(jīng)歷系列實踐過程,獲取規(guī)律性、可遷移的語文知識經(jīng)驗,形成能帶得走的語文能力。